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二章 维新皇上就是好(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杨的意见是先把皇庄和亲、郡王的旗田拿出来分,其他普通旗人的旗田到时依旧分给他们,甚至还可以多给一些补偿,推进由旗化民的进程。
  会长也是这个意思。
  就跟坐庄似的,吃大放小。
  只搞带头的,余者不究的意思。
  两位大老老成持成的意见自是被贾六接受,但深知官僚通病的他,担心下面的和尚会把自己这个皇帝的洋经念歪,还是亲自从庞各庄启程前往蓟州一带考察。
  丧葬用品和一马车的纸线是随身带着的,就是怕路上接到好消息还得临时再买,多花钱。
  万事俱备,就差东风了。
  .......
  蓟州所辖的三河县境内,有三十余处归内务府会计司管辖的皇庄。
  此地自然成了贾六考察的重点。
  所谓皇庄同前明皇庄差不多,就是土地出产作物及赋税全归大内所有,与外朝无涉。
  用贾六的话讲就是皇帝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据直隶总督杨景素介绍,现由内务府负责的皇庄分关内、关外两大片区。
  关外盛京粮庄正额土地72万余亩,打牲乌拉粮庄为3.2万余亩,锦州粮庄在雍正四年以前即占地121万余亩,三地合计近200万亩。
  关内畿辅皇庄数量较关外更多,大概有350万亩左右。
  直隶全省良田总亩数是3600万左右,也就是仅内务府管辖的皇庄约占直隶全省良田十分之一。
  而直隶面积实际为后世四省,其中良田又有一半归为旗田。
  因此分田这件事不仅于整个直隶,于整个北方,乃至整个帝国都有深层次的影响。
  陪同考察的阿思哈认为还是应该保留皇庄的,毕竟皇室将来肯定会无限壮大繁衍,没个私房钱哪能行。
  这个道理贾六懂,但他认为土地出产的价值实在是不值一提,与其霸着这么多土地只供皇室吃吃喝喝,不如分给汉人佃户使他们有永恒之产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
  人心,才是皇室永恒不衰的根本。
  有了永恒之产固定收入,才能刺激消费,带动工商业发展嘛。
  当然,贾六没跟老阿说实话,那就是他早给儿孙规划了好大一块蛋糕。
  万亿价值的那种。
  只要子孙不作死,快活个一两百年不成问题。
  第一个考察的皇庄叫高丽庄。
  顾名思议,这个庄子同八旗的高丽营有关系。
  大清目前有五万左右朝鲜籍的旗人、万余左右的倭籍旗人,另外还有三千多俄国籍的旗人。
  朝鲜籍旗人主要是太祖、太宗时期因历史原因加入八旗的高丽兵后代;
  倭籍旗人是太祖时期征朝日军散落在建州,或被俘,或主动加入建州的逃兵后代,太祖皇帝就有一支倭人亲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