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女记者开始 第33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姜凝月分别约见了中南半岛除新加坡和大马的司局级代表或副大使,对于姜凝月的提议,缅国、澜沧举双手同意。同时他们两国表示,没必要搞什么缅国、沧澜教学楼,他们没有那么多教育工作者,让他们的学生直接全部学中文算了。
  高棉、南越意见也不大,只是询问东大能否提供一些助学贷款。他们同样表示,不准备提供老师,也不准备花钱建教学楼。
  只有暹罗对建造教学楼有兴趣,同时还尝试的询问,是否考虑把学校放在曼谷。
  在被姜凝月拒绝之后,对方也没别的想法。
  既然各国都没有兴趣兴建教学楼,那么姜凝月干脆就不搞什么新校区了,直接召集滇省、桂省的高校开会,让有条件的大学增加‘中南学院’,专门录取、教育中南半岛的学生。
  如果效果好的话,可以在起全国推行。
  2028年6月8日,央视新闻。
  第一路记者:“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暹罗曼谷的一所高中,此时此刻,暹罗全国有8万考生选择参加‘中华与中南半岛联合高考计划’。”
  考生:“我一直喜欢中华文化,一直想要去中华留学,现在知道有这个‘联合高考计划’之后,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
  第二路记者:“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缅国的仰光,缅国自教育改革之后,高考时间已经与我国相同。次此时此刻,全国七十二万的考生,正在考场内进行考试……”
  考生:“我的第一志愿肯定是中华的大学……”
  这条新闻自然也上了国内的热搜,国内网友顿感惊奇。
  【现在高考已经那么激烈了,又多了上千万人进来?】
  【这些学生是考入滇省、桂省的‘中南学院’,不和国内的抢名额。】
  【滇桂两省的学生有福了。】
  【百年大计啊!以后中南半岛各国的知识分子,可就都是中华培养的了。】
  第448章 中南半岛(3)
  第七国际第一个‘攻克’的国家是‘暹罗’,随着亲华派成功上台,姜凝月和暹罗代表进行了会谈,着重商讨‘克拉运河’的建设工作。
  暹罗想搞,只不过,他们想的是中华投资,他们享利。
  简单来说,‘背黑锅你来’、‘过路费我收’。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想让中华全部投资,那么至少这个运河要交给中华运营99年。
  28年7月5日,钱局委到访中南半岛各国,姜凝月这个亚洲司司长随行。
  此次访问着重对‘克拉运河’、‘中南半岛区域发展银行’等问题上进行了讨论。
  钱局委明显感觉,中南半岛各国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特别是暹罗、高棉、南越等国,原本很多摇摆不定的态度,也变得十分亲华。
  第一天的会谈结束之后,钱局委颇为感慨的看着姜凝月,
  “你们亚洲司的工作做得很好啊!”
  “都是领导们的功劳。”
  姜凝月笑着说道,“只有国家强大了,外交工作才好做,我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事情。”
  钱局委感慨道:“在我退休之前,克拉运河能够开始修建,区域发展银行能够达成协议,那我也算是没什么遗憾了。”
  姜凝月望着钱局委的一头白发,也不由心生感慨,偷偷摸摸地问道:“局委,您退休之前是不是可以给我把字签了,让我回海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