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2 / 3)
唯有跟在世子濯身侧,日日行走左右,才能借助世子濯,将自己还活着的消息传遍天下。
这一招想要成功,需得用不短的时间,但收效极佳,北国国内那些想要迎他回国的臣工,便是现成的效果。
“可安国不想帮他,何必留他在安国?”
北越还是觉得不放心,他越想越烦,深吸两口气又说道:“必须杀了他,不能让他继续活下去!”
只要人死了,那不管是谁想搞事,都没法威胁到他了。
苏望对此表示赞同,公子荣活着确实是个问题,而且他觉得,安濯是打算先把公子荣摆在明面上,日后和北国翻脸后,就能拿出来用。
公子荣确确实实是个威胁。
北越和苏望正在策划暗杀公子荣的计划,在九曲的公子荣也知道自己处境堪忧,趁着最近停战,他开始跟表弟商量,去往他处。
安濯和北荣的关系,其实非常好,远比外界揣测的要好。
他们是真的有很深厚的情谊,在汴国为质的那些年,两人同吃同住,比亲兄弟还亲。
安濯没想过要利用北荣,他之所以将北荣放在身边,就是防止北越派人来暗杀,只要他在一旁,北越就会有所收敛。
“濯之心意,兄心中了然,只北越其人狼子野心,凶狠残暴,并不受控,再跟在濯身边,恐会为濯带来灾殃。”
公子荣能感受到,最近围在他和濯身边的人多了很多。
不光是有北国的眼线,还有其他国家的眼线,他现在的身份实在是太过尴尬,而濯还没有登上安国国君之位,安国还有许多人不服他。
再留下去,公子荣怕自己连累到濯。
“兄长何必担忧?北越其人奸险狡诈,欺软怕硬,如今安国强大,北国弱小,给他几个胆子,他也不敢在九曲城中放肆!兄长在九曲城中最是安全,若是出了九曲城……想要兄长命的人,不止北越。”
濯一个劲儿劝说公子荣安心呆下去,等到了明年,他或许就能继位安公之位,到那时,他想要保护兄长,就无人置喙了。
公子荣曾在北国当世子,他的能力很强,安濯年轻,身边可靠之人不多,公子荣是一个,留下公子荣,不光是为了保护对方,也是为了让对方为自己效力。
安濯需要信任的班底。
公子荣想走,也是因为他不甘心就此俯首称臣,为他人作辅。
公子荣最后还是没有走成,身在他国,命都是别人救下的,他哪儿有反抗的能力。
只是他实在不甘心就这么一辈子向他人俯首,于是在冬日的某个清晨,一封信传到了安太后手里。
巴掌大的锦布之上,写了安公寿的死期,以及安国国内的不平。
嫡长继承确实已经流传经年,是无数人心中的铁律,可先北国国君能够将位置传给公子越,难道其他诸侯,就不能传了吗?
说到底,国君之位究竟归于谁手,从来是各凭本事,而不是一个出身,就能坐稳的。
安太后看完锦布之后,叫来了她的两位门客,有一段时间没折腾过的巨言与伯友。
巨言伯友高高兴兴进宫,苦着脸出宫。
今日估计会下雪,天色阴沉得很,因此太后没有多留他们,只将锦布上的事情说了说,就让他们二人离开,等天气好些再入宫来商讨。
天气算是帮了他们俩大忙,因为他们现在实在是没有任何头绪。
“伯友可要入言府上一聚?若是下雪,今夜便留宿府上,如何?” ↑返回顶部↑
这一招想要成功,需得用不短的时间,但收效极佳,北国国内那些想要迎他回国的臣工,便是现成的效果。
“可安国不想帮他,何必留他在安国?”
北越还是觉得不放心,他越想越烦,深吸两口气又说道:“必须杀了他,不能让他继续活下去!”
只要人死了,那不管是谁想搞事,都没法威胁到他了。
苏望对此表示赞同,公子荣活着确实是个问题,而且他觉得,安濯是打算先把公子荣摆在明面上,日后和北国翻脸后,就能拿出来用。
公子荣确确实实是个威胁。
北越和苏望正在策划暗杀公子荣的计划,在九曲的公子荣也知道自己处境堪忧,趁着最近停战,他开始跟表弟商量,去往他处。
安濯和北荣的关系,其实非常好,远比外界揣测的要好。
他们是真的有很深厚的情谊,在汴国为质的那些年,两人同吃同住,比亲兄弟还亲。
安濯没想过要利用北荣,他之所以将北荣放在身边,就是防止北越派人来暗杀,只要他在一旁,北越就会有所收敛。
“濯之心意,兄心中了然,只北越其人狼子野心,凶狠残暴,并不受控,再跟在濯身边,恐会为濯带来灾殃。”
公子荣能感受到,最近围在他和濯身边的人多了很多。
不光是有北国的眼线,还有其他国家的眼线,他现在的身份实在是太过尴尬,而濯还没有登上安国国君之位,安国还有许多人不服他。
再留下去,公子荣怕自己连累到濯。
“兄长何必担忧?北越其人奸险狡诈,欺软怕硬,如今安国强大,北国弱小,给他几个胆子,他也不敢在九曲城中放肆!兄长在九曲城中最是安全,若是出了九曲城……想要兄长命的人,不止北越。”
濯一个劲儿劝说公子荣安心呆下去,等到了明年,他或许就能继位安公之位,到那时,他想要保护兄长,就无人置喙了。
公子荣曾在北国当世子,他的能力很强,安濯年轻,身边可靠之人不多,公子荣是一个,留下公子荣,不光是为了保护对方,也是为了让对方为自己效力。
安濯需要信任的班底。
公子荣想走,也是因为他不甘心就此俯首称臣,为他人作辅。
公子荣最后还是没有走成,身在他国,命都是别人救下的,他哪儿有反抗的能力。
只是他实在不甘心就这么一辈子向他人俯首,于是在冬日的某个清晨,一封信传到了安太后手里。
巴掌大的锦布之上,写了安公寿的死期,以及安国国内的不平。
嫡长继承确实已经流传经年,是无数人心中的铁律,可先北国国君能够将位置传给公子越,难道其他诸侯,就不能传了吗?
说到底,国君之位究竟归于谁手,从来是各凭本事,而不是一个出身,就能坐稳的。
安太后看完锦布之后,叫来了她的两位门客,有一段时间没折腾过的巨言与伯友。
巨言伯友高高兴兴进宫,苦着脸出宫。
今日估计会下雪,天色阴沉得很,因此太后没有多留他们,只将锦布上的事情说了说,就让他们二人离开,等天气好些再入宫来商讨。
天气算是帮了他们俩大忙,因为他们现在实在是没有任何头绪。
“伯友可要入言府上一聚?若是下雪,今夜便留宿府上,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