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她先把自己当作高聪,苦苦思索找到李彪后将怎样行动?
  首先,“她”和李彪都是去年被免官的,李彪被贬的时间稍早,“她”比李彪倒霉,被免官,还要被发配去平州。
  “她”离京之前已知李彪也是庶民了,那么一年后回来,怎可能不往坏的方面揣测,揣测李彪仍是庶民呢?
  庶民的李彪,能帮“她”做什么?
  只能提供些消息,关于朝廷里某一件事,或某个重要的人,无论是事、是人,均得在去年到今年的时间段里,不太可能出现变动。
  不太可能出现变动?尉窈开始第二步分析。
  她从已知的政令、宗王级别的重臣、手握重权的外朝官、主持后宫事务的宦官,四方面一一揣测,然后一一否定。
  新帝即位,无论是政令颁布还是官员变动都太寻常了。如果李彪仍是庶民,怎么可能知晓皇宫内和朝廷中枢内的权势相争。
  不对,有件事、有位人物,确实不可能变!
  那就是年轻的新帝即位!
  高聪预谋里的帮手,根本不是李彪,而是大魏的天子!
  只有天子能轻轻松松赦免一切罪行,只有天子授给的高官厚禄,值得高贼把自己性命赌上,从平州那么远逃来洛阳。
  一念通,百念顺。
  尉窈开始推算高贼能帮皇帝什么?得多么重要的谋略,才配为皇帝解忧?
  皇帝已是天之子,有何忧?
  尉窈鼓励自己大胆些、再大胆些,把自己想象成天子,如果她是皇帝了,还有何忧?
  当然是亲政后与太尉的兵权交接!
  “她”拿回兵权就稳妥么?太尉会甘心失去几十万禁军兵马的指挥权么?
  就算太尉甘愿和彭城王一样急流勇退,“她”信吗?
  利益越大,情谊越薄。
  “她”不信。
  尤其刚拿回兵权的一两年里,只要太尉还在京师,其余叔父也在京师,那“她”一定睡不安稳。
  “她”要的是……从此我为众生目!
  而非周围虎视眈眈!
  可是除掉太尉,岂是嘴上说说就能办到的,而且事情做成后,一定会被臣子议论刻薄寡恩。最好的办法,是有个谋士出现于身侧,懂“她”心意,并出谋划策。待谋划成功了,可继续施行于其余宗王,直到帝位安稳!若谋划失败,便把谋士推出去,给太尉消气。
  尉窈回想到这,斩断思绪,不然她将要纠结是她把皇帝想得太卑鄙,还是自己有卑鄙天性。
  一场秋雨一场寒。
  月底的皇宗学也采取“全都考”的考法,同年龄段的学童里,七殿下、元世贤和元永平三童的成绩最好,广陵王知道后,把先前三童的宝贝还给他们,还各给三童奖励一匹果下马。
  常至皇宗学辅导三童功课的尉窈,则由广陵王举荐,兼任中书省的“中书写书生”。此吏职负责抄写事务,虽然低至无官品,却令中书省上下震惊!
  因为这很可能是妇女担任文官的征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