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2 / 3)
  尔朱容跳到书案前,向尉窈喊:“师姊快来啊,你看,你能找到哪个是你么?”
什么模样的人最丑?长得像动物的。
什么样的动物最丑?长得像人的。
画卷上把两类最丑合二为一,儿郎全是五大三粗的瓢虫样,女郎全是细长窄腰的螳螂形,丑上加丑的是,画上代表他们的昆虫人,全都仰着脸,圆撑着嘴巴,好似在集体漱口。
尉窈按站位和衣裙颜色找到了形如螳螂的自己。
元狼蟋、郭蕴都笑到肚子疼。
这时丘睿之的毛线帽和面巾都被好友扒掉了,假驼背垫子也从脖领子那给抽了出来。
“别打、别打、别打!”他护着脸叫唤:“不都提前说好了嘛,免费送你们!”
嫌弃归嫌弃,尉茂想抢这幅画竟然慢了一步,被奚骄抢先收入囊中。
夜晚,奚骄温习完功课,打开这卷画,按着记忆找到自己、周泰、元子直、元珩,也找到了尉窈。
其实睿之把每个人的精气神都画得很振奋,倘若不被尉茂识破伪装,奚骄觉得丘睿之很可能会给每个瓢虫人、螳螂人画上翅膀。
奚骄的手指不自觉抚到尉窈。
夜有所思,眠有所梦。
这一夜,奚骄再次梦见自己坐在马车里,行在闹市区,车厢轻轻摇晃,他腕间草珠手串上的双鹿绳结也随之摇晃。梦,莫非是游离于阴阳两界外的奇妙境?他竟然在梦境里回想起上次梦境的细节,上次梦见的双鹿结鲜红无比,这次的颜色是棕黄。
紧接着,他发现车内毡席四周的纹路,全是奔跑的双鹿,它们的皮毛仿照真的鹿兽。奚骄再看窗外,看到了车厢前面悬挂着香囊,香囊上绣的也是棕色双鹿。
很快,他感觉车里的光线变换非常奇怪,几息光亮,几息红昏,几息黑暗。
这辆马车像是载着他在岁月里行驶。
吱吱咕咕的车轮声里,奚骄醒了,醒之前的梦早就清除了刚入睡时的梦。他迅速洗漱,温习功课,虽然没资格参加年考,但他被选入担任监考童子,监考童子既得维持考场纪律,还得辅助监考夫子进行第一轮判卷的筛选,绝不能对每道答题的优劣都分辨不出。
十月二十。
各小学馆开学,新学童入学了,尉窈他们成了为师兄、师姊。整个尉学馆参加《诗经》年考的只有尉窈,下了第一堂课,宋夫子想了想,去找馆长,说服馆长允许尉窈明天去崔学馆进行最后的温习冲刺。
因为年考确定了只考《风》部,尉窈要是在这几天跟着别的学童学习《小雅》部,相当于白消耗时间。
放学时,宋夫子告知尉窈,馆长已经同意她明天去崔学馆,去那的好处还有,平城县区的年考场地就在崔学馆。
尉窈向夫子行谢礼。
尉茂磨磨蹭蹭,比尉窈出来学馆还晚,他本想追上她,假装顺路和她说说话,哪知道阿母在馆外等着。
陆萝背着弓箭,喜气洋洋道:“阿母来接你啦,高不高兴?走,陪阿母出城打猎!”
尉茂借着上马,狠狠盯了一眼尉窈的背影,恨不能眼神能变成钩子,把她时刻钩在自己能看见的地方。
次日开始,尉窈上午学新诗,下午和孔毨、崔致二师兄到恩师的精舍温习《国风》,从第一篇《关雎》开始,孔文中以尽量简洁的话语,逐篇解析每首诗的主旨精髓。
尽管这些诗意,尉窈三人都掌握了,但整个《风》篇贯穿而听,还是能带来新的感悟。
“你们记住,古诗的章句已固定,怎么理解,全看你们对文字的掌握,对句意的理解,对世事的洞悉,对经验的体会。这就叫今人读古诗!当你们的志向,与诗中的强烈志向相碰撞,你们的思想积累越厚,激起的思考才会如海潮宽广。”
十月二十八的下午,孔文中为《风》部之诗做了结束语。 ↑返回顶部↑
什么模样的人最丑?长得像动物的。
什么样的动物最丑?长得像人的。
画卷上把两类最丑合二为一,儿郎全是五大三粗的瓢虫样,女郎全是细长窄腰的螳螂形,丑上加丑的是,画上代表他们的昆虫人,全都仰着脸,圆撑着嘴巴,好似在集体漱口。
尉窈按站位和衣裙颜色找到了形如螳螂的自己。
元狼蟋、郭蕴都笑到肚子疼。
这时丘睿之的毛线帽和面巾都被好友扒掉了,假驼背垫子也从脖领子那给抽了出来。
“别打、别打、别打!”他护着脸叫唤:“不都提前说好了嘛,免费送你们!”
