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梦中的扞卫(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或者说有何含义?与j的人格和个性又有何联系?
  首先就要j自我判断,这种梦醒后的感觉到底类似于他记忆中的哪种感觉呢?
  这一点相信是大多数做梦者都未曾想过的。
  他们也许会想:梦就是梦,即使梦中和梦醒后有悲有喜,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梦太过虚幻,不真实;也就无需去深入了解;过后也许就慢慢淡忘了。
  但是,这种梦醒后的感受,并非天外来客,也不是凭空产生。
  而是做梦者曾经真实的记忆,只是被现实的尘嚣所蒙蔽,慢慢淡忘了,存在于潜意识深处。
  在睡眠中,意识的审查机制减弱,潜意识才开始显露出来。
  所以,做梦中可以通过回忆,找到与梦醒后的感受相匹配的记忆。
  但是这样是否有必要呢?
  这或许是大多数人的疑问。
  一般人做梦或多或少都会有情绪和感受,梦醒后还是继续生活,并没有因为没有了解这种感受的原形而影响生活。
  如果每个梦都要去回忆并找出原型,那生活不是太累太消耗精力了吗?生活中还有太多事要做。
  当然,如果这样想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人的心理总是在竭力保持一种平衡性。
  普通大众在遇到挫折和打击的时候,不也曾困惑和思索吗?
  在痛失某样重要的东西的时候,不也曾后悔而不可自拔吗?
  这些时候,他也无力再做其他事了。
  那也何妨事先拿出点时间了解一下自己的梦,找寻自己的本源记忆。
  当本源的记忆找到了,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也就增强,而不会轻易因为打击而一蹶不振。
  人的痛苦,很多时候都是自我的迷失,而受外界因素左右得太多。
  如果大家赞同这种看法,或许能够愿意花费一点时间来干一件看似无聊的事——找到与梦醒后的感受相匹配的记忆。
  但是,要这样做的话,解梦者就暂时无能为力了。
  只能由做梦者自己去找寻。
  因为记忆只属于每个人专有,解梦者无法最真切地获知,只是一个参谋的角色。
  我不知道这种把梦和记忆相联想的工作是否艰难。
  结果应该是因人而异。
  根据上例中j的回忆,他竟用出乎意料的速度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这种梦醒后的感觉就是他在儿时捍卫母亲的那种感觉。
  这是一种久违而似曾相识地感觉。
  他甚至能够比较清晰地回忆到童年时一些短暂片断:那时候,有个大人跟他开玩笑说:“你妈妈跟谁谁在一起……”当时他愤怒地用手揪着那个大人的衣角,并未感觉到一丝恐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