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 / 3)
因为楼心澄对蛊虫完全不了解,压根看不出来那黑漆漆的虫子究竟是什么玩意, 所以对此不发表任何意见。
付太医倒是知道些许, 但知道得不多,李暮歌怀疑他知道的还没有自己多。
因为付太医也没认出来那蛊虫是什么,倒是李暮歌, 看见蛊虫时,很快就将其与书上记载的一种蛊虫对照上了。
母子蛊中的子蛊。
没错, 良嫔体内是子蛊而非母蛊。
在南疆经常用的几种蛊虫里,母子蛊榜上有名,母亲与孩子之间特殊的羁绊致使这种蛊虫的应用领域十分宽广。
母子蛊里, 母蛊是主导角色,子蛊是听从母蛊的一方,子蛊可以有很多个, 但母蛊只会有一个, 母蛊死亡,子蛊并不会立刻死去, 而是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后,悲伤至极而亡。
李暮歌觉得这种蛊虫不应该叫母子蛊,应该叫主从蛊, 母子是蛊虫之间的关系, 到人和人身上,就是主人和依附从属的关系。
联想到这种蛊虫作用在人身上时的表现,李暮歌立刻就确认,是那位圣女给良嫔下的蛊。
或许就在她托付六公主的那一天,蛊虫便被下在了良嫔身上, 母蛊的去处十分明显,在六公主身上。
李暮歌让楼付二人将尸体缝合好,准备下葬,子蛊的尸体则被她收了起来,说是日后细查,实际上转头李暮歌就将子蛊烧了,然后将六公主的蛊虫拿来一只,替换了那子蛊。
六公主的遗产都在李暮歌手里,六公主有一些还没养好的蛊虫,被放在那个隐蔽的小院里,李暮歌将一些虫子毁掉,留了几种认识的转移到文绮楼放着。
知晓要给良嫔解剖后,李暮歌让人在从宫外运进来的丧葬用品里,放了文绮楼的糕点,顺便夹带私货,将一种专门害人的蛊虫尸体运了进来。
良嫔几日前吐黑血,李暮歌就猜测她是中了蛊,联想到六公主死后良嫔才变成这副模样,她当时便很是怀疑,良嫔中了母子蛊。
现在猜想成了现实,李暮歌将她此前做好的准备用上了,换了剖出来的虫子。
子蛊留下来并没有任何作用,反倒容易让人查到当年六公主的身世有疑。
李暮歌已经决定将黑锅都甩在南疆那群用蛊的家伙身上,又怎么会让自己和南疆人有所牵连。
所以最安全的办法,便是替换蛊虫。
虫子都长的差不多,楼付二人认不仔细,这让李暮歌能轻松换蛊。
他们二人就算认得出来,为了自保,也不会多说,将宫廷里的秘密翻出来,对两位太医而言没有任何好处。
当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李暮歌会尽量让楼付二人以后没有机会再看见“良嫔体内的蛊虫”,她会直接将蛊虫给皇帝。
她不敢将子蛊拿给皇帝看,又不敢随便拿个虫子尸体糊弄,怕皇帝身边有懂巫蛊之术的能人,好在当虫子变成尸体后,再有能耐的蛊师也看不出来,那虫子活着的时候能不能害人。
有关虫子的问题,到此截止,李暮歌忙活了几天,将良嫔送走,葬入宁家祖坟。
春和宫附近彻底冷清了下来,李暮歌在宫外的长安公主府已经建了一小半,她干脆将能住的地方划出来,决定搬过去住了,其余没有建成的地方慢慢建便是。
她说要出宫住,皇后和皇帝很快先后同意,两人都是持无所谓的态度,李暮歌爱住哪儿住哪儿。
李暮歌出宫住还有一个原因,她要和自己的手下保持更加亲密的关系,在宫里,做事方方面面都不方便,束手束脚,远不如在宫外轻松。
就是早朝要早起一会儿,一天早起还好,天天早起,李暮歌都想痛苦面具了。
天还没亮,人就要起床,以前高三的时候都没这么拼!李暮歌之后每天早上进马车的时候,心里都在骂骂咧咧。
现在的李暮歌还不知道之后的痛苦,她要在家守孝,良嫔头七之前,她不用上朝。
