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当三月小可爱再发微博(2 / 4)
“真的假的?我怎么有些不敢相信呢?这种三维结构散热、噪声干扰、立体通路连接,这些构造复杂程度都是几何程度的提高啊,先不提制造的难度,这玩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别闹,能上新闻已经足够说明真实性了。其实不上新闻我都相信,我的导师参与了研究,刚刚一个电话过来冲着我劈头盖脸就是一通骂啊,什么人家一个学数学随随便便做出来的成果,比我专门学这个的领先了几个身为,问我每天是不是都在混日子!我真特么的……”
“我去,楼上的导师怎么跟我家导师一个德行啊?今天真的是无妄之灾,我们做纳米材料研究的本来就够苦逼了,天天实验室忙成狗,结果还要说我们每天瞎忙做的都是无用功,比不过一个学数学的。我特么要是学得懂数学,干嘛要来学材料啊?”
“大晚上的公司技术部门紧急召集开会的路过。白天已经收到了消息,但是没有确认,刚刚几乎是跟新闻同步确认了。接下来不用说了,今年都要忙了,要根据新的芯片规格设计新的主板适配方案。对了,公司这边也同步更新了极简eda的版本,跟大家说一下,未来想要继续从事芯片设计这行,建议赶紧上手极简eda,现在个人版还是免费使用,不过根据内部消息,可能马上就要收费了。”
“极简eda?是之前江大软件实验室一直在推的那个eda软件吗?我去,就去年他们的推广部门还来我们公司谈过,结果公司领导那些傻子,人家免费送来一个全家套餐都不肯用,说是我们一线技术重新适应软件成本太高,估计领导们此时正在追悔莫及中。”
“适应成本?据说极简eda软件非常简单易用,根本不需要什么适应成本啊?我们现在才叫真的尴尬!这次芯片技术真的能推广,那这个产业链可能又要重新调整了。刚刚微信群里收到消息,我们研究所可能要暂停之前光刻研究线路,转而研究如何促进碳纳米管按照排序生长的催化剂了。刚发了通知,实验室要重新安排学习相关内容,还特么要考试,考试不过关说不得还得调岗处理!感觉我这几年白学了。”
“我去?!光刻技术都不研究了?那这说明大概率是要玩真的了。不过太草率了吧?据说这芯片还是180nm工艺,用在射频芯片上还好说,立体结构嘛,不算落后,但这工艺要是几年没法升级,用180nm技术做cpu、gpu怕是不行吧?这工艺落后太多了,性能咋跟上去?”
“应该不是全部,起码我们搞镜头的还没接到通知,上层楼的目测可能是华科院旗下搞光刻的研究所。不过无所谓了,既然射频芯片能直接做出来,应该是会有技术储备的。说不得其实有更先进的工艺,只是没必要用而已。我估计主要还是散热问题,晶体管密度太高,想不明白中间的热度怎么散发出来。”
“别说了,有些人牛逼是天生的!我特么怎么都想不通,一个搞数学的,他又会算法,你说他做算法吧,他还写人工智能,你说他是做人工智能的吧,他现在又进军半导体,还直接革了老材料的命,你说他做材料吧,他还搞出了新架构,所以,我真的想问问那位宁为大佬,他到底干什么的?这特么才真叫把别人的路都走完了,让大家都无路可走啊!”
“楼上此言差矣,这并不是让咱们无路可走,这是直接开条新路,让我们转弯啊。也不知道我一大把年纪了,新东西还能学进去不。如果学不进去就惨了,果然时代要淘汰某些人的时候,根本不会提前打声招呼。
……
对于这些认真讨论的人来说,今天新闻那两分钟的内容,是真的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饭碗,甚至已经影响到了许多人未来的饭碗。高科技行业一款新技术的革新,可不止是那一条新闻那么简单,更不是网络上被热议那么简单,而是代表着一个行业将迎来重新洗牌,甚至可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更迭。
新闻报道这条消息的时候,正是大洋彼岸朝阳升起的时候,当华夏网络对于三维硅通管芯片技术展开广泛讨论的时候,也正是硅谷那些大型科技公司那些大佬们上班的时候。
当他们坐在办公桌前时,面前的报告都是同一个消息。
三维硅通管芯片?硅碳异构?cnmd架构?华夏前沿智能科技研发中心?
