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妖 第14节(3 / 4)
萧偃端起来一饮而尽,又示意内侍再倒,内侍才要倒,一个声音却响起:“陛下,虽是暮春,天气还凉,皇上还请保重身子,不要贪凉。”
萧偃抬头看了眼,却是司礼监内侍总管高元灵,他正盯着萧偃:“何常安去哪里了?怎的没有跟着皇上?”
萧偃心里冷笑了声,已知今日这场戏,眼前这位高元灵也有份,何常安本就是高元灵一手提拔上来的徒弟,他平日里唯唯诺诺哪有那胆子在御用的食物里头下药,自然是这位前朝大臣们也要拱手唤一声“高内相”主使的了。
他嘴里却只是顿了顿,目光只和高元灵稍微对视一瞬便移开,声音有些低:“朕今日有些口渴燥热。何大监适才还伺候朕更衣的,后来朕想一个人歇着,就没让他伺候了,想是办别的差使去了。”
高元灵带了些愠色:“宫里才出了那等事,太后娘娘也吩咐过皇上身边不可须臾离人,且等奴才一会子禀明太后娘娘,再行宫规,只是皇上您从后边回来,怎的也一个人不叫?”
他一眼已看出那青衣内侍并不是紫微宫惯常伺候的,萧偃只道:“高总管莫要怪何大监,朕适才迷糊了一阵盹着了,何大监想来才离开了朕。后来朕渴得厉害,起身只想喝些冰的,那阁子里只有热茶水,朕记着席上有冰饮,这才自己回来,原想着就这几步,不妨事的。”
众目睽睽之下,高元灵也不好再细问,毕竟皇上乃是主子,他一个奴才,也不敢真的在大庭广众下审问皇帝,只能忍了命人撤下冰饮道:“皇上身子不好,再热也莫要用冰,奴才叫人上些凉瓜饮来给皇上用,迟些请御医给皇上看看。”
萧偃道:“昨日江太医才请过平安脉,只说静静养着就好,想来今日是喝了几杯酒才热了些,现下好多了,只是身子有些乏。”
高元灵满腹疑窦,也只能退后侍立,一眼却已看到花道那里何常安带着一位闺秀从湖边行过来,脸色带着些苍白,眼神慌乱。那闺秀面似银盘,唇如点朱,穿着绛红薄纱,衬得肌肤白腻丰润,犹如羊脂美玉一般。
高元灵怒上心头,上前低叱道:“何常侍如何未跟着皇上?倒让皇上口渴,一个人到处寻冰饮喝?”
何常安脸色刷地变白了,低声说了几句:“皇上适才在水阁歇息睡着了,奴才出来传衣裳,看到这位小姐迷路至水阁附近,恐惊了圣驾,便带了过来。”
高元灵瞪了那瑟瑟发抖如雨中梨花一般的闺秀一眼,心里暗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狠狠剜了何常安一眼:“还不快去伺候皇上?”
何常安知道自己事情办砸了,他无论如何想不出喝了鹿胎酒的皇上是如何从水阁中出来回到宴会上,难道是那药下轻了?也是,皇上原本就元气不足,年岁还轻,又要保证不能伤了龙体,又要助兴,这量确实拿捏……还有,那水阁三面临水,他自己带着四五个内侍守在门口,皇上难道会飞不成?
作者有话要说:
既是赏花宴,怎能没有春天必备的……呢
第26章 天有志
夜色静谧,萧偃正在书房里临字,外面廊下,何常安被捆在长条棍子上,两个掌刑的内侍正在给他打板子,院子里林立的都是紫微宫里伺候的宫人和内侍,他们平日里都是受何常安管着的,如今却也都看着何常安被捆着结结实实,嘴里塞满帕子,被打得满头大汗,青筋凸起。
高元灵在一侧慢悠悠看了一回,又进来看萧偃,给萧偃行礼道:“皇上,奴才已命人给了何常安四十板子,罚银半年,一会儿让他来给您磕头谢恩。”
萧偃道:“不必,朕也就多吃了两杯冰饮罢了,高大监不必如此,此不关何大监的事。”
高元灵笑道:“皇上不止喝了两杯冰饮吧,奴才问明白了,皇上从水阁出来,在湖边遇到御膳房传膳的内侍穆七宁,他正要给席上送冰酥子,皇上就在湖边吃了一大半冰酥子。虽说奴才们伺候不当,但皇上也太不顾体面了些,这让外臣和命妇们看到了,皇上的体面何存啊!”