所以李暮歌完全沉浸在搬出宫,终于可以躲开皇帝皇后的眼线做事的快乐里。 ↑返回顶部↑
付太医倒是知道些许, 但知道得不多,李暮歌怀疑他知道的还没有自己多。
因为付太医也没认出来那蛊虫是什么,倒是李暮歌, 看见蛊虫时,很快就将其与书上记载的一种蛊虫对照上了。
母子蛊中的子蛊。
没错, 良嫔体内是子蛊而非母蛊。
在南疆经常用的几种蛊虫里,母子蛊榜上有名,母亲与孩子之间特殊的羁绊致使这种蛊虫的应用领域十分宽广。
母子蛊里, 母蛊是主导角色,子蛊是听从母蛊的一方,子蛊可以有很多个, 但母蛊只会有一个, 母蛊死亡,子蛊并不会立刻死去, 而是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后,悲伤至极而亡。
李暮歌觉得这种蛊虫不应该叫母子蛊,应该叫主从蛊, 母子是蛊虫之间的关系, 到人和人身上,就是主人和依附从属的关系。
联想到这种蛊虫作用在人身上时的表现,李暮歌立刻就确认,是那位圣女给良嫔下的蛊。
或许就在她托付六公主的那一天,蛊虫便被下在了良嫔身上, 母蛊的去处十分明显,在六公主身上。
李暮歌让楼付二人将尸体缝合好,准备下葬,子蛊的尸体则被她收了起来,说是日后细查,实际上转头李暮歌就将子蛊烧了,然后将六公主的蛊虫拿来一只,替换了那子蛊。
六公主的遗产都在李暮歌手里,六公主有一些还没养好的蛊虫,被放在那个隐蔽的小院里,李暮歌将一些虫子毁掉,留了几种认识的转移到文绮楼放着。
知晓要给良嫔解剖后,李暮歌让人在从宫外运进来的丧葬用品里,放了文绮楼的糕点,顺便夹带私货,将一种专门害人的蛊虫尸体运了进来。
良嫔几日前吐黑血,李暮歌就猜测她是中了蛊,联想到六公主死后良嫔才变成这副模样,她当时便很是怀疑,良嫔中了母子蛊。
现在猜想成了现实,李暮歌将她此前做好的准备用上了,换了剖出来的虫子。
子蛊留下来并没有任何作用,反倒容易让人查到当年六公主的身世有疑。
李暮歌已经决定将黑锅都甩在南疆那群用蛊的家伙身上,又怎么会让自己和南疆人有所牵连。
所以最安全的办法,便是替换蛊虫。
虫子都长的差不多,楼付二人认不仔细,这让李暮歌能轻松换蛊。
他们二人就算认得出来,为了自保,也不会多说,将宫廷里的秘密翻出来,对两位太医而言没有任何好处。
当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李暮歌会尽量让楼付二人以后没有机会再看见“良嫔体内的蛊虫”,她会直接将蛊虫给皇帝。
她不敢将子蛊拿给皇帝看,又不敢随便拿个虫子尸体糊弄,怕皇帝身边有懂巫蛊之术的能人,好在当虫子变成尸体后,再有能耐的蛊师也看不出来,那虫子活着的时候能不能害人。
有关虫子的问题,到此截止,李暮歌忙活了几天,将良嫔送走,葬入宁家祖坟。
春和宫附近彻底冷清了下来,李暮歌在宫外的长安公主府已经建了一小半,她干脆将能住的地方划出来,决定搬过去住了,其余没有建成的地方慢慢建便是。
她说要出宫住,皇后和皇帝很快先后同意,两人都是持无所谓的态度,李暮歌爱住哪儿住哪儿。
李暮歌出宫住还有一个原因,她要和自己的手下保持更加亲密的关系,在宫里,做事方方面面都不方便,束手束脚,远不如在宫外轻松。
就是早朝要早起一会儿,一天早起还好,天天早起,李暮歌都想痛苦面具了。
天还没亮,人就要起床,以前高三的时候都没这么拼!李暮歌之后每天早上进马车的时候,心里都在骂骂咧咧。
现在的李暮歌还不知道之后的痛苦,她要在家守孝,良嫔头七之前,她不用上朝。
所以李暮歌完全沉浸在搬出宫,终于可以躲开皇帝皇后的眼线做事的快乐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