嫌弃归嫌弃,尉茂想抢这幅画竟然慢了一步,被奚骄抢先收入囊中。
夜晚,奚骄温习完功课,打开这卷画,按着记忆找到自己、周泰、元子直、元珩,也找到了尉窈。
其实睿之把每个人的精气神都画得很振奋,倘若不被尉茂识破伪装,奚骄觉得丘睿之很可能会给每个瓢虫人、螳螂人画上翅膀。
奚骄的手指不自觉抚到尉窈。
夜有所思,眠有所梦。
这一夜,奚骄再次梦见自己坐在马车里,行在闹市区,车厢轻轻摇晃,他腕间草珠手串上的双鹿绳结也随之摇晃。梦,莫非是游离于阴阳两界外的奇妙境?他竟然在梦境里回想起上次梦境的细节,上次梦见的双鹿结鲜红无比,这次的颜色是棕黄。
紧接着,他发现车内毡席四周的纹路,全是奔跑的双鹿,它们的皮毛仿照真的鹿兽。奚骄再看窗外,看到了车厢前面悬挂着香囊,香囊上绣的也是棕色双鹿。
很快,他感觉车里的光线变换非常奇怪,几息光亮,几息红昏,几息黑暗。
这辆马车像是载着他在岁月里行驶。
吱吱咕咕的车轮声里,奚骄醒了,醒之前的梦早就清除了刚入睡时的梦。他迅速洗漱,温习功课,虽然没资格参加年考,但他被选入担任监考童子,监考童子既得维持考场纪律,还得辅助监考夫子进行第一轮判卷的筛选,绝不能对每道答题的优劣都分辨不出。
十月二十。
各小学馆开学,新学童入学了,尉窈他们成了为师兄、师姊。整个尉学馆参加《诗经》年考的只有尉窈,下了第一堂课,宋夫子想了想,去找馆长,说服馆长允许尉窈明天去崔学馆进行最后的温习冲刺。
因为年考确定了只考《风》部,尉窈要是在这几天跟着别的学童学习《小雅》部,相当于白消耗时间。
放学时,宋夫子告知尉窈,馆长已经同意她明天去崔学馆,去那的好处还有,平城县区的年考场地就在崔学馆。
尉窈向夫子行谢礼。
尉茂磨磨蹭蹭,比尉窈出来学馆还晚,他本想追上她,假装顺路和她说说话,哪知道阿母在馆外等着。
陆萝背着弓箭,喜气洋洋道:“阿母来接你啦,高不高兴?走,陪阿母出城打猎!”
尉茂借着上马,狠狠盯了一眼尉窈的背影,恨不能眼神能变成钩子,把她时刻钩在自己能看见的地方。
次日开始,尉窈上午学新诗,下午和孔毨、崔致二师兄到恩师的精舍温习《国风》,从第一篇《关雎》开始,孔文中以尽量简洁的话语,逐篇解析每首诗的主旨精髓。
尽管这些诗意,尉窈三人都掌握了,但整个《风》篇贯穿而听,还是能带来新的感悟。
“你们记住,古诗的章句已固定,怎么理解,全看你们对文字的掌握,对句意的理解,对世事的洞悉,对经验的体会。这就叫今人读古诗!当你们的志向,与诗中的强烈志向相碰撞,你们的思想积累越厚,激起的思考才会如海潮宽广。”
十月二十八的下午,孔文中为《风》部之诗做了结束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