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山村人家 第20节(3 / 4)
姑姑这会儿终于恢复状态,唠叨道:“你们吃了饭没有?……对,今儿请了师傅来杀猪,咱家的那头年猪上了秤,足足的四百三十五斤!比陈五孃家的还重九斤!……是的,跟你大嫂说好了,猪肉咱们两家一人一半。外婆跟小外婆也来了咱们家,家里好多人呢……”
她一边说,一边庄重地举起新手机,走过去让儿子儿媳跟老人们打招呼,屋里乱哄哄的,你一言我一语,都直着嗓子喊,谁都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正好姑爹端着最后一盘菜进来,突然被姑姑拉到手机屏幕前,也手足无措地同他们打了招呼。几人隔着屏幕七嘴八舌地聊了半天,最后还是林芬说:“等会儿再聊吧,你们先吃饭,饭菜都冷了。”
姑姑这才恋恋不舍地挂电话。她这时再不提要退货的话了,只喜滋滋地把新手机拿着左看右看,宝贝得不行,又问佳慧:“这跟上回电脑里聊天一样,都是不要钱的?”
“在家聊天不要钱,家里有wifi。出了门不行。”冯小河解答。
姑姑“哦哦”地点头,珍惜地把新手机放到外头抽屉里,才又进来举筷相邀:“来来来,都饿了吧,快来吃饭!”
蒸笼盖子揭开来,白气飘散,就见笼屉上的五花肉亮晶晶、油润润的,肥瘦相间、层次分明。肉外面裹着的米面,每一粒都吸饱了油脂,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粉蒸肉下面的乌塌菜是咸口,南瓜红薯是甜口,瓜蔬都吃透了油,软烂香浓。姑爹又调一碗辣酱放在旁边,拌着乌塌蒸菜吃,又辣又香还解腻。
除了蒸菜,姑爹的溜肝尖炒得也非常好吃,又嫩滑,又没有腥味,连一向不爱吃猪肝的佳慧都尝了好几块。一顿丰盛的杀猪饭吃完,大家都懒洋洋地不想动,但稍事休息后,想到外头的猪肉还没收拾,姑姑跟姑爹就又出去了。佳慧和冯小河也去帮忙,四个人把肉该切的切,该腌的腌,该洗的洗,忙了一下午。
佳慧早就跟姑姑商量好了,按市价买半扇猪肉,但家里没有熏房,一些肉类要放这边处理好才带回家。接下来的几天,她和姑姑都要为这头猪忙碌。肉腌好了以后,有的要挂起来沥干水汽;有的要灌制成香肠。之后被放进熏房,房里点燃了柏树枝,白烟带着柏枝特有的香味,弥漫着整个熏房。在这里熏半个月后,肉和香肠便带上了烟熏的味道,过年时拿出来待客刚刚好。
晚饭依旧是在姑姑家吃的,奶奶和外婆在烤火房里包了猪肉芹菜馅的饺子,孩子们也积极参与了,虽然只包出了几个瘪瘪的饺子,有一个甚至露了馅,但还是得到了大家的夸奖。饺子煮好后,奶奶忽然想起宋三婆,让姑姑给老人家也端一碗过去。
姑姑拿个蓝沿大碗,装了足二十个大饺子,拿盘盖着出了门,过了好半天才回来。原来她过去时,宋三婆都已经准备上床睡觉了。冬天黑得早,也不知她吃没吃晚饭,姑姑也没好意思问,但那间小屋还算暖和,因为老人手里有了点现钱,买了过冬的柴禾。其实她那屋子那么小,一冬有两三百来块钱的柴禾就够用了,但放在以前,三百块钱就足以难到这个农村老人了。
“现在老人不是每个月都有六十元养老补贴么?”佳慧忍不住问。
“那谁知道?一月六十也不够用啊,”姑姑想了想又补充:“再说钱都是直接打到存折的,她一个老人,或许存折根本就没到她手上。”
佳慧便没再说话了,外婆又叹气:“可怜哦……”
“不可怜!”奶奶宽解她:“八十几岁的人了,还靠自己双手吃饭,哪里可怜了?”
“不说别人的家务事了,我们也来吃晚饭,”姑姑忙着给大家盛饺子,“妈,你吃几个?二十个吃得了么?”
奶奶嗔怪道:“我又不是大肚子汉!十个就够了。”
“奶奶,你十年以前一顿还能吃二十个饺子,怎么老了变斯文了?”冯小河在旁边打趣。
“搁三十年前,五十个饺子我也吃得下!”奶奶忍不住夸口,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又叹气道:“年轻时我跟大队的人出去修路,这样的蓝沿大碗吃三碗饭都不够。现在么,老啦!”
佳慧故意岔开话题,问:“您年轻时还修过路?”
