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7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况且,考场上同你一样没有受风寒影响的人也不止一个,为何你上榜了?还不是因为你在这些人中,排于前列?”
  他抬手压住堂兄的肩膀,“去年夫子来,就说过你有中榜之才,要我说,大哥你什么都好,就是不自信。你已经很厉害了。”一个在古代土生土长的农家少年,能到这一步,足见心性。
  二人目光对视良久,陈安偏过头,认真道:“还是康弟夸我的时候我最开心。”他真是怀念与康弟一起进学的日子,是以,他忍不住又问了一句:“康弟,我听二婶说岳山书院每年二月春招,你觉得我明年若去参试,可能通过?”
  这东西是要紧事,陈延斟酌了思忖了一下,书院入门考重时策律法,参考者众多……
  “若明年参考,大抵是比较困难的。”
  这是早有预料的事,陈安失落了一瞬就缓过来了。
  陈延这边的建议还是让堂兄不要等春招了,直接在家里多学一学律法相关的内容,打听一下江南府城之中有没有秋招的私塾,直接进去上课。
  他私以为,陈安其实不太适合岳山书院那种大班制的教学方式。他其实更适合在人数较少一些、身边的同窗与他实力相仿、有竞争但竞争不大的私塾里学习。
  当然,这话陈延是不会在陈安面前说的,他只是留了个心眼子——
  毕竟,会在秋招扩生的私塾一般来说都能满足上述条件。
  陈延心思绕了几圈,陈安不觉,只点点头,“到时候我会留意的。”
  就在二人越逛越远时,目光所至小路深处,一架熟悉马车正缓缓而来,陈延看了一眼,拉着陈安就往回走,“思然兄他们来了。”
  客人来了,他们也要回院子开始迎客了。
  -
  被迎的吕思然是不把自己放在客的位置上看的。
  毕竟,无论是从自身对陈家的看重、与陈延相交相处的融洽,还是从陈家一门双秀才的政治前途上看,生疏二字都是要不得的。
  是以,这一下车一进门,吕思然的热情丝毫不逊于今日的主人翁。
  陈多财和陈多富听到声音之后也过来了,在两个汉子的心里,吕夫子、吕家人那都是大恩人,立马过来待客了。
  贺礼放下之后,院子里的男眷女眷就分了批,一方在前院,一方在后边房内。
  前院还是说着老生常谈的话题,后边房内,带着小吕夫人坐下之后,梨花赶忙倒了杯茶,“夫人请用。”
  小吕夫人扑哧一声笑了,“妹妹太见外了,我们吕家和陈家什么关系呀?你若是愿意,唤我一声嫂嫂即可。”
  小吕夫出身读书行商之家,家境富裕,小时家里也请过西席,是能持家,能风雅,待人接事都极有章程的女子,若不是因为样貌略平平,吕思然是很难娶到这样的妻子的。
  她态度亲切,梨花和秀秀自然得接话,连忙叫了一声嫂嫂,她应了一声,拍拍两个小姑娘的手背,“真是可惜了我娘家没有你们这样可心的妹妹。”
  这话让三人之间的距离陡然拉近,话茬子便也由此打开。
  作为年长、阅历丰富的嫂嫂,小吕夫人口中有许多趣事,她讲自己年轻时第一次接手自己嫁妆铺子时遇到的糗事;说她略小一些时候跟姊妹之间的事;也会谈一谈江南的风土,说一说本地的习俗。
  陈秀秀和陈梨花两个小姑娘听得十分入神,小吕夫人的目光瞥见二人专注的眼神,嘴角微微抬起。
  不过小吕夫人不欲霸话整场,讲了三两件事之后,就把话题递了出来,“这些都是江南的风俗,不知道川安县那边的风俗跟这里有没有差别呢?”
  “有的!”秀秀应声,立马讲了一个江南府和川安县的不同点。
  陈梨花也跟了一个,小吕夫人很快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听众,边听边点头。
  经过习俗这一话题后,三人的关系更亲近了些,小吕夫人便不经意指着秀秀妆奁旁的一本书问道:“看秀秀你闺房中有书,平日在家闲暇无趣之际,可会读读书,消遣时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