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说冯夫人很不高兴,在家中骂冯大人无能,丢掉了到手的宰相,以后没脸见人。冯夫人还想进宫找门路,可是最后没能成行,我猜是冯举拦住了。”
  东海王的消息大都来自于平恩侯夫人,所以都是“夫人如何”,而不是“大人如何”。
  韩孺子嘿了一声,冯举没能当上宰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冯夫人曾经多管闲事,进宫为“子弟军”求情,她不自知,竟然还想进宫。
  “康自矫这个人你听说过吧?”韩孺子问。
  东海王茫然地点头,“今年的新科榜眼吧?所说颇有才华,本来能考中状元,因为殿试时临场发挥不好,被定为榜眼。”
  “没错,就是他,他在策对中有两个字笔划不对,几名试官都以为不能定为状元。”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阅卷却是多人同时进行,皇帝也不好力排众议。
  “陛下怎么突然说起他了?”
  韩孺子拿起桌上的奏章,“康榜眼重写了一份万言策,里面提到了宰相之选。”
  东海王笑了一声,“这个人……太急躁了,他现在应该连正式职务还没有吧?”
  新科进士都要在吏部待职,至少要等一个月,甚至一两年,康自矫尚未获得任何任命。
  韩孺子点点头,“这不重要,他的话很有意思,说宰相乃是大楚之宰相,非勋贵之宰相,可本朝自和帝以来,宰相多是官宦、勋贵之后,即便有心为百姓做事,对百姓知之甚少,往往事与愿违。”
  东海王摇头,“这话不对,理民自有百官,宰相总宰群臣,会治官即可,按这位榜眼的意思,是要从百姓中间选宰相了?这样的人倒是了解民间疾苦,可是不了解朝廷运作方式,折腾几次,朝廷就毁了,朝廷一毁,天下必乱,到时候百姓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韩孺子不愿争论这种问题,说:“朕在意的不是这个,而是想知道康自矫在为谁说话?”
  东海王一拍脑门,“我真是糊涂了。”又想了一会,“我可以去打听一下,不过很容易猜测,读书人总是向着读书人。”
  三位宰相人选中,只有瞿子晰出身最为普通,家境虽不贫穷,但是祖上没出过官宦,倒是颇为符合康自矫的期望。
  “算了,这可能只是康自矫一家之言,不必太在意。”
  “是,陛下。”东海王明白,皇帝不想将这件事查得太细。
  韩孺子犹豫再三,还是问道:“冯举、卓如鹤这两位御史,你会选择哪一位继任宰相?”
  皇帝的倾向已经非常明显,东海王却还是回道:“冯举。”
  “哦?原因呢?”韩孺子的确想听听与自己不同的想法。
  “冯举听话。”东海王的回答非常简单,随后解释道:“经过这么多变故,冯举再不会以为宰相之位理应归自己所有,此时必定惶恐不安,知道陛下对他不是特别满意,所以他若当上宰相,将会战战兢兢,不敢违背圣意。”
  韩孺子哈哈一笑,这的确是东海王能想出来的主意,“可大楚眼下还不需要一位战战兢兢的宰相,朕需要一位得力的宰辅之臣。”
  “那我也会用冯举。”
  “这又为何?”
  “冯举是武帝留下的老臣,一路正常升迁,在吏部任职多年,对朝中大臣、各地官员十分了解,用来稳定朝纲最为合适不过。卓如鹤不同,他是先帝旧臣,先帝在位时间不长,卓如鹤的根基因此不够深厚,他若当上宰相,必须先提拔故人,才能在朝中立稳脚跟。陛下允许他这样做吗?”
  “你说的有些道理。”韩孺子没再说什么。
  身为皇帝,他要倾听多方意见,最终一个人做出决断。
  东海王告退,更加确信卓如鹤就是下任宰相。
  韩孺子起身,走到窗口,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突然隐隐听到一阵笑声,很快消失,他想这大概是勋贵侍从们正在说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