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难道就任由此谶言传遍天下,叫其他诸侯王将北国视作仇敌吗?景昌若再打来,其他诸侯王还会帮北国吗?”
  北王有野心,可北国现在没足够的实力啊!
  现实就是叫人如此难受,现如今的局面可真是进退两难。
  苏望沉思片刻,最后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劝说北王不要急着澄清此事,他直言道:“可是大王,就算没有这则谶言,北国也永远不可能得到其他诸侯王的友谊,此次其他诸侯王相助,并非为北国,而是为自身,只要他们不想让景昌那位周天子一统天下,景昌再打北国,他们还是要出兵相助。”
  诸侯王之间是竞争关系,说句不好听的,全是仇敌。
  既然是敌人,那还惧怕和敌人之间关系不好吗?
  敌人相帮并非为情谊而是为利益,只要北国还有利用价值,那群诸侯王就得帮忙,就好比现在,安王恨极了北国,也十分忌惮北国,但还不是要捏着鼻子将物资和人都送来,不管是送多还是送少,都得送,否则北国一蹶不振,最后受难的是他安国。
  其余诸侯国同理,使臣再如何说话难听,还不是要到奉宝来说话?他们那么不喜欢北国,有能耐别让使臣带着东西来啊。
  苏望在这件事上看得清楚想得明白,所以他劝北王,别被那点儿恶意吓住,周天子想给他们安个天命所归的名头,他们就接下来,毕竟这算是抬举北国了,之前明面上真正天命所归的人,只有一个周天子,现在多了北王。
  北王听着苏望的解释,慌乱的心逐渐安稳下来,最后甚至还笑出声了。
  “哈哈哈哈!如此说来,周天子岂不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好!相国所言甚是,天命所归之人,可不止她周天子一人!”
  苏望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人时,效果拔群,北王一下子就支棱起来了。
  说服完北王后,趁着北王心情好,苏望将之前几件被耽搁的事情都提了一句,北王也不像此前一样挑刺了,大手一挥,表示全都同意,让苏望自己看着办。
  只要北王保持这种乐观的心态,之后奉宝城的天就能晴朗了。
  苏望在王宫里跟北王笑着说话,等一出王宫,脸唰的一下变得极为阴沉。
  他跟北王说的那些话,是挑事情好的一方面说得,确实都是实话,乍一听确实挺能唬人,看把北王哄得,高兴地不知天地为何物了。
  但事情坏的一方面,他是一句没提,甚至还有意引导北王,不让他往那方面想。
  苏望觉得,让北王明白事情坏的方面也没什么好处,不如叫北王糊涂着,省得敌人还没打过来,北王自己先把北国给弄死了。
  北王到底是年轻,不知道人性多变,人心叵测,还真以为顶个天命所归的帽子,就真能成为这天底下第二个天命所归之人。
  周天子背靠大周朝正统,那是几百年来天下的共识,可即便有大周朝历代天下之主为其撑腰,如果景昌没有强大起来,周天子天命所归的名头,也早就被其他诸侯王给抹除了。
  诸侯王要争天下,如何能忍得住头顶上一直压着一个人?
  北国对比如今的景昌,没有任何优势,没有先祖撑腰,没有名正言顺,光靠一则谶言,这天命所归的帽子顶在脑袋上,那是风一吹就散成灰的假象。
  在帽子没有彻底散成灰前,北国还会成为众矢之的,被所有诸侯王敌视。
  如此情况,光澄清谶言为假没用,谁都不信北王不想要这顶帽子,北王都称王了,他说自己不想当天下共主,哪个傻子信啊。
  如今北国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路是强大己身,用实力将帽子坐实,另一条路是老老实实缩着脖子当没听说过这则谶言,别认下来,能躲开多少恶意,就躲多少。
  苏望头疼极了,那周天子年岁比北王还要小,怎么手段如此狠厉,难不成周王室真是那天命共主,是天生的君王吗?
  认为沈知微天生君王的人,现在在景昌可太多了。
  尤其是以妫央为首的一群臣工,谶言是妫央亲自占卜得来,这八个字究竟是怎么得来的,妫央比谁都清楚。
  北王现在究竟有多难受,妫央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大王稍稍出手,北王就差点儿被直接赶下饭桌,妫央这叫个高兴,他觉得在大王的带领下,天下一统有望了。
  “大王对中郎将可真是好,为了给中郎将出气,竟不惜布下如此大局,借助神名,日后中郎将可要为大王更加尽心才好,不要辜负大王这份重视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