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2 / 3)
玄羽忙道:“怎么会!婉儿你是知道我的,我即便欺负自己也不会欺负你娘的!”
婉儿看了看一脸紧张的爹爹,与宋香云一起噗嗤笑出了声。
玄羽看着笑靥如花的母女俩,愣愣地挠了挠头,也跟着傻笑起来。
不远处的玄英目睹了一切,他既为弟弟能够得偿所愿感到开心,又忍不住蹙起眉——
爱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怎么会让平时挺聪明的人变得这么傻气?
一想到某一天他也有可能变成弟弟这样,他就不禁打了个寒战。
好可怕。
他才不要。
第61章 启新元,女帝登基
永定三年,年仅八岁的小皇帝昭告天下,将皇位禅让给辅政长公主赵麒英。
此旨一出,天下哗然,满朝文武却隐隐有所预料,却都没想到这天来得这么快。
小皇帝生母出身卑微,没有外祖撑腰,又年小怕事,登基三年,每每上朝都惶恐怯懦,更遑论祭祀天地与历代先祖这样的大事,小皇帝常是紧张得手足无措,闹出了不少笑话。
可无人敢露出半分不敬,只有在私下里谈及新帝时,众人忍不住叹息。
如今大周四海升平一派安乐,有这样懦弱胆小的新君暂且还好,可若是哪天边关又烽火再起,届时皇上业已亲政,这样的皇上又能做出怎样的决策?
相较之下,长公主殿下虽是女子,却与五王爷一道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她先前建立的娘子军,如今的规模亦越来越大,前阵子与萧将军麾下的军队比赛,竟还胜过了男子。
虽有人说那不过是侥幸得胜,但长公主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去年有两个月五王爷得了场急病,好一阵子未来上朝,军国大事落在殿下一人身上,她照样处理得很好。
这也破除了先前的谣言——长公主辅政只不过是沾了五王爷的光,她一个女子,懂什么朝堂之事。
事实是,赵麒英不仅懂,还比先太子做得更好。
先帝在时,先太子也曾协理治国,但却因疏忽错漏被先帝骂了一顿。
朝堂上不少官员都认可长公主的辅政能力,可他们从未想过有朝一日,她会继承大周的皇位。
群臣跪了一地,齐声道:“请陛下三思!”
小皇帝赵修蹙起眉,不耐烦道:“朕心意已决,诸位爱卿勿要多言了。”说罢,他也不管下面大臣难看的脸色,袖子一甩,便搭着太监的手退了朝。
留下诸位大人面面相觑。
百官之首的位置上,赵麒英一身紫袍,负手而立,她神色淡淡,与往常并无什么不同。
在赵修离开后,她让百官起身,照例陈言朝事,之后方散了。
众人见她神情如此坦荡淡定,五王爷也没说什么,一时间都有些摸不清该如何是好。
翌日上朝,龙椅上空荡荡的,百官面面相觑,如昨日般将事务报与赵麒英与五王爷听,无人提及昨日皇上宣布禅让一事,仿佛什么都没发生,却又有什么东西真切地变了。
如此过了一个月,镇南大将军周宗璋与忠敏公符勉齐齐上奏:“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先帝既已禅位于您,您还是早日登基为好。”
他两人言明后,禁军统领萧峤亦跪下道:“请殿下早日登基。” ↑返回顶部↑
婉儿看了看一脸紧张的爹爹,与宋香云一起噗嗤笑出了声。
玄羽看着笑靥如花的母女俩,愣愣地挠了挠头,也跟着傻笑起来。
不远处的玄英目睹了一切,他既为弟弟能够得偿所愿感到开心,又忍不住蹙起眉——
爱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怎么会让平时挺聪明的人变得这么傻气?
一想到某一天他也有可能变成弟弟这样,他就不禁打了个寒战。
好可怕。
他才不要。
第61章 启新元,女帝登基
永定三年,年仅八岁的小皇帝昭告天下,将皇位禅让给辅政长公主赵麒英。
此旨一出,天下哗然,满朝文武却隐隐有所预料,却都没想到这天来得这么快。
小皇帝生母出身卑微,没有外祖撑腰,又年小怕事,登基三年,每每上朝都惶恐怯懦,更遑论祭祀天地与历代先祖这样的大事,小皇帝常是紧张得手足无措,闹出了不少笑话。
可无人敢露出半分不敬,只有在私下里谈及新帝时,众人忍不住叹息。
如今大周四海升平一派安乐,有这样懦弱胆小的新君暂且还好,可若是哪天边关又烽火再起,届时皇上业已亲政,这样的皇上又能做出怎样的决策?
相较之下,长公主殿下虽是女子,却与五王爷一道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她先前建立的娘子军,如今的规模亦越来越大,前阵子与萧将军麾下的军队比赛,竟还胜过了男子。
虽有人说那不过是侥幸得胜,但长公主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去年有两个月五王爷得了场急病,好一阵子未来上朝,军国大事落在殿下一人身上,她照样处理得很好。
这也破除了先前的谣言——长公主辅政只不过是沾了五王爷的光,她一个女子,懂什么朝堂之事。
事实是,赵麒英不仅懂,还比先太子做得更好。
先帝在时,先太子也曾协理治国,但却因疏忽错漏被先帝骂了一顿。
朝堂上不少官员都认可长公主的辅政能力,可他们从未想过有朝一日,她会继承大周的皇位。
群臣跪了一地,齐声道:“请陛下三思!”
小皇帝赵修蹙起眉,不耐烦道:“朕心意已决,诸位爱卿勿要多言了。”说罢,他也不管下面大臣难看的脸色,袖子一甩,便搭着太监的手退了朝。
留下诸位大人面面相觑。
百官之首的位置上,赵麒英一身紫袍,负手而立,她神色淡淡,与往常并无什么不同。
在赵修离开后,她让百官起身,照例陈言朝事,之后方散了。
众人见她神情如此坦荡淡定,五王爷也没说什么,一时间都有些摸不清该如何是好。
翌日上朝,龙椅上空荡荡的,百官面面相觑,如昨日般将事务报与赵麒英与五王爷听,无人提及昨日皇上宣布禅让一事,仿佛什么都没发生,却又有什么东西真切地变了。
如此过了一个月,镇南大将军周宗璋与忠敏公符勉齐齐上奏:“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先帝既已禅位于您,您还是早日登基为好。”
他两人言明后,禁军统领萧峤亦跪下道:“请殿下早日登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