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六百四十二 一个没有皇帝和贵族的国家(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平重盛的建议给了平清盛全新的思路。
  他非常喜欢这个策略,大喜,采纳了平重盛的建议,于洪武九年便开始了这样的宣传。
  他开动舆论机器,大造舆论声势,一边攻击苏咏霖的明国政权和《洪武政论》,一边宣扬自己中华正统文化保护者的身份。
  那些南宋逃人和高丽逃人为了获得更加宽松的政治环境和优越的经济待遇,也愿意为平清盛造声势,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做资本,与平清盛政权互惠互利。
  他们遵照平清盛的意愿,以自己进士的身份所带来的荣耀光环大量与日本皇族、贵族群体中的汉文化仰慕者交际,建立友情,为平清盛政权背书,创造有利于平清盛的舆论环境。
  进士这个头衔在儒家文化圈是通行无阻的金字招牌,是进士,那就是文化领域的无冕之王、特别贵族,为人所尊崇。
  日本国权贵们同样尊崇南宋和高丽的进士,尤其是南宋进士,那是进士金字塔的顶层,进士中的进士,那就更容易受到追捧了
  如此一番折腾下来,加上平清盛政权的推波助澜,皇族和贵族的势力被平清盛拉一派打一派,颇有四分五裂的趋势,无法集中在一起握成拳头以反对平清盛。
  他们讨厌平清盛,但是对于得到了大量南宋进士拥护的平清盛,他们也感到很为难。
  平清盛以对明国的政治攻击和对南宋高丽逃人的利用顺利巩固了自己的权势,以中华正统文化保护者的名义在日本中央取得了绝对优势。
  中央层面的反对者被平清盛压制之后,地方上的反对者失去了策应,也变得举步维艰,武士阶层空有武力而缺少领导和名义,行动非常困难,不能真正的反对平清盛。
  这一波文化攻势下来,依托强势文化的背书,平清盛的权势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眼看着平氏政权就要真正扎根落地了。
  此时此刻,平氏政权的唯一有力威胁已经不在国内,只在国外,只在大明。
  对大明和苏咏霖个人的攻击是平清盛赖以建立稳固统治的重要缘由,这一切一旦为大明所知,平清盛就不敢保证自己的安全了。
  谁知道苏咏霖要是知道这个事情之后会不会大为恼火然后派人攻打日本?
  所以他不断派人在大明对外开放的泉州港口、广州港口活动、贸易,一边做生意赚钱,一边打探明国的全国动向。
  从洪武十年开始,明国的政治动向和军事动向,平清盛总是第一时间知道的。
  他感叹于明国强盛的武力,感叹于苏咏霖彰显权势的方式,也感叹于他的理想主义,内心十分倾慕这样一个绝世强者,但是却又对他保持着十足的忌惮。
  直到洪武十二年年末、十三年年初,苏咏霖推动民主共和改革和废弃皇帝体制的消息通过泉州商旅的方式传回了日本,传到了平清盛的耳朵里,使他大为震惊。
  他不知道苏咏霖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放弃皇帝的身份,废弃皇帝的体制,用了一种全新的叫做民主共和的体制。
  苏咏霖还废弃了旧年号,采用共和纪年的方式为大明纪年,表态要继承大明悠久的文化传统。
  他发现自己就算知道了全部,也无法理解苏咏霖,他开始感到莫名的恐慌,总觉得有点什么不对劲的事情正在发生之中。
  苏咏霖放弃皇位之后处在什么地位上他不太了解,明国之后的政治动向也变得十分奇怪,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他把这些事情对外封锁,不允许消息传播,对内也只和自己信任的亲人、家臣与前南宋官员范利、张泽里等交流。
  他们的反应也是如出一辙的震惊。
  一群人交流来交流去,也不能得知苏咏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什么。
  但是不久以后,新的消息从广州传来了。
  占城国发生了革命,原先的统治者被推翻,死了,新的政权建立起来。
  占城民主共和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