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曲毕了,凤舞对着太后盈盈一福,浅笑道:“太后可有想听的曲子?”
  太后看这眼前的凤舞,轻言道:“近来想听一曲望江南。”
  凤舞盈盈福身,退到了太后,再出现,已经换上了一身宽袖别纱带白衫,手中多了一把木雕扇叶的木制小扇。清颜白衫,青丝墨染,彩扇飘逸,若仙若灵,水的精灵般仿佛从梦境中走来。天上一轮春月开宫镜,月下的女子时而抬腕低眉,时而轻舒云手,手中扇子合拢握起,似笔走游龙绘丹青,玉袖生风,典雅矫健。乐声清泠于耳畔,手中折扇如妙笔如丝弦,转、甩、开、合、拧、圆、曲,流水行云若龙飞若凤舞。
  舞姿一起,凤舞小巧的嘴唇唱道:“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太后含笑点头,看着笑意连连的众女,心中大感满足,可有一个,却是蹙着眉头,似是有些不耐烦。
  “蔻妃?若是不适,你且先回宫吧。”太后顿觉得培养的兴致被扫了大半,眼光瞥见纳兰蔻身后四处张望的青儿,更是觉得煞风景。
  “太后,望江南好,但京都已是江南,妾身想为太后献上一曲别有风味的‘予感’,我大靖战士出兵必奏气势如虹,战马萧萧的曲调。”纳兰蔻详做不耐许久,终成功的吸引了太后的目光,她在太后移驾戏阁是心生一计,总是可以低调不是长久之计,她要不出尽风头,也不要落花随流水。
  “哀家倒是忘了,蔻妃可是我大靖的巾帼英雄,你说的这曲调哀家还未听过,奏来听听。”听见纳兰蔻毛遂自荐,太后心中的不快被她压了下来,许了纳兰蔻的请求。
  纳兰蔻缓缓起身,恰到好处的微笑呈现于脸上..踩着碎步上了台阶站到了高台上,清泠的音色,对着凤舞道:“姑娘,可否叫乐师借琴一用?”
  音律这种东西,大多相通,纳兰蔻会弹琴,不会二胡,但如泣如诉的二胡曲子,能用琴来演奏,其效果不说,感觉又是不同。
  凤舞行了礼,对着台上一角的乐师道:“老柳,把你的琴给蔻妃娘娘吧。”
  那名叫老柳的乐师道了句是,就在另一名乐师的帮助下,搬出了琴与琴架子。
  纳兰蔻手抚过古琴,不禁赞叹:不愧是宫中之物,上好檀木质地,琴身雕龙纹凤,琴弦紧若游丝。
  “出阳关,雪满山,旌旗半卷入云端,孤城日落处,独坐莫凭栏,羌笛悠,故乡远。六钧弓,三尺剑,愿报国恩直斩楼兰,问君古来征战曾见几人还,空余红袖泣苍天。炊烟渺,烽烟长,长夜寒阶露成霜,霜落尽,朔雪飘,把酒问斜阳,斜阳无言坠穹苍。苍生恨,征人怆,怆然涕下哀我边城将,将兵一去曾记泪沾裳,裳在铁衣存人已丧,可怜陌上春闺梦犹长。”
  玉手轻挑银弦,双手在古琴上拨动着,琴声尖利,高昂,却不突兀。犹如无数烈马跑去,壮怀激烈………声音宛然动听,宛如天籁之音,过了许久,结束了这首曲子的弹奏,纳兰蔻缓缓站起身,对着台下众人一掬,道:“纳兰蔻献丑了。”说完对着一旁的凤舞微微颔首,下了高台。
  与柔雅的江南小调截然不同的风格,纳兰蔻一曲独特的沙场战歌赢得了所有人赞扬的目光,连边关都未去过的众女,第一次听见这样的战歌,这么不会对气势磅礴的曲调震惊。
  刘知容感觉到搭在她手臂的手在随着琴音抖动,心中一黯,自己怎么就是学不成琴艺,让二叔家的刘卿怜钻了空子。
  林睢儿想到那日在将军府,刘卿怜似乎是在向纳兰蔻讨教琴艺,一时之间,脑中浮想联翩。
  赵云谨听着金戈铁马的铮铮之音,双眼已经湿润。丽妃停下了无聊数腰间玉佩上坠子穗的动作,抬头紧紧盯着台上十指飞扬的纳兰蔻。
  常妃几不可闻的细哼一声,纳闷的肘着腮子,静妃用余光扫了一下两旁美人的反应后,陶醉的闭上了妩媚的双眼,任脑中思绪万千。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纳兰蔻这一世与那些战士一同守了四年,对他们思家卫国的情愫,最为理解,所以才能奏出这样恰如战场风萧萧兮的琴音。
  “哀家似是听到了金戈铁马之声,蔻妃的一手古琴,真是不错。”
  太后心中的不快一扫而空,她轻粘着纤长的紫金抹夜明珠粉末的护甲,赞道。
  如纳兰蔻这般的琴音,只有自己那个侄女可以比得上了,太后心想。
  如此高的评价,出自久染音律的太后脑中,已然是大靖最高的评价,刘卿怜擅长音律,太后常召其进宫抚琴,然太后最疼爱的,却是刘知容,纳兰蔻注意到从自己踏进微尘宫的那一刻,刘知容就不曾离开她的身边,坐在另多少人羡慕嫉妒的位置。
  “谢太后夸奖。”
  太后年龄不老,与众女相差也不过十多岁,没有人敢肆无忌惮的与太后说话,她们每说一句话,会再三考虑用词语气是否合适,每做一个动作,会考虑行为举止是否端庄静淑。被这样氛围包围的太后,整天一副威严闲人勿近的模样,累且不说,会腻。刘知容的进宫,太后才找到一点家族的归属感。
  纳兰蔻给她的感觉,动如脱兔、静如处子,沙场,她可以披荆斩棘,在自己面前,她可以静淑端庄如闺秀。太后不是第一次见纳兰蔻,先前在水榭殿,她便赞过她一次,那次,太后还记得她赞她英气,赞纳兰老匹夫会教女儿,却没发现原来驰骋沙场的纳兰蔻,也有如此静淑的一面,特别是这一手古琴,让她这个听惯了江南小调、靡靡之音的好音律者眼前一亮。有这样琴艺的,现如今,已是少有了。
  纳兰蔻迎上众人的目光,缓缓点头,回了自己的座位。
  一场插曲,就此告终。众女闷不作声,等着太后的发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