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2 / 3)
梦境里陡然要噬人的三眼怪物,变成距离最近的皇后,立时让皇帝惊出冷汗!
那些久藏的惶恐,对宗室大室结党的狐疑,对于家无人替代于烈老将军的恨,对母族全是无能之辈的嫌恶,对叔父元勰的深深忌惮,全在元恪睁眼的一刻,转化到皇后身上!
于皇后看出来了,她不知原因,习惯地低头。
这一低头,又犯大错!落在皇帝眼里,被想象成心虚。
“皇后离开。”
天子一道命令,语甚轻,却如重雷劈下。
等于皇后走,皇帝先催清河王:“四弟,再催王显。”
元怿赶紧领命称“是”。
皇帝移目尉窈,虚弱声说:“尚书省事务,办好。”
尉窈眼眶红通,先泪目承诺:“臣办事,陛下皆可放心。”
她再道:“上回陛下赐臣的花枝,发芽了,明日臣就把花枝带来,为陛下增福去疾。”
皇帝唇边现出笑纹,道:“朕知这场病来得凶,需休养,元澄,朕命你为司空,接下来的半月,与司徒元羽、尚书令尉窈、侍中元怿一同处理国事,勿让朕忧。”
三名大臣同声领命。
皇帝:“朕想去殿外透透气,元……尉窈吧,尉窈陪朕。”
尉窈即将痛哭的模样,令皇帝改口,原想嘱咐元澄几句的,改尉窈陪伴,元澄、元怿不敢离太远,站在殿外的台阶下望着,等候。
这时节的夜晚不凉,皇帝仰望皎月,又想起梦境里长着明亮第三目的怪物,刚才迁怒皇后,现在皇帝头脑清楚了,恐吓他的怪物其实是六叔元勰。
“尉窈,朕病期间,不管太师讨粮,还是要兵器、战马,想办法拖延。”
尉窈做思考状,而后才应:“是。”
皇帝说的“拖延”,可不是仅拖延这么简单!是让她做到既不能真的延误对南战事,也不能让太师借机发难,鼓动扬州的兵将不满朝廷。
换句话说,皇帝无计可施了,打算借着今回的病,逃避太师接下来必然将威逼朝廷的举动,把如何解决的重担,扔给了尉窈!
第457章 尉骃之卦,萧衍之卦
从君臣谈话过后,皇帝元恪就卧榻养病,停了朝议,由司空元澄、司徒元羽、尚书令尉窈、侍中元怿在西柏堂处理国事,百官无论有何急事,文书都得递至西柏堂。
送信侍卫急来,禀报:“南阳文书,发现梁兵在西阳、武昌二地集结。”
元澄立即写回复文书,一封写给荆州刺史元嵩,催问李崇将军的军队走到哪了,另封回给南阳的李晖将军,嘱咐防御。
才解决一桩事,众大臣就见尉窈唤进一传信侍卫,交给对方几封信,等传信侍卫离去,她才讲述文书内容:“信是送往武川六镇的,我认为镇将、戍主的子女可入四门小学读书,免得边境将士再抱怨什么‘进仕路难’,诸位觉得我提议如何?”
元怿左右看看,视线回到尉窈,信都送出去了,她现在询问,目的非常明显……她是要用几封文书树立权威!
虽然皇帝嘱托他们四个分管国事,但主事的,必须是她尉窈!
四人里只有这位清河王是老实人,根本不知尉窈和他四叔、和任城王早暗中连朋结势,察觉到廨舍里剑拔弩张,元怿赶紧解释:“尚书令提议之事,早前就呈给了陛下,陛下将文书转给我门下省审议,因为我去扬州慰劳兵士,才耽搁到现在。”
元澄轻“嗯”一声。
元羽则伸个懒腰,手在嘴上张舞两下打哈欠,说:“昨晚爬墙头累了,你们忙,我去后边睡会儿。” ↑返回顶部↑
那些久藏的惶恐,对宗室大室结党的狐疑,对于家无人替代于烈老将军的恨,对母族全是无能之辈的嫌恶,对叔父元勰的深深忌惮,全在元恪睁眼的一刻,转化到皇后身上!
于皇后看出来了,她不知原因,习惯地低头。
这一低头,又犯大错!落在皇帝眼里,被想象成心虚。
“皇后离开。”
天子一道命令,语甚轻,却如重雷劈下。
等于皇后走,皇帝先催清河王:“四弟,再催王显。”
元怿赶紧领命称“是”。
皇帝移目尉窈,虚弱声说:“尚书省事务,办好。”
尉窈眼眶红通,先泪目承诺:“臣办事,陛下皆可放心。”
她再道:“上回陛下赐臣的花枝,发芽了,明日臣就把花枝带来,为陛下增福去疾。”
皇帝唇边现出笑纹,道:“朕知这场病来得凶,需休养,元澄,朕命你为司空,接下来的半月,与司徒元羽、尚书令尉窈、侍中元怿一同处理国事,勿让朕忧。”
三名大臣同声领命。
皇帝:“朕想去殿外透透气,元……尉窈吧,尉窈陪朕。”
尉窈即将痛哭的模样,令皇帝改口,原想嘱咐元澄几句的,改尉窈陪伴,元澄、元怿不敢离太远,站在殿外的台阶下望着,等候。
这时节的夜晚不凉,皇帝仰望皎月,又想起梦境里长着明亮第三目的怪物,刚才迁怒皇后,现在皇帝头脑清楚了,恐吓他的怪物其实是六叔元勰。
“尉窈,朕病期间,不管太师讨粮,还是要兵器、战马,想办法拖延。”
尉窈做思考状,而后才应:“是。”
皇帝说的“拖延”,可不是仅拖延这么简单!是让她做到既不能真的延误对南战事,也不能让太师借机发难,鼓动扬州的兵将不满朝廷。
换句话说,皇帝无计可施了,打算借着今回的病,逃避太师接下来必然将威逼朝廷的举动,把如何解决的重担,扔给了尉窈!
第457章 尉骃之卦,萧衍之卦
从君臣谈话过后,皇帝元恪就卧榻养病,停了朝议,由司空元澄、司徒元羽、尚书令尉窈、侍中元怿在西柏堂处理国事,百官无论有何急事,文书都得递至西柏堂。
送信侍卫急来,禀报:“南阳文书,发现梁兵在西阳、武昌二地集结。”
元澄立即写回复文书,一封写给荆州刺史元嵩,催问李崇将军的军队走到哪了,另封回给南阳的李晖将军,嘱咐防御。
才解决一桩事,众大臣就见尉窈唤进一传信侍卫,交给对方几封信,等传信侍卫离去,她才讲述文书内容:“信是送往武川六镇的,我认为镇将、戍主的子女可入四门小学读书,免得边境将士再抱怨什么‘进仕路难’,诸位觉得我提议如何?”
元怿左右看看,视线回到尉窈,信都送出去了,她现在询问,目的非常明显……她是要用几封文书树立权威!
虽然皇帝嘱托他们四个分管国事,但主事的,必须是她尉窈!
四人里只有这位清河王是老实人,根本不知尉窈和他四叔、和任城王早暗中连朋结势,察觉到廨舍里剑拔弩张,元怿赶紧解释:“尚书令提议之事,早前就呈给了陛下,陛下将文书转给我门下省审议,因为我去扬州慰劳兵士,才耽搁到现在。”
元澄轻“嗯”一声。
元羽则伸个懒腰,手在嘴上张舞两下打哈欠,说:“昨晚爬墙头累了,你们忙,我去后边睡会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