萧偃只垂头临帖,并不说话。
高元灵却是继续道:“皇上刚进宫之时,奴才伺候了好些年,没想到如今奴才没在皇上跟前伺候了,这紫微宫就松懈如此,这主不似主,仆不成仆的,全没了规矩。奴才少不得要禀明太后娘娘,好好整治一番。皇上既然是上了火,那这几日便权且降降火吧,奴才已吩咐下去了,这几日紫微宫饮食改送些清淡的饮食,还有御医院那边我也命人去和院使交代了,皇上上火,让开些药来败败火。”
萧偃笔走龙蛇,只仿佛没听见一般。
高元灵垂眼看萧偃临的却是《丧乱帖》,满纸的字仿佛要飞起来一般,笑了声:“陛下这字真有长进,只是这贴不祥,还是别临了。奴才前儿才得了前朝徽帝的《牡丹》诗帖,字极清俊的,又正合节气,富贵雍容,吉祥得很,正好孝敬陛下,晚点便让人送来。”
前朝徽帝,书画的确双绝,王朝覆灭之时匆忙传位成了太上皇,却仍然被北戎俘虏,乃是实打实的亡国之君。
高元灵将这帖给他,实在难言没有讽君之心,但萧偃面色沉静,一言不发,高元灵笑了两声,才又退了出去,看何常安打完了,命他在槛外艰难跪下谢了恩,才带了出去,只说要再申饬规矩。
紫微宫内,高元灵进出自如,手段森然,一时内侍宫人人人自危,宫内安静得一点声音都没有。
萧偃将帖子临完,顺手将笔掷回砚台内,几滴墨水洒在几上,将刚临好的帖污了。
却见吴知书走进来,对萧偃道:“奴才见过陛下,太后娘娘听了高大监禀报的,十分心忧,有口谕命小的传达:宫里才发生了野猫伤人之事,陛下太过任性了,帝王体面何在,还请陛下抄《礼记》里的《曲礼》、《文王世子》两章,明日奉太后娘娘检阅吧。”
萧偃默然垂手道:“儿子愧疚,遵母后旨意。” ↑返回顶部↑
萧偃抬头看了眼,却是司礼监内侍总管高元灵,他正盯着萧偃:“何常安去哪里了?怎的没有跟着皇上?”
萧偃心里冷笑了声,已知今日这场戏,眼前这位高元灵也有份,何常安本就是高元灵一手提拔上来的徒弟,他平日里唯唯诺诺哪有那胆子在御用的食物里头下药,自然是这位前朝大臣们也要拱手唤一声“高内相”主使的了。
他嘴里却只是顿了顿,目光只和高元灵稍微对视一瞬便移开,声音有些低:“朕今日有些口渴燥热。何大监适才还伺候朕更衣的,后来朕想一个人歇着,就没让他伺候了,想是办别的差使去了。”
高元灵带了些愠色:“宫里才出了那等事,太后娘娘也吩咐过皇上身边不可须臾离人,且等奴才一会子禀明太后娘娘,再行宫规,只是皇上您从后边回来,怎的也一个人不叫?”
他一眼已看出那青衣内侍并不是紫微宫惯常伺候的,萧偃只道:“高总管莫要怪何大监,朕适才迷糊了一阵盹着了,何大监想来才离开了朕。后来朕渴得厉害,起身只想喝些冰的,那阁子里只有热茶水,朕记着席上有冰饮,这才自己回来,原想着就这几步,不妨事的。”
众目睽睽之下,高元灵也不好再细问,毕竟皇上乃是主子,他一个奴才,也不敢真的在大庭广众下审问皇帝,只能忍了命人撤下冰饮道:“皇上身子不好,再热也莫要用冰,奴才叫人上些凉瓜饮来给皇上用,迟些请御医给皇上看看。”
萧偃道:“昨日江太医才请过平安脉,只说静静养着就好,想来今日是喝了几杯酒才热了些,现下好多了,只是身子有些乏。”
高元灵满腹疑窦,也只能退后侍立,一眼却已看到花道那里何常安带着一位闺秀从湖边行过来,脸色带着些苍白,眼神慌乱。那闺秀面似银盘,唇如点朱,穿着绛红薄纱,衬得肌肤白腻丰润,犹如羊脂美玉一般。
高元灵怒上心头,上前低叱道:“何常侍如何未跟着皇上?倒让皇上口渴,一个人到处寻冰饮喝?”
