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2 / 3)
确实如李暮歌所想,颜士玉接下来说得就是言官联合上奏,请陛下彻查西北倒卖军械一案,杨家和凌家全都榜上有名,所以御史大夫们认为,陛下该让凌家回朝,杨家所有涉事之人,全都抓进大理寺去。
“釜底抽薪,这一计用得好,快准狠。”
李暮歌赞叹大公主手段高明,还真让大公主逮到一个可以全力输出的机会了,而且这一局大公主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太子一方被她打得遍体鳞伤,还没有能力反击。
只是皇帝肯定不会愿意看见一边倒的局势。
“计谋用得确实很好,可陛下并不愿意听从御史大夫们的意见,陛下直言,账本不实,杨凌两家人皆是朝廷忠臣,不可寒了忠臣的心。”
到这一步,已经能明显看出来皇帝的想法了。
为了能够保证太子和大公主明面上实力的平衡,他是演都不演了,偏心到没边儿了。
“大公主党想来不会善罢甘休,听说,昨日大皇姐入宫,向父皇进献了仙丹一枚,使得父皇龙颜大悦?”
李暮歌昨天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她记得小说里大公主特别厌恶这种鬼神之说,更是对追求长生一事避而远之。
她还以为大公主也被人穿了呢。
后来确定此事无误,李暮歌想,看来大公主对老登也没多少耐心了,喂老登吃药,让老登早死,大公主有点儿“孝顺”啊。
“是,大殿下进献丹药,陛下并未彻底松口,只是命人将杨家几个参与此事的族人抓了起来。”颜士玉脸上因为看见李暮歌而扬起的浅笑,此刻彻底消失,变成了彻底的阴沉,“杨家今日送入宫一名叫丹阳子的方士,据说此人炼丹多年,是泷阳一带有名的半仙。”
李暮歌知道颜士玉为什么脸色那么难看了。
以前皇帝的荒唐只在折腾臣子这方面,比如喜欢听臣子说天下太平,喜欢臣子哭穷,要说荒唐到让人难以忍受,那还不至于。
所以臣子们陪皇帝演戏的时候,对这个国家的未来还是有一点儿期待的,只要皇帝愿意不折腾别的,他们可以陪皇帝演到皇帝老死,新帝上位。
太子也好,大公主也好,看上去都是挺靠谱的人。
可现在,皇帝的荒唐升级了。
求仙问道,每个朝代的亡国原因里,都必定会有这一步。
“你担心,父皇会走上歧路,连带着大庄朝政不稳,江山易主?”
李暮歌一句话说到了颜士玉最担心的事情上。
颜士玉没有否认,而且她担心的事情还有一件。
“以大公主开头,杨家随后跟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很快朝堂上上下下都会陷入这种无节制的谄媚之风中,届时,清流何存?”
颜士玉不光担心皇帝行差走错,她还担心整个朝堂都走错路。
李暮歌觉得颜士玉有些杞人忧天了,朝堂之风不可能是一夕之间突然堕落,同样不可能一夕之间突然变好。
之前皇帝喜好奢靡享受,爱听假大空的拍马屁的话,其实已经初见端倪。
那个时候没人跳出来反对,就别怪后头底线被一再拉低。
不过能出一个颜士玉,真心实意担心朝堂,是件好事。
李暮歌道:“大皇姐此举,必定是得了你姐姐的同意,甚至很可能就是你姐姐提议,颜家乃是清流一派的领头者,你姐姐若是同意此举,想必对后续如何早有预料,你何不去问问你姐姐?”
李暮歌反正不想拨乱反正,甚至她觉得朝堂局面还不够乱,没有将那些藏起来的蠹虫都一一逼出来。
那些人跳得越欢,做得越多,落下的把柄越多,日后一口气清算时,便有足够的证据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返回顶部↑
“釜底抽薪,这一计用得好,快准狠。”
李暮歌赞叹大公主手段高明,还真让大公主逮到一个可以全力输出的机会了,而且这一局大公主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太子一方被她打得遍体鳞伤,还没有能力反击。
只是皇帝肯定不会愿意看见一边倒的局势。
“计谋用得确实很好,可陛下并不愿意听从御史大夫们的意见,陛下直言,账本不实,杨凌两家人皆是朝廷忠臣,不可寒了忠臣的心。”
到这一步,已经能明显看出来皇帝的想法了。
为了能够保证太子和大公主明面上实力的平衡,他是演都不演了,偏心到没边儿了。
“大公主党想来不会善罢甘休,听说,昨日大皇姐入宫,向父皇进献了仙丹一枚,使得父皇龙颜大悦?”
李暮歌昨天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她记得小说里大公主特别厌恶这种鬼神之说,更是对追求长生一事避而远之。
她还以为大公主也被人穿了呢。
后来确定此事无误,李暮歌想,看来大公主对老登也没多少耐心了,喂老登吃药,让老登早死,大公主有点儿“孝顺”啊。
“是,大殿下进献丹药,陛下并未彻底松口,只是命人将杨家几个参与此事的族人抓了起来。”颜士玉脸上因为看见李暮歌而扬起的浅笑,此刻彻底消失,变成了彻底的阴沉,“杨家今日送入宫一名叫丹阳子的方士,据说此人炼丹多年,是泷阳一带有名的半仙。”
李暮歌知道颜士玉为什么脸色那么难看了。
以前皇帝的荒唐只在折腾臣子这方面,比如喜欢听臣子说天下太平,喜欢臣子哭穷,要说荒唐到让人难以忍受,那还不至于。
所以臣子们陪皇帝演戏的时候,对这个国家的未来还是有一点儿期待的,只要皇帝愿意不折腾别的,他们可以陪皇帝演到皇帝老死,新帝上位。
太子也好,大公主也好,看上去都是挺靠谱的人。
可现在,皇帝的荒唐升级了。
求仙问道,每个朝代的亡国原因里,都必定会有这一步。
“你担心,父皇会走上歧路,连带着大庄朝政不稳,江山易主?”
李暮歌一句话说到了颜士玉最担心的事情上。
颜士玉没有否认,而且她担心的事情还有一件。
“以大公主开头,杨家随后跟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很快朝堂上上下下都会陷入这种无节制的谄媚之风中,届时,清流何存?”
颜士玉不光担心皇帝行差走错,她还担心整个朝堂都走错路。
李暮歌觉得颜士玉有些杞人忧天了,朝堂之风不可能是一夕之间突然堕落,同样不可能一夕之间突然变好。
之前皇帝喜好奢靡享受,爱听假大空的拍马屁的话,其实已经初见端倪。
那个时候没人跳出来反对,就别怪后头底线被一再拉低。
不过能出一个颜士玉,真心实意担心朝堂,是件好事。
李暮歌道:“大皇姐此举,必定是得了你姐姐的同意,甚至很可能就是你姐姐提议,颜家乃是清流一派的领头者,你姐姐若是同意此举,想必对后续如何早有预料,你何不去问问你姐姐?”
李暮歌反正不想拨乱反正,甚至她觉得朝堂局面还不够乱,没有将那些藏起来的蠹虫都一一逼出来。
那些人跳得越欢,做得越多,落下的把柄越多,日后一口气清算时,便有足够的证据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