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3 / 3)
“太满了,试着在[沉默]这句突然收一点音量,就收一点。”
一直一直在说,每一句歌词都要录到完美,不然就再来一遍。
“再来一遍。”
“嗯,比刚才好,再来一遍。”
“这句我们保一条啊,再来一遍。”
在录音室工作的录音师都呆了,他本以为来了几个高中生,哪怕在为了毕业晚会一腔热血应该也就是闹着玩的水平。
顶多是唱歌的人天赋高、声音好、技巧丰富,但他没想到会看到这么......这么成熟又年轻的制作人。
他忽然想起刚在电脑上打开工程文件时的惊讶,那密密麻麻的音轨像精密咬合的齿轮,从底鼓的低频震动到高频的弦乐泛音,每一条轨道都被标注得清清楚楚,细枝末节都单独成轨,光是看着轨道列表就能想象出最终成品的立体轮廓。
更惊人的是细节处理的老练。
人声轨上错落分布着淡入淡出的小方块,显然是逐句修过的气息衔接;吉他的中频被精确压在既不会盖过人声,又能在副歌时透出温暖的颗粒感的数值上。
最绝的是bridge的编排,突然抽掉所有低频乐器,只剩钢琴单音和人声的干声,两拍后鼓组带着合成器垫音猛地砸进来。
这种“先抑后扬”的处理,分明是主流流行乐里屡试不爽的抓耳套路。
录音师的视线慢慢挪到身旁的悠一身上......
也是,如果是他的话,的确能写出这样的曲子。
......
......
忘了说,由于美国和日本的学制不一样。
悠一现在在迦文纳其实算是高三的学生,回日本这近一年的时间他从未停下专业课的学习。
他的高中毕业时间只比及川岩泉他们晚了半年而已。 ↑返回顶部↑
一直一直在说,每一句歌词都要录到完美,不然就再来一遍。
“再来一遍。”
“嗯,比刚才好,再来一遍。”
“这句我们保一条啊,再来一遍。”
在录音室工作的录音师都呆了,他本以为来了几个高中生,哪怕在为了毕业晚会一腔热血应该也就是闹着玩的水平。
顶多是唱歌的人天赋高、声音好、技巧丰富,但他没想到会看到这么......这么成熟又年轻的制作人。
他忽然想起刚在电脑上打开工程文件时的惊讶,那密密麻麻的音轨像精密咬合的齿轮,从底鼓的低频震动到高频的弦乐泛音,每一条轨道都被标注得清清楚楚,细枝末节都单独成轨,光是看着轨道列表就能想象出最终成品的立体轮廓。
更惊人的是细节处理的老练。
人声轨上错落分布着淡入淡出的小方块,显然是逐句修过的气息衔接;吉他的中频被精确压在既不会盖过人声,又能在副歌时透出温暖的颗粒感的数值上。
最绝的是bridge的编排,突然抽掉所有低频乐器,只剩钢琴单音和人声的干声,两拍后鼓组带着合成器垫音猛地砸进来。
这种“先抑后扬”的处理,分明是主流流行乐里屡试不爽的抓耳套路。
录音师的视线慢慢挪到身旁的悠一身上......
也是,如果是他的话,的确能写出这样的曲子。
......
......
忘了说,由于美国和日本的学制不一样。
悠一现在在迦文纳其实算是高三的学生,回日本这近一年的时间他从未停下专业课的学习。
他的高中毕业时间只比及川岩泉他们晚了半年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