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六子来了不纳粮(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幕震惊八百里!
  更像是个导火索,伴随“嗤嗤”声,虎枪营倒戈、善扑营倒戈、护军倒戈...
  裕郡王亮焕大吃一惊,继而迅速拿出昨天晚上亲手缝制的“咸于维新”大旗命人挂起。
  兵团副司令长官九门提督玛尔泰见势不妙,还想挽回局面,遂督所部兵欲弹压作乱的包衣,结果命令还没下,就被亲兄弟哥斯达尼佳一把抱住,苦苦劝说:“天意如此,吾兄莫与天斗!”
  玛尔泰部下数十军官见状,也集体跪求提督大人为将士性命计,早张反正大旗。
  “罢了,罢了!”
  自个的亲弟弟和部下都不想打,玛尔泰能如何,只能朝京城方向磕了三个响头,眼含热泪说对不起中堂,对不起皇上,对不起大清。
  兵团司令长官乌尔希巴兰又气又急,但大势已去凭他一人如何能叫数万将士重燃斗志,遂欲奔马潜回京师。
  不想,回京之路被裕郡王亮焕部彻底堵死。
  表大爷大全闻表侄尚不肯来归,竟是亲自来劝:“贤侄,血浓于水,自家人不打自家人啊!”
  “罢了,罢了!”
  乌尔还有什么好说,向自己的嫡亲表大爷投降不丢人。
  情况呢,大体就是这个情况。
  由于昌平城小,无法入驻几万人,因此在内务府大臣金简和裕郡王亮焕的主持下,安国军五万余将士连同民夫就在城外自个动手修了个大营,然后集体入住大营,乖乖听从太上皇他老人家的安排,静侯六皇帝陛下位临视察,并论功行赏。
  昌平事件刺激到了顺义方面,第二天顺义守将镶白旗蒙古副都统达达就在城上挂出了维新大旗,至此,京师最后的外围防御重镇完全陷落。
  伟大的六皇帝离进入他忠心的京师只差最后一步。
  就是过去出个场。
  彻底息了弄死大全心思的贾六也是果断,专列当天就出发前往昌平,并在途中写了《告京师军民书》,要求京师立即、马上开门投降。
  安国军全军倒戈的消息也在第一时间传到了京师。
  上至摄政色大爷、理政富大哥,下致退二线的乾隆,都叫这消息惊得天旋地转。
  王公大臣戚色一片,无不觉末日降临。
  城中尽管还有两三万守军,然此时又谁还有心思坚守到底。
  军机大臣梁国治更是当众说事已如此,顽抗到底毫无意义,不若由他代表京师军民出城与维新大帝洽谈和平光复事宜。
  乾隆闻讯急得不顾海康劝阻,光着脚跑到乾清宫敲响了召集群臣开会的钟声。
  可是钟响三轮,除了一个和珅外,再无一王公大臣进宫。
  真就是当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情景再现。
  “太上皇,”
  望着已经六魂无主的太上皇,和珅的目光下意识朝煤山方向看去。
  如果太上皇真要效彷前明崇祯,他和珅便是第二个王承恩。
  海康没吭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