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2 / 3)
“……这就是那晚的真相。”萧逸丰说罢,低垂脑袋,听候公堂上二人的审判。
戚暮山微抿薄唇,似是揣摩他话中真假,又似是思忖着其他什么。
程子尧见他半天不置一词,于是开口道:“此案封卷一年载余,线索难以追查,单凭你的一面之词,本官尚不能断定凶手就是萧二小姐。但若真如你所说,凶手既已逃至南溟,本官也没法千里追凶。”
萧逸丰长呼一口气,俯身叩首,深深一拜:“谢大人开恩。”
程子尧:“不过你与陈术干的那些事,证据确凿,本官必当依律处置。”
“草民知晓。”
“今日到此为止,退堂吧。”
锦衣卫依言将公堂内剩下的几名嫌犯押了下去,待程子尧带着公文卷宗起身,衙役便上前收拾。
跨过门槛,程子尧转头看向并肩而行的戚暮山,问:“侯爷,下官也仔细读过卷宗,不知从何处见得萧二小姐有行凶的嫌疑?”
戚暮山:“因为那时只有她在场。”
程子尧眨眨眼睛:“啊?就因为这个?下官还以为那是侯爷用来诈供的手段。”
戚暮山接着道:“还因为仵作验出来杜文欢是酉时死的,而歌女是戌时发现的尸体,这段时间里竟没有一人过问房内在发生何事,直到杜文欢死后一个时辰,萧逸丰才带人进去发现尸体。若非有人特地打点衙役篡改卷宗,就是早在案发前便买通了在场的人。”
“但这也未必吧?万一真就是萧公子,或是萧家派的刺客行凶呢?”
“如果萧二小姐没有动手的话,她又何必出逃?”
程子尧被问住了:“这……”
“我在南溟见过她,是个看着胆小怯懦的姑娘。这样的人,通常不会被认为能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正因为很多人会这么想,她更没必要逃走。但是程大人,你会在什么情况下辞官逃离京城呢?”
戚暮山垂眼落在他手中那本南溟文书上,仿页在火中烧了个干净,原来的几页经玄青修复后又崭新依旧。
程子尧很快想通,心道那自然是心里有鬼才要逃,随后点着头又问:“下官明白了,可如何看出萧公子是帮凶?”
戚暮山沉吟一声:“感觉。”
程子尧失笑:“侯爷,您又跟我打哑谜呢。”
“真是感觉,大概就是……萧公子虽然在他爹面前表现得敌视姊妹,但每每提及萧二娘时的神情却让我想起一个人。”说到这,戚暮山眉眼含笑,“那人对自己的妹妹相当爱护,所以让我觉得,萧家兄妹的关系不说亲密无间,也应是很和睦的。”
“原来如此……哎,听侯爷这么说,那人想必是您很好的朋友吧?”
“算是朋友吧,我与他相隔两地,相距甚远,平日只能靠书信往来。”
程子尧直觉从戚暮山笑靥中察出别的意味,但道不清,于是说:“没关系,都说知己天涯若比邻,再远也有重逢的机会,不知侯爷那位友人身居何地?”
戚暮山轻叹道:“……南溟。”
程子尧一愣,嘴唇翕动半天才发出声音:“这……这好像确实挺远的哈。”
-
有了福王和靖安侯坐镇,锦衣卫办事雷厉风行,不出半月就将林州陈氏及与之相关的各家族几乎连根拔起,连带着林州商行的风气都给整治了一番。
然孟道成被革职,陈术被捕,许多粮商也一道捉拿,满城百姓都等着口粮,亟需有人接替知府之位以解民生。
此事理应由各县县令暂代,但上梁不正下梁歪,戚暮山对他们不放心,又记着萧衡的话担心墨如谭会从中谋利,最终还是让一清二白毫无志向的大理寺少卿兼任林州知府。 ↑返回顶部↑
戚暮山微抿薄唇,似是揣摩他话中真假,又似是思忖着其他什么。
程子尧见他半天不置一词,于是开口道:“此案封卷一年载余,线索难以追查,单凭你的一面之词,本官尚不能断定凶手就是萧二小姐。但若真如你所说,凶手既已逃至南溟,本官也没法千里追凶。”
萧逸丰长呼一口气,俯身叩首,深深一拜:“谢大人开恩。”
程子尧:“不过你与陈术干的那些事,证据确凿,本官必当依律处置。”
“草民知晓。”
“今日到此为止,退堂吧。”
锦衣卫依言将公堂内剩下的几名嫌犯押了下去,待程子尧带着公文卷宗起身,衙役便上前收拾。
跨过门槛,程子尧转头看向并肩而行的戚暮山,问:“侯爷,下官也仔细读过卷宗,不知从何处见得萧二小姐有行凶的嫌疑?”
戚暮山:“因为那时只有她在场。”
程子尧眨眨眼睛:“啊?就因为这个?下官还以为那是侯爷用来诈供的手段。”
戚暮山接着道:“还因为仵作验出来杜文欢是酉时死的,而歌女是戌时发现的尸体,这段时间里竟没有一人过问房内在发生何事,直到杜文欢死后一个时辰,萧逸丰才带人进去发现尸体。若非有人特地打点衙役篡改卷宗,就是早在案发前便买通了在场的人。”
“但这也未必吧?万一真就是萧公子,或是萧家派的刺客行凶呢?”
“如果萧二小姐没有动手的话,她又何必出逃?”
程子尧被问住了:“这……”
“我在南溟见过她,是个看着胆小怯懦的姑娘。这样的人,通常不会被认为能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正因为很多人会这么想,她更没必要逃走。但是程大人,你会在什么情况下辞官逃离京城呢?”
戚暮山垂眼落在他手中那本南溟文书上,仿页在火中烧了个干净,原来的几页经玄青修复后又崭新依旧。
程子尧很快想通,心道那自然是心里有鬼才要逃,随后点着头又问:“下官明白了,可如何看出萧公子是帮凶?”
戚暮山沉吟一声:“感觉。”
程子尧失笑:“侯爷,您又跟我打哑谜呢。”
“真是感觉,大概就是……萧公子虽然在他爹面前表现得敌视姊妹,但每每提及萧二娘时的神情却让我想起一个人。”说到这,戚暮山眉眼含笑,“那人对自己的妹妹相当爱护,所以让我觉得,萧家兄妹的关系不说亲密无间,也应是很和睦的。”
“原来如此……哎,听侯爷这么说,那人想必是您很好的朋友吧?”
“算是朋友吧,我与他相隔两地,相距甚远,平日只能靠书信往来。”
程子尧直觉从戚暮山笑靥中察出别的意味,但道不清,于是说:“没关系,都说知己天涯若比邻,再远也有重逢的机会,不知侯爷那位友人身居何地?”
戚暮山轻叹道:“……南溟。”
程子尧一愣,嘴唇翕动半天才发出声音:“这……这好像确实挺远的哈。”
-
有了福王和靖安侯坐镇,锦衣卫办事雷厉风行,不出半月就将林州陈氏及与之相关的各家族几乎连根拔起,连带着林州商行的风气都给整治了一番。
然孟道成被革职,陈术被捕,许多粮商也一道捉拿,满城百姓都等着口粮,亟需有人接替知府之位以解民生。
此事理应由各县县令暂代,但上梁不正下梁歪,戚暮山对他们不放心,又记着萧衡的话担心墨如谭会从中谋利,最终还是让一清二白毫无志向的大理寺少卿兼任林州知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