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2 / 3)
沈知微一时语塞, 她还以为称王这事儿已经翻篇儿了, 没成想还不行, 到如今了, 还能给她创造价值。
闻桃见沈知微没有说话,疑惑问道:“大王之前一直没有管各国国君称王一事,不就是为了今日吗?”
她一直觉得, 大王不去追究其他国君称王,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拿这个理由开战,大王总不能光拿这个理由打云国, 不拿这个理由打其他国家。
“……你说得对, 没错, 就是为了今日。”
明明主线任务已经被放弃, 明明沈知微已经开始摆烂了,但她还是在此刻, 感受到了久违的被背刺的感觉。
这可真是无处可躲的背刺。
不对, 怎么能叫背刺呢?分明是手下的超绝找借口能力,一般的手下可找不了这样的借口,她得谢谢闻桃脑子转得快。
“看来你赞同央和幼安的起兵之计,既然如此, 你去一趟永明城吧,将自己的想法跟幼安好好说说,以免出现什么大问题。”
以免妫央和胡幼安对筠子等人下手,他们可不知道你已经想到了这么好的开战理由。
“喏!”
闻桃一拱手,开始仔细思考,她去几天合适,她身为太宰,不能离开景昌太久。
去传送大王的命令,待上两天救回来,直接从泰晟走水路,来回应该用不了十日。
闻桃这样决定,也就这样开始准备了。
北国那边还什么都不知道,北王越忙得焦头烂额,在病中也不能休息片刻,只因北国的雪灾是他活了将近二十年也没遇到过的一次罕见大雪,奉宝城的百姓根本没有任何准备,就被大雪给埋了。
死伤惨重不说,此前骂他的那篇赋又开始在民间传播,这次传播范围更广,认同的人更多。
罕见大雪的出现让人们心中满怀愤怒悲伤,他们急需一个借口,一个能够将心中痛苦发泄出去的借口。
而他们的王无能,国君无为触怒上苍,是他们一致认同的借口,他们需要王给他们一个交代。
民意如水,怒而起波涛,此次北王越可算是见识到了民意的力量。
以往民意如何,北王越用不着担心,但是这次不同,这次民意之中还夹杂着贵族,那些贵族本来就看不惯他,之前他杀公子荣,更是让那些贵族对他怀恨在心,公子荣在北国当世子多年,是有很多真心实意追随他的人的。
现在民意沸腾,那些人利用沸腾的民意倒逼他,贵族夹杂其中后,那些民意就没那么容易被压下去了。
北王越被逼无奈,不得不开始思考,要不要直接开战了。
没错,他只想着开战,并没有想着向民意服软,将此次雪灾一事,揽到自己身上。
如果这次将事情揽到自己身上,以后再出了类似的事,他是不是又要站出来啊?一次一次又一次,那还有完没完。
况且他是北国的王,从来不曾见过,王向底下的臣工认错的。
所以他只想着,如果开战,这些人应该就老实了,到时候所有人都只想着战争能不能打赢,北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汴国,自然就没人来烦他。
至于说战争真的输了,北王越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可能,上次汴国会输,那是多方一起努力的结果,最后汴国落在景昌手中,是汴国国君与安王不和,这才让景昌捡了个便宜,同样的便宜怎么可能还出现在北国身上。
景昌的好运气也就到此为止了。
北王越跟相国苏望开始商量,怎么才能开战,他不能杀害筠子等人,也不能无缘无故开始打,本来民意就不偏向于他,他如果主动挑起战事,日后民意不好安抚。
两人还没商量出个头绪,胡幼安派去的使臣已经到奉宝城了,同他们交涉有关筠子的事情。
在使臣到奉宝城的当天,沈知微收到消息称商船回来了。 ↑返回顶部↑
闻桃见沈知微没有说话,疑惑问道:“大王之前一直没有管各国国君称王一事,不就是为了今日吗?”
她一直觉得, 大王不去追究其他国君称王,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拿这个理由开战,大王总不能光拿这个理由打云国, 不拿这个理由打其他国家。
“……你说得对, 没错, 就是为了今日。”
明明主线任务已经被放弃, 明明沈知微已经开始摆烂了,但她还是在此刻, 感受到了久违的被背刺的感觉。
这可真是无处可躲的背刺。
不对, 怎么能叫背刺呢?分明是手下的超绝找借口能力,一般的手下可找不了这样的借口,她得谢谢闻桃脑子转得快。
“看来你赞同央和幼安的起兵之计,既然如此, 你去一趟永明城吧,将自己的想法跟幼安好好说说,以免出现什么大问题。”
以免妫央和胡幼安对筠子等人下手,他们可不知道你已经想到了这么好的开战理由。
“喏!”
闻桃一拱手,开始仔细思考,她去几天合适,她身为太宰,不能离开景昌太久。
去传送大王的命令,待上两天救回来,直接从泰晟走水路,来回应该用不了十日。
闻桃这样决定,也就这样开始准备了。
北国那边还什么都不知道,北王越忙得焦头烂额,在病中也不能休息片刻,只因北国的雪灾是他活了将近二十年也没遇到过的一次罕见大雪,奉宝城的百姓根本没有任何准备,就被大雪给埋了。
死伤惨重不说,此前骂他的那篇赋又开始在民间传播,这次传播范围更广,认同的人更多。
罕见大雪的出现让人们心中满怀愤怒悲伤,他们急需一个借口,一个能够将心中痛苦发泄出去的借口。
而他们的王无能,国君无为触怒上苍,是他们一致认同的借口,他们需要王给他们一个交代。
民意如水,怒而起波涛,此次北王越可算是见识到了民意的力量。
以往民意如何,北王越用不着担心,但是这次不同,这次民意之中还夹杂着贵族,那些贵族本来就看不惯他,之前他杀公子荣,更是让那些贵族对他怀恨在心,公子荣在北国当世子多年,是有很多真心实意追随他的人的。
现在民意沸腾,那些人利用沸腾的民意倒逼他,贵族夹杂其中后,那些民意就没那么容易被压下去了。
北王越被逼无奈,不得不开始思考,要不要直接开战了。
没错,他只想着开战,并没有想着向民意服软,将此次雪灾一事,揽到自己身上。
如果这次将事情揽到自己身上,以后再出了类似的事,他是不是又要站出来啊?一次一次又一次,那还有完没完。
况且他是北国的王,从来不曾见过,王向底下的臣工认错的。
所以他只想着,如果开战,这些人应该就老实了,到时候所有人都只想着战争能不能打赢,北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汴国,自然就没人来烦他。
至于说战争真的输了,北王越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可能,上次汴国会输,那是多方一起努力的结果,最后汴国落在景昌手中,是汴国国君与安王不和,这才让景昌捡了个便宜,同样的便宜怎么可能还出现在北国身上。
景昌的好运气也就到此为止了。
北王越跟相国苏望开始商量,怎么才能开战,他不能杀害筠子等人,也不能无缘无故开始打,本来民意就不偏向于他,他如果主动挑起战事,日后民意不好安抚。
两人还没商量出个头绪,胡幼安派去的使臣已经到奉宝城了,同他们交涉有关筠子的事情。
在使臣到奉宝城的当天,沈知微收到消息称商船回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