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稻桑(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官家,作坊越来越大了,工人越来越多了,需要的生丝也就越来越多,然后……”赵佶顿了一下,没有继续说。
  可赵桓何等精明,而且这也是他熟悉的戏码。
  “所以就要改稻田为桑田吗?”
  “没,没到那一步。”赵佶忙道:“我就是听人抱怨,说农户的生丝质量不好,良莠不齐。收上来乱七八糟的生丝,织出来的丝绸就不好。”
  赵桓翻了翻眼皮,轻蔑笑道:“那他们是什么意思?想要朝廷怎么办?”
  “有人打算,希望朝廷能放松土地控制,准许桑田扩大范围,可以,可以多租用一些土地。”
  赵桓嘴角上翘,呵呵冷笑道:“不就是想兼并土地吗?朕又不是听不出来。”
  赵佶干笑了两声,作为一个当了二十多年皇帝的人,赵佶也懂这些事情。
  怎么说呢,有人要赚钱,自然不能挡人家的财路。可问题是一旦开了个口子,兼并兴起,赵桓这十几年忙活什么啊?
  除了他之外,还有李纲、吕颐浩、赵鼎,这三代宰相,兢兢业业,熬干了心血,不就是在恢复均田,打牢地基吗?
  这时候因为商业发展,因为需要更多原料,就要破坏均田的根基,政事堂肯定不会答应的。
  只不过政事堂能抵挡一时,终究抵挡不了一世。
  “官家,我琢磨着,这些商人得陇望蜀,贪得无厌。不搭理他们就是了,用不着大动干戈,兴师动众的!”
  赵桓突然笑了,弄得赵佶有些莫名其妙。
  “放心吧,这帮人只是求财,我还不至于大开杀戒……更何况要创造更多的财富,要让百姓过得更好,也离不开他们。这帮人还是有用的。”赵桓笑容和煦,十分灿烂。
  可赵佶听在耳朵里,竟有些不寒而栗,这个逆子说一套干一套,也不是一次两次的,那些商人只怕要自求多福了。
  不过赵佶这一次是失算了,因为赵桓有了更稳妥的算盘。
  转过天,赵桓就把首相赵鼎请了过来。
  “朕的意思,是要推动农户合作……让他们联合起来,按照标准,统一养蚕缫丝,保证生丝质量。”
  赵桓说完之后,赵鼎竟然良久不语,显得很困惑。
  赵桓主动探身,询问道:“赵相公,你是不是觉得,这么多年,辛辛苦苦均田,给百姓一块土地,现在又要让大家联合,万一出现了兼并,岂不是前功尽弃?”
  赵鼎点头,“官家睿智,臣是有这个意思。自古以来,男耕女织,老百姓也常说,三十亩地一头牛,如此百姓便可以安居乐业,不饥不寒。这些年来,大半百姓都能填饱肚子,到了这一步,又何必继续折腾,臣着实想不通!”
  赵桓深深吸口气,丝毫不意外。
  虽然是士人精英,聪明才智,非同小可。
  但到底还有时代局限,赵鼎的理想世界,还是离不开三代之治。
  给百姓一块土地,不乱收苛捐杂税,没有官吏欺凌百姓,连土匪顽疾都给解决了。
  还有什么好费力气的?
  “赵卿,咱们不止一次讨论过备荒的事宜,你以为备荒的核心,又在哪里?”
  赵鼎略思忖,就道:“应该在富民!”
  “对!”赵桓肯定道:“老百姓的家底厚了,抵御风险的本事也就更强了,放在国家上,就是要有更多的商品财富。能生产更多更好丝绸,这种事情,如何能放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