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姜芝林觉得,她妹妹就是个普通人,但所有人都将她妹妹看做傻子。
  聪明人天天被人说傻,天长日久便真傻了,何况她妹妹不是那么聪明。
  祖父想让芝芙留在长宁,他认为芝芙的身体状况并不适合留在西南那个不稳定的边境,但姜芝林觉得,这个抉择是错误的。
  若是连家人都靠不住,芝芙孤身一人留在长宁,又能靠谁呢?
  时间一晃,中元节过去,最热的天气也离开了。
  天气逐渐转凉,这一段时间温度是最适宜的,不少人外出游玩,长宁附近的各处景点的游客络绎不绝。
  连宁泽世和宁疏白都出去玩了一天。
  只有李暮歌,白天忙晚上也忙,科举改制的事情彻底定下来了,目前几乎全部由她外祖和舅父管,她应该不用这么忙了才对。
  可是庄子上的庄稼都成熟了,全都能收了。
  春种秋收,这一轮庄稼全都是李暮歌的心血,别人出城是游玩,她出城是去庄子收庄稼,哪怕自己不下地,也会盯着别人收,自己手上捧着装订的小本子记录。
  毛笔记录实在是不习惯,李暮歌烧了不少木炭做炭笔,裹着一层布就开始写。
  白天写完,晚上回去誊抄整理,就这么忙活了半个月,才将她试验田的数据全都整理好,分门别类,从中寻到了在长宁城附近种地,目前最科学有效,人人能用的法子。
  只是这法子到底有没有用,得等明年秋天才能确定。
  不过她这个试验田的实验方法是非常奏效的,而且对当地能形成特别有效的推广,亲眼看见试验田里庄稼长势的佃户们纷纷表示,明年他们一定使用李暮歌的种植方法种地。
  和以往朝廷推广一些新的粮种和种地方法,农人强烈的反对情绪完全不一样。
  李暮歌好不容易整理好了种地的事情,又开始思考佃户们这种有违大庄官员常理的行为。
  不过这次她不打算自己写总结了,这个问题,她丢给了最近跟着她跑了好几趟农庄的穆盈栀和颜士玉。
  穆盈栀倒是很快就送上来了一份策论,颜士玉则慢了两天,主要是颜士玉对情况不是很了解,调查情况都调查了两天。
  两人送上来的策论,核心大同小异。
  都是认为,佃户们看到了李暮歌的诚意,被她感化,用比较文绉绉的方式说,就是君主仁慈,庶民自然顺从。
  又是顺民思想那一套,李暮歌看完后表示很有参考价值,但绝对不是答案。
  李暮歌上大学只到大二,而且大二才开学没多长时间,她高中上学的时候还比较认真,到了大学,就没那么拼命了。
  现在就是后悔,非常后悔,早知道她要穿越,她每天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
  要是她能再有点儿文化,哪儿至于现在迷茫得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在李暮歌的抓狂情绪里,覃家大喜的日子到了。
  覃韵诗与崔家的三郎君成亲,李暮歌拿着覃韵诗给的请帖,到了崔家。
  因为是覃家嫁女,所以她得到崔家来。
  崔家在京城的宅邸很大,因为崔家有一位开国国公,封号为“成”,成国公本人已经七十多了,年轻时在朝中做事,现在早已告老还乡。
  崔家的三郎崔珏是成国公的孙儿,成国公有三个儿子,崔珏的父亲是成国公的小儿子。
  成国公那两位儿子运气不太好,早年因各种原因,都没能活过他们的父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