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刚直敢谏洪承畴,坚决主战钱谦益(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自成的崩溃失败,牛金星肯定也有责任,他可能不是一个好丞相,但如果用他当个五品给事中,那肯定是绰绰有余的。
  毕竟明末风云中,这也是大顺朝核心决策人物,经历了足够的锻炼了。
  就算是朝鲜左议政金尚宪的孙子金寿恒那也是学问极佳,而且因为年轻,崇拜大明,人也很刚正,办事不讲情面。
  至于说那些随皇帝起兵的元从功臣给事中,就更不得了,这些人有的以前只是秀才举人,有的以前还是农民佃户甚至是奴仆的,但他们多有御营军伍经历,非常热血耿直而且忠诚。
  有些人甚至是明末时各地奴变军的首领,比如江苏金坛的削鼻班,湖北麻城的里仁会,太湖的白巾军等,这些在明末乱世里饱受欺压趁乱杀主造反的奴仆,一开始只是反抗压迫争取自由,后来朱以海起兵反清,有些奴变军首领又主动的响应反清,所以有些曾是奴仆出身的奴变军首领,也成了绍天朝的将领官员,甚至有些还被安排进了谏院做了给事中。
  最近登州很热闹。
  敕立东都奉天府,各部衙迁移而来,人口大增,甚至驻军等也增加了。
  虽然皇帝的这个迁都旨意,很多大臣反对,觉得济南都还没拿下,直接迁都登州,这太冒险了。
  但朱以海却在召开的廷议上,强调天子守国门的用意,甚至要亲自守登州,以确保这块战略要地的稳定,并以此再次让天下士民明白,他不会跟鞑子议和,不管鞑子现在如何求和,他都不会同意。
  别说以新的黄河河道划界,答应把河南山东都给大明,就算是他们把陕甘汉中也给大明,也不行。
  大明必须收获整个关内关外,一寸土地也不会放弃。
  在那次廷议上,左谏议大夫洪承畴把敢于说要议和的官员们挨个喷了个狗血淋头,有理有据,各种反驳,态度坚决,完全拥护皇帝旨意。
  搞的平时喷人第一人的左都御史刘宗周都措手不及,他手下的十三道御史们也都动作慢了一拍,让谏院的六科给事中们抢尽风头。
  也是在这一次,大家才发现,原以为谏院都是群乌合之众,谁知道全是些人才啊。
  那牛金星宋献策都能把人顶到天上去。
  朝鲜棒子少年金寿恒都能引经据典驳的人哑口无言,连几个蒙古壮汉给事中,都嚷着谁敢说谈和,就要跟他血溅大殿,为君除害。
  曾经也算是降虏带头人的东林领袖钱谦益,他现在是右谏议大夫,摆出曾经东林领袖的架子来,把殿中内阁六部等一些原东林同党,骂的不敢出声。
  明明这些人曾经是投降派,是汉奸,可他们现在却反而成了最坚定的主战派。
  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奇妙,皇帝往那一坐,这廷议上,他都不用开口,谏院这群人就如狼似虎的冲前冲,见人就咬,逢人就撕啊。
  一个不好,就弄的斯文扫地,体面全无。
  洪承畴、钱谦益带头冲锋,毫无顾忌了,偏偏他们是言官,怎么说都可以的。
  以往历朝选言官,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第二重惜名声,再则知晓治体。
  但如今的这个谏院,非常变态,这里面的人多数都是名声已经败坏到家的,如洪承畴钱谦益都是有名的大汉奸啊,牛金星宋献策以前当过大顺丞相,降臣、叛官倒是占了大半。
  可偏偏这些满身污点的家伙,现在反而已经是没有半点畏惧担忧的,过去是过去,现在他们重新来过,皇帝支持,奉旨撕人。
  那叫撕的一个毫无顾忌,肆无忌惮。
  甚至这些人还都他娘的一个比一个能干,如钱谦益这种原东林领袖,多年党争经验,十分了得,洪承畴更不得了,明末称的上是真正的一个能出将入相的全才了。
  以如今朱以海的威望,和对朝廷的掌控力,其实好多事情都是可以直接一言以决,不论是选用阁臣大帅,还是总督巡抚,或是挑选科道言官这些,直接特旨题授就行,重要的军国事务,也是一句话的事。
  但现在皇帝却反而开始慢慢的注重制度,讲究程序起来了。
  本来有些大臣们还觉得这是好事啊,终于又能避免皇帝的独裁专政了,谁知道皇帝建了个谏院,塞进去一堆奇人,然后就搞的他们哑口无言了。
  复社四公子如今也都授给事中,捎带着还把他们的复兴报,也列入到了谏院名下,甚至还办了一个新报,就叫谏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