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62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一个漫长的计划,最主要的是朱翊钧准备在倭国进行分封,把朝堂上的那些王爷们全都弄出去,同时对他们放开管辖。
  如果你们不想去倭国,那就要降等袭爵,你们想科举科举,想做生意做生意,甚至可以参军。
  只要那些藩王去了倭国,按照他们的生育能力,早晚有一天倭国就会全都是大明人。
  倭国国王听说生育能力不咋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可以断子绝孙了。人都没了,你说找谁继承?
  再说了,即便有人继承,整个岛上全是王爷,还是大明的王爷。
  你个倭国小王居然也敢当着本王的面叫嚣?
  那种场面一定非常好看,
  光是想想,就觉得很刺激!
  第九一七章 通道
  朱翊钧慢慢地说着自己对倭国的构想。
  金学曾也慢慢地听着,努力的接收、消化、吸收。
  很快,他就意识到了,倭国对大明的确是很重要,必须要把一些东西甩到那里去。如果能把这些东西甩出去的话,大明肯定能轻装简行,这对大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金学曾的脸色也更加严肃了起来,静静地看着。
  显然这一次陛下把他找过来,还和他说这些,就是有意让他接手这件事,不然也不会让他千里迢迢的过来。
  朱翊钧说得口干舌燥,最后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又说道:“最开始的设想就是这些,剩下的事要继续仔细考虑。只不过这需要一步一步的走,朕准备叫他们分成几个大的步骤。”
  朱翊钧又指着地图说道:“首先是占领倭国的一部分土地,在这一部分土地上建立一个军事基地,同时扶持一些倭国的人。一方面让他们内部互相打,另一方面为我们争取发展的时间。”
  “除此之外,朕准备在朝鲜建一条后勤补给通道。”朱翊钧面容更加严肃了,沉声说道:“这一场战争暴露了我们后勤补给的严重缺点。”
  “陆地运输不但运量小,而且容易出事,也不一定能补给及时。所以海运运输将是未来的主流。”
  “朕准备沿朝鲜的海岸建立一条补给线,找到合适建立港口的地方建立一个大港口,顺便找到合适的地方建立军港。”
  闻言,金学曾再看着眼前地图上画的那几个圈,目光往后看了看,脸色变得有些古怪。
  陛下的说辞的确很有道理,但是挑选的地点好像有点多。关键问题是从这几个港口向后延伸就是朝鲜的腹地,大部分都是一些土地肥沃粮产丰富或是经济发达地区。
  如果在这些地区的外沿建立一个港口,将大大有利于这个地区的发展,同时也大大有利于外来商品从这个港口涌入进朝鲜。而且在用于军事作战的时候,也能快速占领朝鲜的经济产区。
  这些东西现在在大明基本不是什么秘密,只不过是流传于上层阶级中,能学到这些知识的人并不多。
  金学曾自然能学习到,他看到这一幕就知道皇帝想要干什么了。
  这是要通过军事和经济双重层面来控制朝鲜。
  文化上就不用说了,朝鲜本来就是在文化上高度依赖大明文字,官方的记载全都是用汉字,甚至官话也全都是汉话,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文化上的进一步依赖。
  如此一来,朝鲜就彻底被大明控制住了,比以前的程度要强得多。
  如果再在政策上进行一些倾斜的话,就能吸引大量朝鲜的人才,比如让他们去大明做官,或者加入大明的各行各业。
  等到适当的时候,朝鲜并入大明也不是什么难题。
  想到这里,金学曾直接说道:“陛下,是不是可以在倭国划分一个地方给朝鲜?或者让他们跟咱们一起到朝鲜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