真的,太突然了!没有一丝丝防备。
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大佬们的感觉大概是——昨天晚上到底特么睡了多久?怎么有种穿越时空到了未来的感觉?
荒谬的感觉更甚了……
真的,在这个时代,革命性的新技术、新材料,真的已经很难悄无声息的出现了。当数以万计的聪明人几乎将一个方向做到极致,任何对整个体系的微小改动,其实都是更多的聪明人一起为这一方向奋斗努力的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论文问世,会有许多惊人的发现会引人注意,会有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消息,让人做足心里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还会牵引着世界资本金融市场的注意力,在一大批金融大鳄的操作下,相关概念股利好、利空轮番上演,一个新概念不把韭菜洗上几回,那都不好意思说这是万亿规模的产业。
但这一次什么都没有,就很突然的,成果都出来了。
注意,是成果!
虽然许多大佬都很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最重要的是又牵扯到那个似乎掌握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年轻人的名字——宁为!真的,牵涉到这个名字又让这条消息的真实性,多了几分。
毫不夸张的说,这“宁为”两个字快成了西方科技圈大佬们的噩梦了。
一帮大佬还在为湍流算法、为三月智能平台头疼万分的时候,这小子又开始搞半导体、搞材料、搞芯片了?不对,这特么是在搞心态啊!
短暂的懵逼之后,这些大企业也开始飞快的反应了过来。当前最重要的自然还是能拿到成品做分析,确认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很快,一道道命令跨国万里重洋,传递到了华夏这边。
作为拥有世界六分之一人口,且消费力极强的庞大市场,这些大型公司大都在华夏有自己的分公司、研发机构跟负责大华夏区域的高管,这些事情也只能交给在华夏的这些人去做。
第二步就是涉及到芯片的相关公司开始自查各自的专利库,有没有关于三维硅通管技术的研究资料、专利、核心基础专利等等。
为什么国外的公司更有动力投入大笔的利润到研发领域?还不是这些大佬们早早尝到了掌控规则,并躺在专利上吃饭的好处?只要把专利壁垒做得足够扎实,光靠专利对外授权,躺在家里每年能赚个几百上千亿的,那不香吗? ↑返回顶部↑
“别闹,能上新闻已经足够说明真实性了。其实不上新闻我都相信,我的导师参与了研究,刚刚一个电话过来冲着我劈头盖脸就是一通骂啊,什么人家一个学数学随随便便做出来的成果,比我专门学这个的领先了几个身为,问我每天是不是都在混日子!我真特么的……”
“我去,楼上的导师怎么跟我家导师一个德行啊?今天真的是无妄之灾,我们做纳米材料研究的本来就够苦逼了,天天实验室忙成狗,结果还要说我们每天瞎忙做的都是无用功,比不过一个学数学的。我特么要是学得懂数学,干嘛要来学材料啊?”
“大晚上的公司技术部门紧急召集开会的路过。白天已经收到了消息,但是没有确认,刚刚几乎是跟新闻同步确认了。接下来不用说了,今年都要忙了,要根据新的芯片规格设计新的主板适配方案。对了,公司这边也同步更新了极简eda的版本,跟大家说一下,未来想要继续从事芯片设计这行,建议赶紧上手极简eda,现在个人版还是免费使用,不过根据内部消息,可能马上就要收费了。”
“极简eda?是之前江大软件实验室一直在推的那个eda软件吗?我去,就去年他们的推广部门还来我们公司谈过,结果公司领导那些傻子,人家免费送来一个全家套餐都不肯用,说是我们一线技术重新适应软件成本太高,估计领导们此时正在追悔莫及中。”
“适应成本?据说极简eda软件非常简单易用,根本不需要什么适应成本啊?我们现在才叫真的尴尬!这次芯片技术真的能推广,那这个产业链可能又要重新调整了。刚刚微信群里收到消息,我们研究所可能要暂停之前光刻研究线路,转而研究如何促进碳纳米管按照排序生长的催化剂了。刚发了通知,实验室要重新安排学习相关内容,还特么要考试,考试不过关说不得还得调岗处理!感觉我这几年白学了。”
“我去?!光刻技术都不研究了?那这说明大概率是要玩真的了。不过太草率了吧?据说这芯片还是180nm工艺,用在射频芯片上还好说,立体结构嘛,不算落后,但这工艺要是几年没法升级,用180nm技术做cpu、gpu怕是不行吧?这工艺落后太多了,性能咋跟上去?”
