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赶山记 第6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部分是一两九钱有余,将近二两。
  大宗看罢,还有零散几样,斤两过于不足的,霍凌他们这次压根没带来,想带也没地方放。
  草席上除了松子、干蘑和野参外,尚有五味子、天麻和灵芝。
  “五味子三十斤。”
  “天麻十五斤。”
  “赤灵芝十八朵,紫灵芝十二朵。”
  ……
  廖德海的算盘拨出火星子,噼里啪啦好一阵。
  晒干的五味子按着个头,市价三十八文到四十文,霍凌带来的这批绝对是能卖到四十文的,他给廖德海与葛易按三十五文算。
  倒也不是纯为了人情让利,原本批发与散卖价钱也是不同的。
  天麻上回廖德海已买过,那次没和葛易一起,两人是分头进货的,拿回去后一比对,廖德海手里的天麻明显比葛易的要好。
  “灵芝季过了,下次又要等明年。”
  葛易小心捧起一朵最大的赤灵芝,因为已经晒干了,不用担心碰碎。
  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他满意地摸了摸。
  “明年该轮到灵芝的小年了。”
  霍凌顺手弹去一朵灵芝盖子上沾的草叶。
  “小年也好,小年产量少,价钱高,你这等有经验的赶山客如何也不会少赚。”
  只是对于他们走商而言,就得多备点本钱拿货。
  “都算完了。”
  廖德海抬起袖子不甚讲究地擦把汗,把算盘摘下来往地上一丢。
  这东西一直挂着,坠得他脖子疼。
  “五味子一两余五十文,天麻四钱半。”
  灵芝最麻烦,按照个头不同先分开,再论斤称,合在一起是三两八钱。
  到此为止,已经是九两八钱有余,将近十两的山货。
  廖、葛二人最后将目光挪到“灯台子”上,趁还没人来问,他俩先问霍凌多少银钱能出。
  “十五两。”
  “灯台子”没那么金贵,年年参季白龙山都要出不少,价钱上没什么争议。
  显然买主也觉这价钱合适,一拍即合。
  “也别算零头了,凑个整,三十五两,跟我们去钱庄换银子。”
  几十两的生意不算小了,他们出门也不会背着几十斤的铜板或是硌人的银锭子,多是带一些散钱和银票,随换随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