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赶山记 第19节(3 / 4)
颜祺不解,“啥是木帮?”
难不成是做木工的?
霍凌与他解释,原来木帮指的就是在关外靠伐木、运木为生的行当,他们自成一派,有自己的行当规矩,例如运木头的又叫“放排子”,里面说了算的就是“大把头”。
“一入冬大雪封山,旁人都在家猫冬,只他们会进私山的林场里伐木,砍够了木头,运到江边,等开春冰化,再扎成木排子连人带木顺水漂,运到东边靠海处,上船走水路卖到南边去。”
“不管那是不是田哥儿,就算真的是,他要是混进了放排人里,还有心掩饰,那沈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尤其那还是燕老大的排子。”
放排是赌命的生意,大江大河上,一旦翻了水就是尸骨无存,但要能平安回来,一票赚得抵得上别人两年。
干这行的,一不怕死,二不缺钱,能做上大把头的更是有些本事,多少有点黑白通吃的意思,如此才能防着半路扒排子打劫的水匪。
到了东边,把木头卖出,也是需有路子,识得人的。
颜祺听得一愣一愣,未曾想世上还有这行当,以前从未听说过。
“那一路上他们怎么吃喝?”
“木排子就像一艘大船,上面可以搭棚子,再额外雇个烧饭的人,白日吃喝拉撒都在上头,夜里再靠岸,沿路岸边会有歇脚的脚店,专做木帮生意。”
霍凌说到这里,想了想道:“要说田哥儿就是这个上排子烧饭的,倒说得通。”
颜祺若有所思,“那要真是田哥儿,也算找着了条路。”
各人有各命,不管是不是,他也不会上去相询,就如沈家内宅究竟发生了何事,真相如何,同样无从知晓。
进得庙里,两人共买了一束香,霍凌取了香,转而又让负责收钱的老道取了两刀黄纸,到手后自然而然给了颜祺。
“拿着,一会儿有用。”
颜祺惊讶地捧着黄纸,嗅着自其上飘出的淡淡香火气,想说什么,又觉喉头哽住,只余望着霍凌,目光闪动。
霍凌上前,把黄纸往上轻托一下,沉声道:“我这做儿婿的,没机会去岳父岳母坟前拜祭,既来了此处,也该表表心意。”
颜祺吸了下鼻子,垂下头去,良久方道:“我替爹娘谢谢你,他俩要是见了你……定会替我欢喜的。”
第18章 祭亡人
进得大殿,挨个拜过城隍老爷和城隍奶奶,还旧愿,许新愿。
“叮当”几声,是霍凌朝功德箱里丢了香火钱。
两人依次从蒲团上起身,这一排有四个蒲团,最靠边的一个上面睡了只黑白花的猫,人来人往也不见它走,也不见人来驱赶。
颜祺朝那多看了几眼,不知霍凌注没注意到,于是他拽了拽霍凌的衣裳。
“你看,那有个猫。”
霍凌看过去,笑了笑道:“我以前来也见过它,是庙里养的。”
“还养的挺胖。”
颜祺弯了弯眼睛。
“庙里常布施粥米,存的粮怕是不少,耗子肯定多。”
又看了半晌,瞧着殿外一连进来数人,快要站不下了,他们才离开。 ↑返回顶部↑
难不成是做木工的?
霍凌与他解释,原来木帮指的就是在关外靠伐木、运木为生的行当,他们自成一派,有自己的行当规矩,例如运木头的又叫“放排子”,里面说了算的就是“大把头”。
“一入冬大雪封山,旁人都在家猫冬,只他们会进私山的林场里伐木,砍够了木头,运到江边,等开春冰化,再扎成木排子连人带木顺水漂,运到东边靠海处,上船走水路卖到南边去。”
“不管那是不是田哥儿,就算真的是,他要是混进了放排人里,还有心掩饰,那沈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尤其那还是燕老大的排子。”
放排是赌命的生意,大江大河上,一旦翻了水就是尸骨无存,但要能平安回来,一票赚得抵得上别人两年。
干这行的,一不怕死,二不缺钱,能做上大把头的更是有些本事,多少有点黑白通吃的意思,如此才能防着半路扒排子打劫的水匪。
到了东边,把木头卖出,也是需有路子,识得人的。
颜祺听得一愣一愣,未曾想世上还有这行当,以前从未听说过。
“那一路上他们怎么吃喝?”
“木排子就像一艘大船,上面可以搭棚子,再额外雇个烧饭的人,白日吃喝拉撒都在上头,夜里再靠岸,沿路岸边会有歇脚的脚店,专做木帮生意。”
霍凌说到这里,想了想道:“要说田哥儿就是这个上排子烧饭的,倒说得通。”
颜祺若有所思,“那要真是田哥儿,也算找着了条路。”
各人有各命,不管是不是,他也不会上去相询,就如沈家内宅究竟发生了何事,真相如何,同样无从知晓。
进得庙里,两人共买了一束香,霍凌取了香,转而又让负责收钱的老道取了两刀黄纸,到手后自然而然给了颜祺。
“拿着,一会儿有用。”
颜祺惊讶地捧着黄纸,嗅着自其上飘出的淡淡香火气,想说什么,又觉喉头哽住,只余望着霍凌,目光闪动。
霍凌上前,把黄纸往上轻托一下,沉声道:“我这做儿婿的,没机会去岳父岳母坟前拜祭,既来了此处,也该表表心意。”
颜祺吸了下鼻子,垂下头去,良久方道:“我替爹娘谢谢你,他俩要是见了你……定会替我欢喜的。”
第18章 祭亡人
进得大殿,挨个拜过城隍老爷和城隍奶奶,还旧愿,许新愿。
“叮当”几声,是霍凌朝功德箱里丢了香火钱。
两人依次从蒲团上起身,这一排有四个蒲团,最靠边的一个上面睡了只黑白花的猫,人来人往也不见它走,也不见人来驱赶。
颜祺朝那多看了几眼,不知霍凌注没注意到,于是他拽了拽霍凌的衣裳。
“你看,那有个猫。”
霍凌看过去,笑了笑道:“我以前来也见过它,是庙里养的。”
“还养的挺胖。”
颜祺弯了弯眼睛。
“庙里常布施粥米,存的粮怕是不少,耗子肯定多。”
又看了半晌,瞧着殿外一连进来数人,快要站不下了,他们才离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