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天经地义(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乡长看着这群乡民,额头汗水都不断往外冒,他从没想过,还有人缴皇粮这么积极的。
  最后也只好去找县衙里下来的书吏,这书吏其实就是他本家族侄。
  “叔,咱们也没逼这些人缴粮,圣人的旨意,官府的告示,咱们也都是传达解释到位的,你看他们态度明显,是一心要缴皇粮的,这是好事啊。”
  “他们要缴,那就收,咱们只要不乱搞浮收,规规矩矩的收粮入仓,然后给他们写个条子,最后往县太爷那一报,这也是功绩一个啊。”
  乡长心想,老子这乡长都不愿意当,要什么功绩?以我举人出身,真要愿意当官,最起码也是当个县教谕啊,哪会当这劳什子乡长。
  不过他转念一想,也承认侄子的说法。
  他们这些士绅先前不也非要主动补缴欠缴,清退侵占这些吗,还主动的搞出个义仓,现在这些百姓也没啥区别。
  “各位乡亲,各位父老!”
  “大家静一静!”
  乡长站到一处高地,双手虚按,大声讲话。
  “大家能有如此忠心觉悟,本乡长也是非常高兴,既然大家说丰收了有余粮,要纳粮进献,那这份忠良之心,本乡长又怎么好拒绝呢。”
  “现在开始,大家排好队,一个个来,这边开始斗量登记,入库存储。”
  皇粮亩征一斗四升二合,指的是麦稻,如果是其它的粮食,也有个专门的折算标准,相应折算就好。
  乡里的办事员,甚至县里的吏员,加上乡保甲的,一起开始收粮。
  这若是往年,收粮这事,那可是县中胥役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这是捞银子赚钱的时候,甚至还有专门的老手负责各个环节。
  比如有人专门负责踢斗,还要提前穿上铁鞋,一斗装好粮,还要堆的高高的叫淋尖,然后他们狠狠往斗上一踢,这淋尖的就全落地上了,落地上的就归他们了。
  所以浮收惊人,往往普通百姓交一斗粮,实际上得缴两三斗。
  多的连火耗都不算,因为火耗还是有名目的有账的,这些直接就是这些小吏们联手弄下来,最后所有官吏一起平分的一个外快。
  甚至还要搞大小斗。
  但今天,没人搞这些事情。
  一个老农来时,在家里提前量过了,按折算、按亩数等,自己家折十税亩地,该缴二石四斗二升,他直接按以往的规矩,拉了八石来。
  还怕不够。
  结果那边乡长老爷拿着笔和名册,翻看了乡里刚完成的户籍、田地清理登记表,“簸箕村张二牛,地亩折算十税亩整,地赋二石,丁银二斗,火耗加征二斗二升,合计二石四升二,”
  那边吏员应了声好。
  然后把斗摆好,帮老汉把粮装上,也没堆尖,装好后,拿刮板一刮,刮下不多一点到地上,并不算多,没有特别淋尖,更没有踢,然后让补的。
  “二石四斗二升,上缴完毕。”
  “老汉,把斗旁边垫子上这些,都扫一扫拿回去吧。”
  老汉愣住,回头看了眼牛车上还有小半车的粮,再看看斗旁芦席上洒落不多的那些粮。
  他估摸着,还真就量了二石四斗二升,斗没问题,也没多量。
  可他还多拉了五石多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