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九五 我欲称帝(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众人一听这才恍然,纷纷赞道殿下英明。当然,有些脑子不好使的现在也没想过来。
  殿中引论声四起,都是兴高采烈的说着以后不愁没钱花了……
  冯西尘心里更不是滋味儿他方才也没想到这一层,经罗成熊一说方才恍然大悟。
  李青山则是沉默着消化着罗成熊说的话。
  这对于不知道经济学、宏观调控等概念为何物的他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一般的冲击,更是给了他极大的启迪。让他感觉自己完全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但是他又隐隐的感觉到不对劲儿,可是哪儿不对劲儿又说不上来有些话。罗成熊自然是不方便说的。朝廷铸造当千大钱,却只耗用了五十枚小平钱的铜。这等暴利,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行业这是百分之两千的利润!
  世间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实际上,铸造这等重量与面值不符合的钱币,已经是带着一些后世纸币的影子,明朝也有纸币,叫做大明宝钞。可惜由于朝廷不懂经济,或者说虽然懂但是控制不住,每每滥印纸钞,导致纸钞贬值。民不愿用。这当百当千大钱若是铸造的太多了,势必也会导致这种恶果的出现。
  不过短时间内这样做还是没问题的,只要保证两点钱币足够分量,足够精美,以及打击民间私铸。
  罗成熊有这个自信。
  徐鸿儒此时当然不知道,他这无意中的一举动,却是开了一个先河。
  在此之前,国朝通用了数千年的圆形方孔铜钱,基本上都是正面有字。光背无字的。便是有,也是极为的罕见的,诸如洪武朝铸造的洪武十一两,背上为‘十’。右边为一两。以前也铸造过那当当十大钱,就以洪武十一两为例,洪武十一两的意思就是该钱当十个小平钱用。重量乃是一两,也恰好是十个小平钱的重量。发行这种大币。只是为了方便流通,却不是为了牟取利益。
  但是徐鸿儒这做法可不一样。
  从此之后。后世每每当国家窘迫,陷入危机之时,便是开始铸造这种当五十,当百,当五百乃至于当千的大钱,直接导致了一次又一次货币贬值,经济危机的出现。
  徐鸿儒又道:“罗爱卿,你已去过圣库了,里面的铜数,可了然?”
  “已经大致清点了一遍。”罗成熊笑道:“其中数目,当真是让臣颇为惊讶,粗略一估计,也是有铜一千万斤以上。”
  白莲教横扫千里,掠夺无数,这些铜少部分来自官员百姓士绅家中,绝大多数全都是来自于道观寺庙,明朝太平盛世,宗教也是繁盛,各色寺庙道观极多,里面不少雕像都是铜铸。白莲教可不信这个,一股脑的都给搬来了。
  说完了这个事儿,铸币之事便是告一段落。
  徐鸿儒又向赵云山道:“本座听说,这些日子,咱们偃武修文,止了兵戈,一直没有什么仗打,是不是?”
  他的表情有些不满。
  赵云山看着冯西尘倒霉,正自幸灾乐祸,却没想到,这么快便是轮到自己倒霉了,他赶紧应了一声,道:“回殿下的话,遵照您的旨意,并未动兵,只是在东线与武毅军僵持着。”
  他这就不会说话了什么事儿,哪有领导的责任?你做什么把领导给牵扯进来?
  徐鸿儒当下就有些不悦,但是当初那道命令,确实是他下达的。当时他只顾着享乐,不想滋事,于是便下令不得出击,这会儿赵云山如是说,他也是反驳不了。于是便淡淡道:“东线局势如何了?你说道说道吧!”
  赵云山也不是傻子,自然看出来徐鸿儒的不悦,便道:“东线一直是李将军负责的,还是请他来说吧!”
  一招太极推手推给了李青山,反正不是自己人,殿下有什么火气,尽管向着他发就是。
  徐鸿儒看向李青山。
  李青山暗骂一句,恭敬道:“启奏殿下,武毅军大军十日之前抵达木伦河东岸,并未渡河,而是在东岸建立大营,驻扎下来。末将所部有两万兵驻扎于西岸,与之对峙。这些时日,武毅军无甚异动,只是派过去的探子传来消息,他们发出告示,招募在外逃亡的百姓,整肃地方,并且迁移富户,据说是去他们的老巢镇远府了。”
  徐鸿儒靠在椅背儿上,敲着桌子沉吟道:“大将军,你怎么看?”
  赵云山对这个问题想过很多遍,当即道:“以末将看来,他们现在忙着在对付北边儿的女真人和蒙古人,所以跟咱们对峙,若是腾出手来,定然是要攻打咱们的。殿下,咱们和武毅军,终究是得有一战。”
  其它的将领也是纷纷点头赞同。
  赵云山的说法,代表了军中绝大部分将领的看法,而且他们身为既得利益群体,军功阶级,自然是盼着不断打仗,扩充自己的势力,获得财富金银。要知道,这殿中众将,哪个家中没有百八十个奴仆杂役,十几个美娇娘?这不都是打仗得来的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