奶奶的兴致立刻被勾了起来,刚才的那丝伤感一扫而空,整个晚饭时间都在讲述自己年轻时的修路经历。原来茏山镇到市区的这条公路是解放后才开始修的,修路时奶奶二十出头,跟着大队的人挣工分,刀劈火烧,全凭人力从群山间开劈出了一条路来。
“那么大块的石头横在路上,又没有机器,凿又凿不开,怎么办呢?后来是你们爷爷跟别人合计的办法,先架柴禾烧,等把石头烧酥了,再淋上冷水,一热一冷,石头就碎了。就这么着才把一条路修通,那吃的苦不叫苦……”
这经历不仅两个孩子听起来新鲜,连佳慧都觉得很受触动。一桌人兴致勃勃地边吃边忆旧,外婆也提起她年轻时出外工修水库的经历,一顿饭吃了快一个钟头。吃完饭天已经黑了,但有积雪映着,村庄呈现出一种幽幽的蓝。姑姑和姑爹打着手电筒,把老老小小送到桥头车上,又装了一大包新鲜肉和骨头让他们带回去。天冷路滑,两人殷殷叮嘱佳慧和冯小河,让他们小心开车,众人这才分别回家。
车过漫水桥,停在石墙外边,几个人喷着白气下了车。三妹不用等人,早就一溜小跑地往坡上去了,冯小河搀着两位老人慢慢走,佳慧则把睡着了的七宝用围巾裹好,抱着往屋里走。
七宝本来都睡着了,进门时又醒了,她努力睁开眼,草草打量一圈问:“姐姐呢?”
“姐姐今天住姑婆家。”佳慧把围巾给孩子拉了拉,就听她又问:“三妹呢?”
“三妹跟爸爸、大太太小太太已经进屋啦,”佳慧逗她:“你醒啦?下来走两步好不好?”
七宝不想理会,在莫名的责任心的驱使下,她勉强清点完家中人口,心神一松,又一头栽倒在佳慧肩上,沉沉地睡了。
第36章 放假啦
从元旦到春节的这个把月时间, 在中国人印象中向来是个很双标的概念。它既像年头,更像年尾。旧的年历已经撕掉, 但要说新年份开始了吧,又还有个春节等在后面。所以大家在这一个多月里,心安理得地歇下脚,该花的花、该买的买,为即将到来的重大节日作准备。即使是奶奶和外婆这种平时一毛不拨的铁公鸡,到了腊月也忽然大方起来了。
“奶奶,买几颗水仙花球养着,好不好?” ↑返回顶部↑
她一边说,一边庄重地举起新手机,走过去让儿子儿媳跟老人们打招呼,屋里乱哄哄的,你一言我一语,都直着嗓子喊,谁都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正好姑爹端着最后一盘菜进来,突然被姑姑拉到手机屏幕前,也手足无措地同他们打了招呼。几人隔着屏幕七嘴八舌地聊了半天,最后还是林芬说:“等会儿再聊吧,你们先吃饭,饭菜都冷了。”
姑姑这才恋恋不舍地挂电话。她这时再不提要退货的话了,只喜滋滋地把新手机拿着左看右看,宝贝得不行,又问佳慧:“这跟上回电脑里聊天一样,都是不要钱的?”
“在家聊天不要钱,家里有wifi。出了门不行。”冯小河解答。
姑姑“哦哦”地点头,珍惜地把新手机放到外头抽屉里,才又进来举筷相邀:“来来来,都饿了吧,快来吃饭!”
