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尉蓁:“我们可以自力更生,等挣到钱再重续学业。”
  潘淳娘:“自力更生?还想挣钱?你们被撵出家门后只能种地谋生!你知道一对夫妻要耕六十亩地么?如果有牛,每头牛也算劳力,必须增加三十亩地,在这九十亩耕地外,你们还要再种二十亩的桑田。你们每天早出晚归,累到不想说话,累到谁都不愿劈柴煮饭,那时你喜欢他什么?他又还喜欢你么?”
  尉蓁仍犟嘴:“别人都活下来了,我们也能活下来!”
  “那你们的孩子呢?你们各自的孩子原本也可以读书的,就因为你们的选择,让孩子一出生就吃苦头?尉女郎,来洛阳的一路,那些挣扎在田里的百姓有多苦,你该看见的。”
  尉窈、尉茂听到这都明白了,尉蓁和步延桢初次相见生疏,是久别乍见的原因,但第二次生疏,是尉蓁想通了。
  闲聊间,到了地方。
  国学遗址距离南城墙东头的第一门“开阳门”很近,太学遗址则在国学东侧二百步。
  他们来此的目的除了游览两处学宫遗址,感受“斯文在兹”的儒家文明理念,更重要的是抄录讲堂前的各个石碑经文。
  国学的堂前有二十五碑是完好的,为曹魏时期正始二年所立,碑文上刻有《春秋》与《尚书》,字体有篆、科斗、隶三种。其余残碑除了上述二籍,还刻有部分《春秋左氏传》。
  无论国学遗址还是太学,都聚满了慕名而来的儒生,有的儒生须发都花白了,陆葆真看着这些老儒者对石经的敬畏,不禁惭愧:“我来到洛阳后,一天比一天学得少,以前背过的诗都忘差不多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