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好了,坐下吧。”教习夫子摆摆手:“接下来我们说坏消息。我看了你们写的文章,大部分同学字迹端正,题格规范,已经初步达到定考官的阅卷标准。但有极个别同学拖了后腿,为了更好贯彻课室要团结的理念,本夫子决定从今日起,每天晚读后再多加半个时辰的练字。”
  一言出,课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哀怨声。
  “这不公平!凭什么有人成绩进步我们没得到任何好处,却要因为有人拖后腿多加半个时辰的练字呢?”
  “是啊夫子,这根本不公平嘛!依我看不如一笼顶一屉,不奖也不罰算了.....”
  “喂喂,你搞清楚,我们是只有罚没有奖好不好,难道给梁同窗鼓掌祝贺也算奖励?!”
  “都静一静,静一静。”
  教习夫子喊了两嗓子,结果发现嗓子不如戒尺好用,便使劲敲了敲。
  “安静不下来了是吧?你们以为我让你们多练半个时辰的字是在惩罚你们吗?咱们青西书院多是白衣学子,家境不说一贫如洗,但多数是家里紧衣缩食供你们上学,本夫子可有说错?”
  “托范大人的福,你们练的那些字本夫子每隔三日会择些看得过眼的呈给他老人家。范大人在镇上新开了所书纸斋,专门收集各样的臨帖作品,还会按字迹优良核算银錢。一来你们练字有进益、二来能凭本事挣花销贴补家用,三来若有出挑的临帖没准能得他老人家青眼。一举三得的事,你们竟只当是惩罚!”
  教习夫子不说后面这截谁能想到还有这层深意。
  放眼书院里的学子,除了郑庭、杜子權之流本身家里就做着生意,手头不少现银用。其余大部分都只是寻常家底,双亲一方或双方在镇上做零工挣劳力钱。
  甚至还有不少学子是农户出身,家中不仅有上了年纪的爹娘,更有一群等着拉扯的弟妹。
  读书是变现收益最大,但也是最慢的方式,那些个学子们每月从家领银钱花销,一领就是好几年。要是没个好门路,便只有死抄书挣铜板的份儿。
  教习夫子所言刨开多练半个时辰的字会劳累些,除此之外不管从哪个角度都是彻彻底底的好消息。
  “那、那夫子,一篇临帖能得多少银子啊?范大人是前翰林院首辅,他老人家出手应该很阔绰吧?”
  眼见有人壮着胆子发问,教习夫子罕见的笑了笑:“终于有人反应过来了,好啦,不逗你们了。这次抽考你们表现的很好,所以没有坏消息,只有好消息和更好的消息。挣花销的路子本夫子给你们寻到,能挣多少钱,那得看你们的本事。”
  不管临帖最终能不能换成银钱,有路子那是绝对要尝试一下的。
  话题反转,先前那些怨声载道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学子们激动澎湃。不用人催就自发翻找名帖,仔细对照着临摹起来。
  -
  学子们有了好门路,学习的劲头比先前更足了,新课室的烛盏几乎每日都亮到深夜。
  连张院长都拿他们做榜样,分批次带领其他课室的学子们前来参观,还多番告诫他们这才是用心博功名的刻苦样子。
  “用没用心博功名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几天交上去的临帖欠佳,大多数都被打了回来,教习夫子的脸色可不是一般的难看呢。”
  如今满课室恐怕就只有郑庭敢在背后调侃这样的话了,因为放眼三十名同窗里,只有他一个人没交习字课業。
  郑家在镇上已是富无可富,他不走这条路子旁人也没甚好说嘴。教习夫子亦睁只眼闭只眼,横竖大规矩不错就完了。
  而今日教习夫子从书纸斋回来,脸色是前所未有的阴沉,一进课室就把手里的习字课业重重摔在桌上。
  课室里的学子吓得大气不敢喘,个个死命低着脑袋,生怕和夫子对上眼神第一个被拉出去公开处刑。
  教习夫子忍了又忍,终究是没忍住:“.....你们说说啊!本夫子为了你们的前程费的心力还少吗?你们倒好,打本夫子的脸不算,还来回抽!这写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啊!真是枉费了本夫子抬举你们的苦心!”
  他一番无差别攻击,惹得有几个性子强些的学子不满,壮起胆子回嘴道:“夫子,这些课业交上去可是经过您审核的。纵是入不了范大人青眼,您也不能全怪在我们头上吧........”
  “杜子权,你是不是觉得上一次你的临帖得了范大人两句赞赏,就有底气同本夫子叫板了?是!你的课业成绩在课室里是能排进前三,但本夫子告诉你!字写得拔尖不算拔尖,院试时定考官更看重书院对学子的简评,目无尊长乃是本院大忌!倘若本夫子在结业书上落下这样一行批字,你还指望能得院试的参考名额吗?!”
  杜子权怕的就是这个,不待教习夫子说完,忙拱手告罪道:“学生不敢!学生真的不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