蒸笼盖子揭开来,白气飘散,就见笼屉上的五花肉亮晶晶、油润润的,肥瘦相间、层次分明。肉外面裹着的米面,每一粒都吸饱了油脂,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粉蒸肉下面的乌塌菜是咸口,南瓜红薯是甜口,瓜蔬都吃透了油,软烂香浓。姑爹又调一碗辣酱放在旁边,拌着乌塌蒸菜吃,又辣又香还解腻。
除了蒸菜,姑爹的溜肝尖炒得也非常好吃,又嫩滑,又没有腥味,连一向不爱吃猪肝的佳慧都尝了好几块。一顿丰盛的杀猪饭吃完,大家都懒洋洋地不想动,但稍事休息后,想到外头的猪肉还没收拾,姑姑跟姑爹就又出去了。佳慧和冯小河也去帮忙,四个人把肉该切的切,该腌的腌,该洗的洗,忙了一下午。
佳慧早就跟姑姑商量好了,按市价买半扇猪肉,但家里没有熏房,一些肉类要放这边处理好才带回家。接下来的几天,她和姑姑都要为这头猪忙碌。肉腌好了以后,有的要挂起来沥干水汽;有的要灌制成香肠。之后被放进熏房,房里点燃了柏树枝,白烟带着柏枝特有的香味,弥漫着整个熏房。在这里熏半个月后,肉和香肠便带上了烟熏的味道,过年时拿出来待客刚刚好。
晚饭依旧是在姑姑家吃的,奶奶和外婆在烤火房里包了猪肉芹菜馅的饺子,孩子们也积极参与了,虽然只包出了几个瘪瘪的饺子,有一个甚至露了馅,但还是得到了大家的夸奖。饺子煮好后,奶奶忽然想起宋三婆,让姑姑给老人家也端一碗过去。
姑姑拿个蓝沿大碗,装了足二十个大饺子,拿盘盖着出了门,过了好半天才回来。原来她过去时,宋三婆都已经准备上床睡觉了。冬天黑得早,也不知她吃没吃晚饭,姑姑也没好意思问,但那间小屋还算暖和,因为老人手里有了点现钱,买了过冬的柴禾。其实她那屋子那么小,一冬有两三百来块钱的柴禾就够用了,但放在以前,三百块钱就足以难到这个农村老人了。
“现在老人不是每个月都有六十元养老补贴么?”佳慧忍不住问。
“那谁知道?一月六十也不够用啊,”姑姑想了想又补充:“再说钱都是直接打到存折的,她一个老人,或许存折根本就没到她手上。”
佳慧便没再说话了,外婆又叹气:“可怜哦……”
“不可怜!”奶奶宽解她:“八十几岁的人了,还靠自己双手吃饭,哪里可怜了?”
“不说别人的家务事了,我们也来吃晚饭,”姑姑忙着给大家盛饺子,“妈,你吃几个?二十个吃得了么?”
奶奶嗔怪道:“我又不是大肚子汉!十个就够了。”
“奶奶,你十年以前一顿还能吃二十个饺子,怎么老了变斯文了?”冯小河在旁边打趣。
“搁三十年前,五十个饺子我也吃得下!”奶奶忍不住夸口,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又叹气道:“年轻时我跟大队的人出去修路,这样的蓝沿大碗吃三碗饭都不够。现在么,老啦!”
佳慧故意岔开话题,问:“您年轻时还修过路?”
奶奶的兴致立刻被勾了起来,刚才的那丝伤感一扫而空,整个晚饭时间都在讲述自己年轻时的修路经历。原来茏山镇到市区的这条公路是解放后才开始修的,修路时奶奶二十出头,跟着大队的人挣工分,刀劈火烧,全凭人力从群山间开劈出了一条路来。
“那么大块的石头横在路上,又没有机器,凿又凿不开,怎么办呢?后来是你们爷爷跟别人合计的办法,先架柴禾烧,等把石头烧酥了,再淋上冷水,一热一冷,石头就碎了。就这么着才把一条路修通,那吃的苦不叫苦……”
这经历不仅两个孩子听起来新鲜,连佳慧都觉得很受触动。一桌人兴致勃勃地边吃边忆旧,外婆也提起她年轻时出外工修水库的经历,一顿饭吃了快一个钟头。吃完饭天已经黑了,但有积雪映着,村庄呈现出一种幽幽的蓝。姑姑和姑爹打着手电筒,把老老小小送到桥头车上,又装了一大包新鲜肉和骨头让他们带回去。天冷路滑,两人殷殷叮嘱佳慧和冯小河,让他们小心开车,众人这才分别回家。
车过漫水桥,停在石墙外边,几个人喷着白气下了车。三妹不用等人,早就一溜小跑地往坡上去了,冯小河搀着两位老人慢慢走,佳慧则把睡着了的七宝用围巾裹好,抱着往屋里走。
七宝本来都睡着了,进门时又醒了,她努力睁开眼,草草打量一圈问:“姐姐呢?”
“姐姐今天住姑婆家。”佳慧把围巾给孩子拉了拉,就听她又问:“三妹呢?”
“三妹跟爸爸、大太太小太太已经进屋啦,”佳慧逗她:“你醒啦?下来走两步好不好?”
七宝不想理会,在莫名的责任心的驱使下,她勉强清点完家中人口,心神一松,又一头栽倒在佳慧肩上,沉沉地睡了。
第36章 放假啦
从元旦到春节的这个把月时间, 在中国人印象中向来是个很双标的概念。它既像年头,更像年尾。旧的年历已经撕掉, 但要说新年份开始了吧,又还有个春节等在后面。所以大家在这一个多月里,心安理得地歇下脚,该花的花、该买的买,为即将到来的重大节日作准备。即使是奶奶和外婆这种平时一毛不拨的铁公鸡,到了腊月也忽然大方起来了。
“奶奶,买几颗水仙花球养着,好不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