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 / 3)
梁仲秋拱手一禮,奉上封自荐书。
“听成垣兄说,栾少爷家中有位表亲在衙门里任文书,仲秋人微言轻,想谋出路却求告无门。如今来了位新县令,所闻极重文学,若能得他照拂引领着见几位学政大人,那也是开拓眼界的好事了。”
白衣学子们想走这种后门稀松常见,每年往县衙送礼求告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栾寧对此并不十分在意。
他拿过自荐书随意翻了翻,挑眉道:“成垣连这个都肯告诉你,想是与你亲厚非常。只是有一事我不解,他既以你为知己好友,你怎么不去找他帮忙?郑家接管着官府的生意,且在商行排头户,是新县令上任首要拉拢的东家,找他不是要更便宜?”
梁仲秋垂眸:“我虽愚钝,却也懂得树大招风的道理。正是因为郑家在商行排头户,因此才要避嫌,否则往来过多定会遭人非议。成垣兄真心待我,我又怎能让郑家为我受牵连。”
他这番进退得当的说辞挑不出毛病,栾寧念着和郑庭一起长大的情分很快就松了口。
“依你所言,只要把这封自荐书交到县令大人手中即可?”
梁仲秋听他话里的意思明白事情有戏,忙含笑道:“栾少爷肯帮这个忙,仲秋感激不尽,自然也不会让您太为难。书信不必亲自交与县令大人,只需請文书放置在大人能看到的地方,至于县令大人看过书信后是否肯见我,就不与栾少爷相关了。”
仅仅只是请人做个信使,不用动人情还把栾家摘得干净,跟寻常求门路的学子并无不同,这种举手之劳栾宁没理由不答应。
“好吧。”栾宁晃晃手头的信笺,上下打量梁仲秋两眼:“你是头一次求我办事,事情也不难,回头我交由下人叫他们往衙门跑一趟。”
梁仲秋得了准信激动不已,连连作揖道:“多谢栾少爷!”
栾宁家世比郑庭差不了多少,连随性脾气也如出一门,摆摆手无所谓道:“小事情而已,我和成垣好得跟亲兄弟一样,待他的朋友自不会差。你且回去等信吧,顺带替我向成垣代声好,说改日有空我请他到家里来听曲儿,是他喜欢的柳城小调。”
栾家少爷一口一个成垣他朋友,可梁仲秋哪里听不出话里的不屑意味。
如他这般没有家世的人怎么可能被阔少爷放在眼里。
他知道,他一直都知道。
尽管梁仲秋对栾宁不屑一顾的态度恼羞到极点,但面上还是挂着恰到好处的笑:“提起这话,仲秋有一愚见,成垣兄为人良善,素日待我又热心肠,正因如此,今日我来邀栾少爷的事怕是先不要告诉成垣兄的好。他本是无意同我提了那话,是仲秋自己留心着才想请栾少爷从中斡旋,若叫成垣兄听了,不说我有事不找他反而来劳烦栾少爷,就是将您说与他的私密话外道,他心里也要过意不去。”
听梁仲秋把郑庭推出来说事,栾宁忍不住心里冷笑:“梁郎君多虑了,我和成垣之间从不计较这些个。好了,我下午约了赵家公子打马球,该回去准备着了,你在此自便吧。”
说着栾宁抬脚就要走,走出两步突然想起个事,从袖囊中摸出玉佩扔还给梁仲秋。
“昨晚是小厮拿了这东西给我瞧我才来的,原以为是成垣邀约,不成想是你借了他的名头。借便借罢,不过仅此一次,下回若还有事相求,我也只卖成垣的面子,梁郎君就无需费事往我府上送礼,背地里玩暗度陈仓的把戏了。”
栾宁是个直脾气,话亦说得不留情面,哪怕梁仲秋再能忍也不禁面红耳赤:“栾少爷说的是......仲秋确是万不得已方出此下策,麻烦之处还请您见谅......”
像他这样自以为聪明的人栾宁见得多了,耍小心眼不算什么,油腔滑调也不算什么。
关键是拿着朋友情谊做利己的事,还惺惺作态是为他人着想。其心不正者,实难以深交。
栾宁之所以肯耐着性子跟梁仲秋说这许多,归根结底看的还是郑庭。
不论梁仲秋有家世与否,单从他今日的表现来说栾宁就不大瞧得上这个人。
因此待小厮奉上梁仲秋的谢礼时,他压根连看都懒得看,叫人原封不动送还回去了事。
送走栾宁,梁仲秋独自在里间呆坐了半刻。那送酒菜的伙计不知内情,巴巴的捧着托盘前来讨赏,谁想梁仲秋发了狂,一掌将托盘连同谢礼扬翻在地,似是不解恨般还拼命踩了十来脚。
“躲什么?!连你也瞧不起我!是不是?!好啊......你们个个都瞧不起我,嫌我出身不高,就视我如草芥!没爹没娘是我想的吗?!不能一出生就当阔绰少爷是我愿意的吗?!你们该死!你们都该死!”
