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说瞎了一只眼,我就记得了。那时候高考还是7月份考,分数下来的时候,天气正热呢,到处都是喝了啤酒闹事的学生。当年大学录取率又低,没地方去的学生,还有复读生到处找茬。最严重的就是这个案子,挨打的学生还是个优等生,考了个大专。估计挨打也是这个原因。”吴法医回忆往昔,颇有感慨:“还是我师父给做的司法鉴定。”
  “是这个案子,当时猜测嫌疑人可能是过来玩的外地学生,也有可能是来打工的,出了事就跑走了。”小王点头。
  十几年前对严革略有些远了,他也没看过档案,直接问:“没起个专案组吗?”
  “县里成立了专案组,但主要还是寻访排查,最后也没锁定嫌疑人。”
  “市里呢。”
  “没进市。”
  “当年还没搞下沉,清河市局基本不做业务。”吴军给解释了一句。早些年,省厅和市局都是做业务指导,而非直接做业务的。说的通俗点,它们是不直接办案的。
  比如省厅,总计才几百人的编制,就是大案要案,也是办不过来的,甚至日常工作都需要借调下面区县的人,不如直接把案件放到区县,自己做点技术和组织工作。
  市局的人手紧张程度略好一点,这些年也被要求下沉,直接办案等等,但对安平市乃至山南省这种落后地区来说,要求归要求,实际归实际。
  所以,不仅十几年前的故意伤人案到不了市局,就是现在,重伤案也得有极大的影响,才会组织市一级的专案组。当然,若是换成命案的话,那又是两说了。
  “指纹线索也有问题。”小王接着做介绍,道:“当时从嫌疑人用做凶器的凳子腿上提取了指纹,但凳子腿是圆形钢管做的……”
  “哦……”严革和江远齐齐露出恍然的表情。圆柱体痕迹的拍照提取,向来是刑侦现勘的一大难题,弯曲的形状使得指纹的变形严重,弯曲的表面使得拍照时的反光严重……虽然取指纹还是取得到,但指纹的完整度和准确度都要大打折扣。
  “当年取指纹,估计是用分段拍摄法固定的,形变肯定不小……”严革猜测了一句,又感慨道:“我们那时候还去培训什么辅助圆柱体表面展开方式的拍摄,就是一个专门的机器,一边转圈一边拍摄,最后还只有省城买了,想用得打几道申请,现在好了,手机打开,一个全景拍摄,比它那个还好用!”
  江远哑然失笑,顺手在电脑上打开软件,将案件找了出来。
  嫌疑人留下的四枚指纹,很快出现在了屏幕上,几个人都勾着头看了起来。
  只几秒钟的功夫,严革和王钟都放弃了希望。
  图像的清晰程度尚可,但断点较多,不用说,判断起来一定是困难重重的。最主要的是,指纹的左右两侧,有明显的外延,变形部位的纹线明显变宽变粗了,如此一来,必须首先对图像做变形,然后再标记指纹,论起难度来,绝对是高阶要求了。
  就严革判断,别说他和小王了,就是送到市里甚至省里,能不能出结果,也是难说。
  王钟从跑库开始,就有关注这个案子,此时兴致勃勃的道:“这个案子的好处是,凶器上的指纹,除了这几枚连续的指纹以外,都已经排除了。另外,当初还请了画像师,给嫌疑人画了像,虽然过了这么些年了,但有指纹有画像,应该还是比较好确认的。”
  在场诸人不由点头。这确实是一个优势,能够通过指纹破获的积案,数量本身就有限,能直接定罪就更不容易了。再加上有画像,有当事人和目击证人,真要是比中了指纹,直接就可以抓人结案了。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能比中指纹。
  老严和小王,包括吴军都看向了江远。
  江远不觉笑了一下。
  “看来,江远是有把握啊。”小王突然有点羡慕江远。
  “我做着试试看。”江远笑的主要原因,是嫌犯留下的指纹恰巧是弓型纹,若非如此,他说不得还得把此案推脱出去。
  至于难度,就他这两日做指纹的体会来说,似乎也在射程之内。只是不太可能一蹴而就罢了。
  吴军这时候哈哈一笑,道:“破案归破案,休息归休息,今天就别着急了,反正都是积案了,也不差这一天两天的……”
  他是故意打断的。不管怎么说,严革和王鹏都是队里的专业痕检民警,江远却是法医,还是他的徒弟。让两名痕检民警看着江远一个小年轻做指纹,总不是个事。
  “确实,你们这两天弄尸体估计也累坏了,悠着来。”严革也是哈哈一笑,拉着王钟走了。
  吴军等人出门了,端起茶杯喝口水,对江远道:“甭着急了,马上就午休时间了,该收拾收拾,该吃饭吃饭,你今天要不要再炒个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