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暮歌可以让颜士玉帮她润色文章,但折子得她亲自写,要是写得字太差,皇帝翻开后,估计看都不看,直接扔到一边去了。
  夸完字,宁疏白开始看内容。
  和当下许多官员写得折子不太一样,李暮歌的折子里没有那么多无关紧要的拍马屁内容,不会上来先关心一下皇帝的身体,也不会时时刻刻强调,她是为皇帝着想。
  她的折子,是讲事实摆道理,用她遇见的事情,听到的声音,来佐证她的想法,以及她提出来的改进办法。
  门客之所以能买通考官,是因为科举制存在两大漏洞。
  一个漏洞是不糊名,考官可以轻松找到任何一个考生的卷子,这种情况下,不光是买通考官的人能得方便,那些家中有大官的士族子弟,同样会得到方便。
  考官如果批改了自己恩师儿子的考卷,难道不会高抬贵手,放对方一马?
  第二个漏洞是不誊抄。
  这个漏洞和不糊名组在一起,相当于身份完全写在了考卷开头,长此以往,还用考试吗?直接在考卷上写我爹是几品大员,我家中世代簪缨,就能得到最上品的评价,届时科举形同虚设,与古时九品中正制有什么区别?
  除了这两个漏洞外,李暮歌还提了一嘴关于保密和避嫌的问题,出题的考官在出题后,还能自由出入任何场所,泄题就是张张嘴的事情。
  避嫌更不用说,现今的科举制,只规避了父子关系,也就是不会出现父亲给儿子监考的问题,但并没有规避师生或同门。
  这些都是小问题,大问题还是贿赂考官舞弊的问题,所以一定要糊住名字,安排人统一誊抄卷子。
  杜绝从名字和字迹上分辨考生,对考生特殊对待的情况发生。
  宁疏白看完折子,震惊良久。
  “初生牛犊不怕虎,殿下可真是胆大。”宁疏白震惊过后,是惋惜,惋惜前十几年,他没有将这个孩子接到身边来悉心教导。
  好在现在也不晚。
  宁疏白将折子放下,宁泽世拿过去仔细看起来,他越看越吃惊,因为这上头的东西,完全不像是一个刚及笄不久的公主能想到的。
  “殿下所想极为正确,可想要实行,难上加难。”宁泽世也在惋惜,惋惜这样为国为民的好政策,想要实行,实在困难,很可能会胎死腹中,“科举刚开始实行那几年,朝中便有大臣上书,希望能将考卷糊名,可几次上书,均是无果,殿下可知为何?”
  “那些世家大族不愿意。”
  李暮歌当然知道是为什么,她同样不意外,有人在她之前,就看见了科举的弊端,并且想要改变它。
  糊名和誊抄,本就是后世科举的改变,在没有李暮歌的古代里,无数古人已经想到了这些。
  李暮歌自认,自己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对,大世家家中子弟众多,合适的官位却有数,科举能让那些大世家多多安排家中子弟,他们如何会允许科举改制。”
  宁泽世说到最后,话里已经带上了怒气。
  “外祖也觉得,这本折子递上去,注定会无功而返吗?”
  李暮歌看向宁疏白,这位历经三朝的老人用一双饱含智慧的眼神看着她。
  岁月爬上了他的额角,改变了他的容貌,甚至更替了他那颗曾想改变国家的报国之心。
  “不知。”
  宁疏白看着李暮歌,像是看见了二十年前,站在他面前侃侃而谈的宁寄锦,他最疼爱的女儿。
  “啊?”李暮歌以为自己听错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