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一章节的“殷、齐,中也”,以“殷”为例,以前她学的,是只背诵“殷”的本义为“盛乐”,以及引申义是什么、引申义分别在典籍里哪些章句。
  重学《尔雅》,得先从《说文》里印证“盛乐”本义的由来,《说文》记载……《易》曰,殷荐之上帝。
  尉窈补足恩师的笔记,不能只补“殷荐之上帝”,还得补此句的通俗解释。剩下的引申义,书证不能只举一例,补得越多越好。
  烛光冷熄,夜昼交替。
  友人难聚,容易别离。
  尉窈又来到七里桥,送别郭蕴、柳贞珠、元静容和其余同门。他们离家太久,得启程返乡了,这一别,再见不知何年何月。
  “我会想你们的。”尉窈趴在郭蕴肩头哭。
  元静容则嘱咐元狼蟋:“洛阳不是平城,你好好练武少闯祸,要是选进虎贲营,记得给我写信。”
  元狼蟋是孤儿,家里产业早让族人侵占,剩下的仨瓜俩枣,等她回到平城估计也没有了,于是她听元静容和尉窈的劝留在洛阳。
  柳贞珠牵着尉窈的手,拉她到一边说悄悄话。“你别只给蕴同门写信,也要寄信给我。”
  “我当然会给你写信。”
  “我是说……单独给我。信里,别光写你自己,提一两句崔致。”
  在平城的时候尉窈就知道贞珠心悦致师兄,并知道师兄专心读书,对待哪位同门都一样,不见亲近,也不刻意疏离。
  余生不一定能再见贞珠了,尉窈也就敞开心扉劝对方:“贞珠,往后致师兄在洛阳,你要是……”
  “没有要是。”柳贞珠难过地摇头,泪珠子随着摇头动作甩飞,“我家在平城,肯定得回去,我和崔致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其实我去年就知道不可能了。我只是希望他过得好,无病无灾。”
  “你别多写他,也别不写他。”最后这句话,柳贞珠泣不成声。
  一望无际的秋草随风而斜,逐渐遮挡住远去的友人。
  皇宫。
  七殿下元恌的小胖手背负在后,已经背诵到《木兰诗》的结尾。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小家伙没和往常似的,背完了邀功,精神恹恹的,皇帝元恪扫一眼御医王显,王显赶紧给七殿下把脉。
  “殿下空腹几顿了?”
  “两顿。王御医连我空腹也能诊出来?”
  “臣听到殿下肚子叫了。殿下身体无恙,多休息,食补即可。”
  元恌走到皇帝跟前,俩胳膊轮番着抹眼泪,说道:“我不是故意不吃饭,令陛下百忙里还得担忧我,我就是……心疼母妃。她在瑶光寺出家,我原以为是好事,比进宫里瞧她要容易,可是我看见落发的她,我就情愿她离我远些回郑家。”
  他监造的瑶光寺,亲手把母亲困在了寺里。
  这时茹皓进来禀述:“陛下,京兆王来了。”
  元愉被宣进后,揖了礼,恳求:“臣弟听说大长秋卿白整去伊阙山查看石窟地形,臣弟也想去。”
  元恪训道:“你没看见七弟在哭么?你是他兄长,你眼里不见亲情,朕若让你参与石窟修建,只会凿出无慈悲相的佛!”
  元愉耷拉头,气得眼眶冒火,嘴里怯懦狡辩:“他这年纪能有啥正经愁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