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文进道:“瞧章大人这话说的,那赈灾款是救灾救民的,人心岂会如此不堪?”
  章兴捻起胡须,笑道:“我只知是非自有公论,公道自在人心,你的心?就不知道了。”
  “你!”
  昭帝清了清嗓,制止两方再争吵起来:“行了,朕认可瑞王的担忧,刘尚书与章卿也各有各的道理,既然如此,那朕便派……”
  话音未落,殿门外忽然响起一道年迈的声音:“陛下,老臣愿到林州抚恤灾民。”
  第95章
  来者年过花甲, 步履雍容,面目儒雅,周身随和的气场仿佛浑然天成, 令群臣不由自觉为他让道。
  “文……文国公?”
  昭帝讶异:“国公何时到来, 怎不派人传报?”
  “老臣原是给陛下拜年而来, 不成想恰逢殿内廷议,不便打搅。”司空云往上前行了一礼, “方听闻陛下在为林州赈灾而烦扰, 这才擅自闯入。”
  昭帝转惊为笑:“国公快平身,朕可受不起你这一拜。”
  先帝在时设相国,至新帝改旧制不置相国,司空云往便从司空相国成了更为人熟知的文国公。
  文国公以文入仕,三元及第,曾于杏林开设讲坛, 使天下举子共赴江南一展经纶,那盛况在昭国史上前所未有。
  然而在得知其长女司空玥自刎后,当时方过半百的文国公几乎一夜白了头。先帝感念其德高望重, 终是以留职赋闲的条件答应了他乞骸骨的请求,并诏令司空家后人世代享其荫泽。
  司空云往这一去就是九年, 非国政要事不轻易露面。
  “陛下方才问询去往林州赈灾的人选, 老臣体虽年迈, 仍可为国效力,为民造福泽。”司空云往侧过身,目光扫过殿前每一位朝臣, “既然满朝文武一言不发,抑或顾左右而言他,那老臣未尝不可请缨赴林州?”
  昭帝面露难色:“这……国公身体康健, 正是颐享天伦之乐的时候,不应为此等小事操劳。”
  “小事?”司空云往闻言皱眉,问道,“林州洪涝祸民若为小事,那什么才能算大事?既是小事又为何无人请命?难道是我大昭江郎才尽,连一个慰问灾民的人都没有了么?”
  三声连问,砸在所有人心头上。
  程子尧很想站出来反驳,奈何被昭帝下了禁言令,又被戚暮山扯住衣袖。他看了眼戚暮山,瞬间恍然文国公为何会恰好在这个时候出现,于是闭上嘴,按兵不动。
  起初还有人试图辩解,但在司空云往面前一切解释都是那么的苍白,文国公很快凭借那张三寸不烂之舌,委婉地将人挨个训斥了一遍,无外乎是直击他们想借机捞钱又碍于林州难治的痛点。
  ——这也正是令戚暮山头疼的地方,赈灾款数额庞大,由官达民,最易遭受侵吞。
  随后司空云往又针对其中几人的立论引经据典,从生民讲到天地,从往圣讲到万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足足过去一炷香的时间,还没有要结束的意思。
  再观殿前群臣如听圣言,一个个无不屏息凝神,当年杏林讲坛中的学子们,大抵也莫过于此。
  程子尧不禁默叹,同时心底愈发佩服,不仅佩服文国公,也佩服靖安侯。
  在他看来,戚暮山冒着一块受廷杖的风险,故意引发大理寺与户部的纷争,许是在为司空云往的到来拖延时间,同时间接拉福王下水转移昭帝注意,如此又给司空云往的创造了一个合适的时机。
  戚侯爷之所以敢这么做,因为他有把握请到文国公,正如他去年能将关长卿真迹作为祝寿的贺礼献给昭帝那般。
  要说整个昭国连天子都难请的神人,这两位当属其二。
  程子尧一通分析,心悦诚服地凑到戚暮山身边,小声道:“侯爷,你竟还有这人脉。”
  戚暮山昨晚离开瑞王府时已夜深,今早又急召入宫,几乎没怎么睡好,现在又要听文国公长篇大论,眼里没有对圣贤的敬仰,只有阵阵困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