梁仲秋心头积压的愤懑不满冲破桎梏,一拳一拳狠狠砸在无辜的小伙计身上。
外头随侍的人听到动静赶忙冲进来劝阻,不敢得罪少东家的好友,只得悄声让人把昏厥过去的小伙计抬走,再好言好语的劝梁仲秋消消气。
这是梁仲秋第一次下狠手打人,眼见小伙计脸颊高肿,鼻头冒血,心里又惊惧又愧疚,那冲昏头脑的愤怒也随之消散下去。 ↑返回顶部↑
“听成垣兄说,栾少爷家中有位表亲在衙门里任文书,仲秋人微言轻,想谋出路却求告无门。如今来了位新县令,所闻极重文学,若能得他照拂引领着见几位学政大人,那也是开拓眼界的好事了。”
白衣学子们想走这种后门稀松常见,每年往县衙送礼求告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栾寧对此并不十分在意。
他拿过自荐书随意翻了翻,挑眉道:“成垣连这个都肯告诉你,想是与你亲厚非常。只是有一事我不解,他既以你为知己好友,你怎么不去找他帮忙?郑家接管着官府的生意,且在商行排头户,是新县令上任首要拉拢的东家,找他不是要更便宜?”
梁仲秋垂眸:“我虽愚钝,却也懂得树大招风的道理。正是因为郑家在商行排头户,因此才要避嫌,否则往来过多定会遭人非议。成垣兄真心待我,我又怎能让郑家为我受牵连。”
他这番进退得当的说辞挑不出毛病,栾寧念着和郑庭一起长大的情分很快就松了口。
“依你所言,只要把这封自荐书交到县令大人手中即可?”
梁仲秋听他话里的意思明白事情有戏,忙含笑道:“栾少爷肯帮这个忙,仲秋感激不尽,自然也不会让您太为难。书信不必亲自交与县令大人,只需請文书放置在大人能看到的地方,至于县令大人看过书信后是否肯见我,就不与栾少爷相关了。”
仅仅只是请人做个信使,不用动人情还把栾家摘得干净,跟寻常求门路的学子并无不同,这种举手之劳栾宁没理由不答应。
“好吧。”栾宁晃晃手头的信笺,上下打量梁仲秋两眼:“你是头一次求我办事,事情也不难,回头我交由下人叫他们往衙门跑一趟。”
梁仲秋得了准信激动不已,连连作揖道:“多谢栾少爷!”
栾宁家世比郑庭差不了多少,连随性脾气也如出一门,摆摆手无所谓道:“小事情而已,我和成垣好得跟亲兄弟一样,待他的朋友自不会差。你且回去等信吧,顺带替我向成垣代声好,说改日有空我请他到家里来听曲儿,是他喜欢的柳城小调。”
栾家少爷一口一个成垣他朋友,可梁仲秋哪里听不出话里的不屑意味。
如他这般没有家世的人怎么可能被阔少爷放在眼里。
他知道,他一直都知道。
尽管梁仲秋对栾宁不屑一顾的态度恼羞到极点,但面上还是挂着恰到好处的笑:“提起这话,仲秋有一愚见,成垣兄为人良善,素日待我又热心肠,正因如此,今日我来邀栾少爷的事怕是先不要告诉成垣兄的好。他本是无意同我提了那话,是仲秋自己留心着才想请栾少爷从中斡旋,若叫成垣兄听了,不说我有事不找他反而来劳烦栾少爷,就是将您说与他的私密话外道,他心里也要过意不去。”
听梁仲秋把郑庭推出来说事,栾宁忍不住心里冷笑:“梁郎君多虑了,我和成垣之间从不计较这些个。好了,我下午约了赵家公子打马球,该回去准备着了,你在此自便吧。”
说着栾宁抬脚就要走,走出两步突然想起个事,从袖囊中摸出玉佩扔还给梁仲秋。
“昨晚是小厮拿了这东西给我瞧我才来的,原以为是成垣邀约,不成想是你借了他的名头。借便借罢,不过仅此一次,下回若还有事相求,我也只卖成垣的面子,梁郎君就无需费事往我府上送礼,背地里玩暗度陈仓的把戏了。”
栾宁是个直脾气,话亦说得不留情面,哪怕梁仲秋再能忍也不禁面红耳赤:“栾少爷说的是......仲秋确是万不得已方出此下策,麻烦之处还请您见谅......”
像他这样自以为聪明的人栾宁见得多了,耍小心眼不算什么,油腔滑调也不算什么。
关键是拿着朋友情谊做利己的事,还惺惺作态是为他人着想。其心不正者,实难以深交。
栾宁之所以肯耐着性子跟梁仲秋说这许多,归根结底看的还是郑庭。
不论梁仲秋有家世与否,单从他今日的表现来说栾宁就不大瞧得上这个人。
因此待小厮奉上梁仲秋的谢礼时,他压根连看都懒得看,叫人原封不动送还回去了事。
送走栾宁,梁仲秋独自在里间呆坐了半刻。那送酒菜的伙计不知内情,巴巴的捧着托盘前来讨赏,谁想梁仲秋发了狂,一掌将托盘连同谢礼扬翻在地,似是不解恨般还拼命踩了十来脚。
“躲什么?!连你也瞧不起我!是不是?!好啊......你们个个都瞧不起我,嫌我出身不高,就视我如草芥!没爹没娘是我想的吗?!不能一出生就当阔绰少爷是我愿意的吗?!你们该死!你们都该死!”
梁仲秋心头积压的愤懑不满冲破桎梏,一拳一拳狠狠砸在无辜的小伙计身上。
外头随侍的人听到动静赶忙冲进来劝阻,不敢得罪少东家的好友,只得悄声让人把昏厥过去的小伙计抬走,再好言好语的劝梁仲秋消消气。
这是梁仲秋第一次下狠手打人,眼见小伙计脸颊高肿,鼻头冒血,心里又惊惧又愧疚,那冲昏头脑的愤怒也随之消散下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