“应该不是全部,起码我们搞镜头的还没接到通知,上层楼的目测可能是华科院旗下搞光刻的研究所。不过无所谓了,既然射频芯片能直接做出来,应该是会有技术储备的。说不得其实有更先进的工艺,只是没必要用而已。我估计主要还是散热问题,晶体管密度太高,想不明白中间的热度怎么散发出来。”
“别说了,有些人牛逼是天生的!我特么怎么都想不通,一个搞数学的,他又会算法,你说他做算法吧,他还写人工智能,你说他是做人工智能的吧,他现在又进军半导体,还直接革了老材料的命,你说他做材料吧,他还搞出了新架构,所以,我真的想问问那位宁为大佬,他到底干什么的?这特么才真叫把别人的路都走完了,让大家都无路可走啊!”
“楼上此言差矣,这并不是让咱们无路可走,这是直接开条新路,让我们转弯啊。也不知道我一大把年纪了,新东西还能学进去不。如果学不进去就惨了,果然时代要淘汰某些人的时候,根本不会提前打声招呼。
……
对于这些认真讨论的人来说,今天新闻那两分钟的内容,是真的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饭碗,甚至已经影响到了许多人未来的饭碗。高科技行业一款新技术的革新,可不止是那一条新闻那么简单,更不是网络上被热议那么简单,而是代表着一个行业将迎来重新洗牌,甚至可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更迭。
新闻报道这条消息的时候,正是大洋彼岸朝阳升起的时候,当华夏网络对于三维硅通管芯片技术展开广泛讨论的时候,也正是硅谷那些大型科技公司那些大佬们上班的时候。
当他们坐在办公桌前时,面前的报告都是同一个消息。
三维硅通管芯片?硅碳异构?cnmd架构?华夏前沿智能科技研发中心?
真的,太突然了!没有一丝丝防备。
看到这些消息的时候大佬们的感觉大概是——昨天晚上到底特么睡了多久?怎么有种穿越时空到了未来的感觉?
荒谬的感觉更甚了……
真的,在这个时代,革命性的新技术、新材料,真的已经很难悄无声息的出现了。当数以万计的聪明人几乎将一个方向做到极致,任何对整个体系的微小改动,其实都是更多的聪明人一起为这一方向奋斗努力的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论文问世,会有许多惊人的发现会引人注意,会有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消息,让人做足心里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还会牵引着世界资本金融市场的注意力,在一大批金融大鳄的操作下,相关概念股利好、利空轮番上演,一个新概念不把韭菜洗上几回,那都不好意思说这是万亿规模的产业。
但这一次什么都没有,就很突然的,成果都出来了。
注意,是成果!
虽然许多大佬都很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最重要的是又牵扯到那个似乎掌握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年轻人的名字——宁为!真的,牵涉到这个名字又让这条消息的真实性,多了几分。
毫不夸张的说,这“宁为”两个字快成了西方科技圈大佬们的噩梦了。
一帮大佬还在为湍流算法、为三月智能平台头疼万分的时候,这小子又开始搞半导体、搞材料、搞芯片了?不对,这特么是在搞心态啊!
短暂的懵逼之后,这些大企业也开始飞快的反应了过来。当前最重要的自然还是能拿到成品做分析,确认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很快,一道道命令跨国万里重洋,传递到了华夏这边。
作为拥有世界六分之一人口,且消费力极强的庞大市场,这些大型公司大都在华夏有自己的分公司、研发机构跟负责大华夏区域的高管,这些事情也只能交给在华夏的这些人去做。
第二步就是涉及到芯片的相关公司开始自查各自的专利库,有没有关于三维硅通管技术的研究资料、专利、核心基础专利等等。
为什么国外的公司更有动力投入大笔的利润到研发领域?还不是这些大佬们早早尝到了掌控规则,并躺在专利上吃饭的好处?只要把专利壁垒做得足够扎实,光靠专利对外授权,躺在家里每年能赚个几百上千亿的,那不香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