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常言道,隔代亲。
  在始皇眼里看来,自己的大胖孙子那是哪哪都好,瞧着长子一直用一种古怪的眼神打量着自己乖巧的大孙子,极为护孙子的始皇当即淡声开口道:
  “扶苏,你刚从塞外归来,边塞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扶苏本是想要开口说自己儿子与父皇坐到一张坐席上是“与礼不合”的,想要让胖儿子快些下来,没想到,还没等他开口谏言,自己父皇就问起了他正事。
  扶苏也只好将到嘴边的话给吞咽回肚子里,对着自己上首的父皇一五一十地禀报道:
  “回父皇的话,边塞那边蒙恬将军将一切都安排的很好,蒙恬将军说,最快到明岁夏日,最慢到明岁岁末就能彻底赶跑匈奴,重新夺回河套地区了。”
  始皇点了点头,这和他预计的差不多,又紧跟着问道:“长城那边又如何?”
  扶苏听到这话,面上不由滑过一抹迟疑,微微蹙眉,才开口回答道:
  “父皇,夏日里儿臣也同蒙毅内史将燕、赵、秦三地的长城都仔细看了,发现三地长城虽然都有破损,但是损害的并不严重。”
  “若是按照父皇和廷尉的心意,将三段长城连接起来,从西边的临洮一直修到东北边的辽东,这中间的总长度差不多就要超过一万里地了。”
  “如此浩大的工程怕是得要征收百万民夫,修上七、八年的时间,不仅用工多,用时长,边塞的风沙还很大,气候也很恶劣,若是朝廷真的开始修建这个大工程了,儿臣怕……”
  “怕什么?”始皇听到长子语气变得越来越迟疑,就忍不住眯起凤目冷声道。
  坐在大父身边的秦缨也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努力观察亲爹脸上的表情。
  扶苏听到父皇语气中的冷意,也当即心一横,直接对着上首拱手劝谏道:
  “父皇,儿臣此番去了边塞,亲眼见识到了边塞庶民的艰难,才明白这世道民生的艰难。”
  “父皇,儿臣认为修长城之事还需要再议。”
  听到“再议”二字,始皇看见长子的好心情瞬间荡然无存。
  要知道,他派长子离开都城,去塞外待了整整一个夏天是想要让他去那里后,代他巡视完三地长城,同蒙恬商议好给他拿出来一个具体的行动章程的,不是想要从犟种长子口中听到“再议”的。
  站在坐席旁的李斯也待不住了,忍不住往前走了两步,就拧起斑白的眉头对着扶苏开口反驳道:
  “长公子此话是何意?万里长城是您离开都城前,就由陛下亲自敲定的一项重大工程,此项工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是用来抵挡塞外的胡人和匈奴的!如今天下一统,等到蒙恬将军将匈奴通通赶去更北边,重新夺回河套地区后,就能发动民夫,进行长城的施工了,既然是已经拍板商议好的工程,何须再议?”
  坐在大父身边的秦缨也感受到殿中的气氛变得有些不对了,也忍不住古怪又紧张的看了自己倒霉亲爹一眼。
  他亲爹可是好不容易才回来,可别又哪壶不开提哪壶地触怒大父了。
  瞧见无论是上首的父皇和儿子,还是身边的三个重臣,全都满脸不赞成的看着自己,扶苏颇有些不被人理解,有口难言的苦闷,他深吸一口气,双目直视上方,重新对着自己父皇拱了拱手,言辞恳切地说道:
  “父皇,儿臣也知道万里长城对朝廷而言肩负着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非修不可,但这浩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从临洮到辽东,这绵延万里的长城涉及了诸多郡县,单单地形就大不相同,儿臣仔细看了,也仔细问了,长城在西北地段修建时需要用黄土做材料,在山地路段修建时则需要用石头
  做材料,等到辽东湿地那边了,还得用古木做材料,纵使是利用山势、河流、悬崖这些沿途地形当一部分天然屏障,也有极为庞大的工程量需要人力去完成。”
  “儿臣原以为平日里都城外的庶民们日子就过得算辛苦了,可是等到塞外,亲眼看到那些戍边庶民们的日子,方明白何为苦上加苦。”
  “父皇,请您好好想一想,如今天下方定,庶民们在战乱之中遭受到了极大的重创。”
  “依儿臣之见,父皇合该按照儒家学者们的提议,从上到下好好休养生息才对,可是父皇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仅野心勃勃地将儒臣们派去塞外教化蛮夷小国,欲要发起远征,还想要发起百万民夫修建万里长城,扩大骊山皇陵的修建规模,甚至还欲要建造一座庞大恢弘的阿房宫。”
  “父皇,请恕儿臣直言,您这一桩桩、一件件的规划虽然听着意义宏大,但却实在不是兴国之兆,一个弄不好就会彻底拖垮整个大秦,不可为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