何常安脸色刷地变白了,低声说了几句:“皇上适才在水阁歇息睡着了,奴才出来传衣裳,看到这位小姐迷路至水阁附近,恐惊了圣驾,便带了过来。”
高元灵瞪了那瑟瑟发抖如雨中梨花一般的闺秀一眼,心里暗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狠狠剜了何常安一眼:“还不快去伺候皇上?”
何常安知道自己事情办砸了,他无论如何想不出喝了鹿胎酒的皇上是如何从水阁中出来回到宴会上,难道是那药下轻了?也是,皇上原本就元气不足,年岁还轻,又要保证不能伤了龙体,又要助兴,这量确实拿捏……还有,那水阁三面临水,他自己带着四五个内侍守在门口,皇上难道会飞不成?
作者有话要说:
既是赏花宴,怎能没有春天必备的……呢
第26章 天有志
夜色静谧,萧偃正在书房里临字,外面廊下,何常安被捆在长条棍子上,两个掌刑的内侍正在给他打板子,院子里林立的都是紫微宫里伺候的宫人和内侍,他们平日里都是受何常安管着的,如今却也都看着何常安被捆着结结实实,嘴里塞满帕子,被打得满头大汗,青筋凸起。
高元灵在一侧慢悠悠看了一回,又进来看萧偃,给萧偃行礼道:“皇上,奴才已命人给了何常安四十板子,罚银半年,一会儿让他来给您磕头谢恩。”
萧偃道:“不必,朕也就多吃了两杯冰饮罢了,高大监不必如此,此不关何大监的事。”
高元灵笑道:“皇上不止喝了两杯冰饮吧,奴才问明白了,皇上从水阁出来,在湖边遇到御膳房传膳的内侍穆七宁,他正要给席上送冰酥子,皇上就在湖边吃了一大半冰酥子。虽说奴才们伺候不当,但皇上也太不顾体面了些,这让外臣和命妇们看到了,皇上的体面何存啊!”
萧偃只垂头临帖,并不说话。
高元灵却是继续道:“皇上刚进宫之时,奴才伺候了好些年,没想到如今奴才没在皇上跟前伺候了,这紫微宫就松懈如此,这主不似主,仆不成仆的,全没了规矩。奴才少不得要禀明太后娘娘,好好整治一番。皇上既然是上了火,那这几日便权且降降火吧,奴才已吩咐下去了,这几日紫微宫饮食改送些清淡的饮食,还有御医院那边我也命人去和院使交代了,皇上上火,让开些药来败败火。”
萧偃笔走龙蛇,只仿佛没听见一般。
高元灵垂眼看萧偃临的却是《丧乱帖》,满纸的字仿佛要飞起来一般,笑了声:“陛下这字真有长进,只是这贴不祥,还是别临了。奴才前儿才得了前朝徽帝的《牡丹》诗帖,字极清俊的,又正合节气,富贵雍容,吉祥得很,正好孝敬陛下,晚点便让人送来。”
前朝徽帝,书画的确双绝,王朝覆灭之时匆忙传位成了太上皇,却仍然被北戎俘虏,乃是实打实的亡国之君。
高元灵将这帖给他,实在难言没有讽君之心,但萧偃面色沉静,一言不发,高元灵笑了两声,才又退了出去,看何常安打完了,命他在槛外艰难跪下谢了恩,才带了出去,只说要再申饬规矩。
紫微宫内,高元灵进出自如,手段森然,一时内侍宫人人人自危,宫内安静得一点声音都没有。
萧偃将帖子临完,顺手将笔掷回砚台内,几滴墨水洒在几上,将刚临好的帖污了。
却见吴知书走进来,对萧偃道:“奴才见过陛下,太后娘娘听了高大监禀报的,十分心忧,有口谕命小的传达:宫里才发生了野猫伤人之事,陛下太过任性了,帝王体面何在,还请陛下抄《礼记》里的《曲礼》、《文王世子》两章,明日奉太后娘娘检阅吧。”
萧偃默然垂手道:“儿子愧疚,遵母后旨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