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按说到这时候就没于庆隆和方戍什么事了,但今年把于家的稻子也都运到了这边的打谷场,于庆隆便问牛权:“牛大人,不知上溪村的田税可有收完?”
  牛权说:“尚未,下一个便是上溪村。”
  于庆隆道:“那不知可否在这里便将我阿爹家的税录记到上溪村的收税单里。大水过后阿爹家中的房子倒塌,无奈只得暂时搬到这里,为照看方便,稻谷也搬到了这。若是能行个方便,我阿爹他们便在这里将田税交了。”
  牛权说:“那户主可在?”
  于大有出来说:“大人,小民于大有,便是户主,也是这孩子的父亲。”
  牛权瞅瞅,于大有跟于庆隆确有许多相似之处,便点点头:“老吴你起个上溪村的收税单,便将这人记在第一户吧。”
  于大有说:“多谢大人。”
  于大有去了记账先生那。这先生也是个聪明的,一看于庆隆跟方戍起的头也学会了,便照着那个又起了个上溪村的收税单,将于大有记在了第一户,并且原地将税粮收了。
  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再把税粮运到上溪村,省了来回的麻烦,还不用排队。
  只是这一交就是数石粮食,交完了也没剩下多少了。
  于大有不禁愁起来。
  手里倒是有些钱,可粮食不够,必要花钱去买才能够撑到明年有新粮打出来。那盖房的事只怕就更难了。
  他长叹一声,正欲叫上小儿子一起回村去,却见小儿子又去给那名记账的先生付了一些铜钱。
  于庆隆是代李正付的。李正要来,他没让,要不然大风天还得带孩子出来,万一再让严盼着了凉可犯不上。
  李正家的田也淹了不少。倒是也抢收了一部分,但是八成都不够交税的,今年便以钱代粮交了。
  于庆隆付完之后便叫他父亲一道回家,却见方戍站在不远处,被几个人围住。
  都是下溪村的村民。不是年岁大了的无人赡养的老人就是孤儿寡母的。家里没有壮劳力,本就种不出太多的东西。如今遇了那么大的水灾,交了税,更是雪上加霜。
  当中就有个王伯,于庆隆还记得。这老爷子还曾经说方戍跟他在一起身子骨都结实多了。
  “守城啊,你就帮帮我们。等来年,来年收成好些,我们一定把粮食还给你。”王伯老泪纵横,原本那么乐观的一个老爷子,在生计面前也只剩下了满满的无力。
  “是啊,方秀才,你就行行好,帮帮我们吧。我们这几户别说吃饭,就是交税都交不齐啊。今儿把粮食都拉走了也不够,这不是要我们的命嘛。”
  “这……”
  方戍也有些为难,不禁看向于庆隆。
  于庆隆过来问道:“要多少钱才够他们交的税?”
  方戍说:“得六两银子。”
  于庆隆只略犹豫片刻便道:“那便借吧。横竖不能看着人饿死。只是借条要写的,啥时候有了慢慢还。”
  方戍说:“那我这就写去。”
  王伯一听便要跪下来,于庆隆赶紧把人扶住了:“这可使不得。王伯您老别哭了,一会儿我和守城自会把钱送过来。我们腿脚快些,我们来送。”
  王伯呜呜哭,其他几人扶着他,也是再三跟于庆隆道谢。
  于庆隆安慰两句便去了方戍那,方戍写了借据,王伯几人按了手印。之后于庆隆就跟方戍回家取钱。
  其他人还在排队交粮,也有的不够,回家现取了来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