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反应大的是景昌的臣工们, 无论是出于对沈知微的忠诚, 还是出于对自身未来的担忧,他们都不能眼睁睁看着诸侯称王,可无奈天子不发话,他们就是急死, 也没法代替天子,给那些诸侯一个教训。
  更何况,称王的诸侯实在是太多了,他们没法同时向那些人开战,别看景昌前段时间吞下了汴地,似乎强大了不少,实际上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如今的景昌不过是表面好,内里因为缺人手,很多地方都周转不开了。
  连摩拳擦掌想要给诸侯一个教训的闻桃,都没法将目光投向外面,内里的胡乱连她都被连累了。
  闻桃一连三天向大王上书,请求大王收纳天下有才之人为官,填补空缺。
  沈知微看见类似的请求,都会头疼一阵子。
  因为上书要人的不止闻桃一个,到处都是要人的帖子,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外界环境的动荡,这些时日,有不少庶民来到景昌附近,他们往往都是拖家带口,一来来一个小族,百十号人。
  景昌的粮食压力不大,可管理人手实在是太少了,短时间还好,时间长了,那些无人管理的庶民,很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成为破坏景昌社会稳定的因素。
  沈知微也不想以后出门的时候,随时随地都要防止哪儿冒出来一个刺客。
  亡国创业未半,她决不能中道崩殂啊!
  于是,沈知微点头了,广开言路,广纳人才。
  这年头选官的途径很是单一,主要是举荐制度。
  因为人口少,社会资产也比较少,大多数都是私人拥有的,所以不需要那么多人管理。
  可景昌附近情况特殊,沈知微几乎将所有私产都变成公产了,那些庶民手持七十年土地使用资格,土地名义上属于大王,实际上就是他们的。
  所以需要管理的公产就会很多。
  庶民大多数还是庶民,并没有成为世家的佃户隐户,也没有成为奴隶商贾,因此他们也需要很多人去管理。
  能举荐为官的人,几乎身上都有官职了,臣工们也是被逼得实在没有法子,才不得不求助沈知微这位不管事的大王。
  如果靠举荐制度就能让人手快速增加,他们早就自己干了,哪儿还需要沈知微想办法。
  沈知微觉得举荐制度不可能这么快就废了,然后她仔细一查,发现举荐制度确实废的很彻底了,只因能来得都来了,不来的压根不会来。
  此次诸侯称王,天子装聋作哑,导致很多其他诸侯领地的人才,都觉得跟天子没什么前途,不如留在原籍,又能辅佐君王,又能照顾家小,一举两得。
  合着最后还是沈知微自己的锅,她不反抗,导致景昌对外地人才的吸引能力大幅下降。
  最后导致用人荒,还得她自己给自己填坑。
  沈知微直接被这个真相给气乐了,她一边儿敷衍臣工们,安抚他们一定会有办法的,一边儿暗暗摆烂。
  办法倒是有,可她不想干。
  她能够为了自己的吃喝玩乐,去改进粮种,促进农桑,锻造铁器和制造纸张,但她不可能拿出来考试制度和学校制度。
  别的东西都是小玩意,不可能改变这个时代的大环境,也不可能让景昌一飞冲天,但是科举和学校可不行。
  当了那么多年学生,没事儿就考试,沈知微太明白这两样东西的威力有多大了。
  她绝对,绝对不可能将科举和学校拿出来!
  绝对!
  沈知微在心里默默发誓,然后过了没两天,她就开始动摇了。
  其实,只要别把流水线一样培养学生的学校拿出来,别把拥有完整流程,从底层选拔官员的科举全套拿出来,景昌也不太可能会一飞冲天,对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