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军功封爵制度已经在大周的军队里扎根,这种制度在战乱时的优越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整个大周军队,就像是一台高速运转的仪器,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战争体系,沈知微已经不用为这个体系操心太多。
  她与其操心眼下的军队,不如操心一下,等天下无战后,这套体系要怎么维持。
  在和平年代,军功是很难立的,一旦军功得来不易,就容易被高层垄断,甚至出现上升渠道被封锁的事情,就好像如今教育体系也已经成熟,可以开始给沈知微培养人才了,但官位是有限的,人的使用年限很长,而教育体系一旦开始运转,每一年都会给沈知微培养大量的人才。
  这些人才到后期,往哪儿安排?
  沈知微是真没想到,她还在这儿吃人手不足的苦,就得开始思考如何去解决人才过剩的问题了。
  算了算了,等以后再想,全都交给以后的她去头疼吧。
  想不到办法,沈知微果断摆烂,边关的战争开启后,景昌内部反倒安稳了,大家都关注着战争结果,没人折腾,这就叫内部矛盾转为外部矛盾。
  之前反腐留下来的一些后遗症,似乎彻底过去了。
  沈知微每天上朝看着那些兢兢业业干活的朝臣,心里都在算,算倒计时。
  看看这些朝臣什么时候又开始放飞自我,完全忘记反腐时期的事情。
  人的记忆很短暂,比金鱼长点儿但长的有限,所以要反复敲打,反复提及同一件事,让这些人能一直记着,这就跟以前上学时一样,要没事儿翻出以前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嘛。
  在外头大战的时候,一些好消息从外头陆陆续续传入景昌,比如在西北的棉花种得很不错,今年有望给部分军队供上棉衣,还能有多余的送入景昌,景昌的高官显贵们肯定都能有。
  忘了谁也不能忘了贵族们,大王更是不能忘,而且因为这一批棉花稀少,所以棉衣棉被的价格十分高昂,普通百姓想要用,估计还得再等上几年,到时候棉花的价格也能被打下去。
  正好还能趁这一波,给西北的种植基地赚钱,钱到位了,才能雇佣更多人,种更多的地。
  造船厂也有好消息,现在造船厂造出来的船是越来越大了,黄鱼说,她已经达到了瓶颈,即在没有内燃机的情况下,纯靠风力人力航行的船只的极限。
  所以接下来想要造更大的船,就得让百工坊把蒸汽机给造出来。
  沈知微相信她手底下的匠人们非常牛,但她觉得蒸汽机还是有点儿难度太大了,大周原本可是没有一点儿科学基础的,一下子跨步到第一次工业革命,这跟让人原地起飞,直接飞往月球有什么不同?
  所以沈知微吩咐黄鱼可以暂时不去想如何造更大的船了,可以去精进一些小地方,比如想办法在船上加装大型武器,提高造船效率,降低造船成本等等。
  在沈知微底下的人努力攀登科技树的时候,安国开始求援了。
  就好像之前的北国,实在扛不住景昌的毒打,必须向周围的国家求援。
  现在的局势比之前北国还在时可严峻多了,安国的求援并没有第一时间得到回应。
  其余诸侯国,有点儿不敢掺和。
  第90章投降?不是不接受,是要……
  不是他们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 是他们觉得,自己去支援,也打不过景昌。
  既然注定要失败,安国肯定保不住, 费那功夫干什么?不如积蓄力量, 等之后景昌打到自己头上的时候, 还能挣扎一下。
  只是这种完全不救安国的行为,本质上也是在给自己挖坑, 没了安国做屏障, 他们随时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安国。
  就好像当年北国没有被救下来, 现在安国就成了景昌进攻的对象了。
  诸侯王们也不傻, 他们当然都知道这个道理,不然当年他们不会去救北国,可问题就是在这儿, 北国他们没救下来,如今换成安国,他们就能救下来了?
  他们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而景昌越来越强大, 当一方过于强大的时候, 等待他们的就是彻底的失败。
  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