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女菩萨(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坐香,早课,午斋,劳作,听经,禅定,入眠。
  这是出家人在寺庙里的全部生活。
  僧人也要行脚,行脚的时候要托钵乞食,低头观自在。
  所谓托钵乞食,就是我们常说的化缘。
  真正的僧人,持“不捉金钱戒”,化缘时,只乞食,不收钱。
  所以低头观自在,就是指行脚时,要低头走路,这是不让僧人去看花花世界。
  行脚途中,要露宿野外。
  经文有戒律,行脚僧人可以睡桥下,树下,坟茔之地,这是不让僧人借宿,以免打扰世俗。
  妙音喝着米汤,从婴儿长成了少年。
  他天资聪慧,不到十岁时,已能背下师父传授的经文。
  他肢体灵动,在十六岁时,已成为寺中达摩院的第一高手。
  他心思灵巧,在二十岁时,你能精通各项杂学,占卜算卦,医术星相,无一不精,甚至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学通了南疆蛊术。
  师父有些担忧,怕他入了邪门歪道,但学会蛊术确实有一个好处,从此寺庙里的庄稼,再也没闹过虫灾。
  在妙音二十六岁的时候,师父圆寂,由他师叔接任方丈之位。
  妙音博学多才,自小受尽师父宠爱,少年时不免有些骄纵,曾经得罪过如今的方丈师叔。
  在庙里的和尚,虽然人人都念经,但也不是人人都有佛性。
  师叔得了大权,果然小肚鸡肠,他让妙音去做了火工头陀。
  火工头陀,只是名义上好听一些,说穿了就是做饭的伙夫。
  师父在的时候,庙里是每日一餐,过午不食。
  如今,师叔改了规矩,加了一顿早饭。
  和尚每天睡的就很少,妙音还要做全寺的早饭,天不亮就要淘米摘菜,起火熬粥,他几乎一天一个时辰都睡不上。
  寺庙里自己种的菜吃完了,妙音每天都要下山买菜。
  山上山下的这样跑,幸亏他有一副好身手,如果换做常人,早就要被累死了。
  妙音经常去一个农家老汉的园子里摘菜,夫妻两人对妙音都非常好,每次都将秤挑得高高的,在妙音临走前,还要在他的包袱里塞两个煮熟的地瓜。
  一来二去,感情日渐浓厚,老人们似乎把妙音当做了他们的儿子。
  这天夜里,下山的时候还满天星斗,捡菜的时候已经乌云密布。
  等交易好了青菜,恰巧下起了大雨。
  雨丝如箭,猛烈地能将大地射穿。
  虽然妙音惦记着要回寺里做早饭,他执意想走,却得到了老夫妻俩的挽留。
  “小师父,雨这么大,上山的路又滑,半路摔一跤可不得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