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吉 第10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哪怕柳氏三人对宋盼儿的出身有些诟病, 却在听了她的琵琶音之后都陷入了久久的沉寂。
  真正的乐道,那是能启迪人的智慧, 震撼人的心灵的, 若非如此, 宋盼儿也不值得长孙愉愉带她走了。
  良久后柳吹雪才叹了口气, “今日能听得宋姑娘的琵琶, 真是毕生无憾了。”
  长孙愉愉则道:“久未闻盼儿你的琵琶声, 却是比上一次还叫人惊艳, 假以时日,定然能得成大家。”
  这并非是说宋盼儿如今琵琶音不够好,只是以她的出身,想要得到天下人共同的赞誉,却要比别人好出五分、六分,乃至七八分才行。仅仅好上一两分却还不够让人叹服。
  说罢,长孙愉愉又对柳吹雪等人道:“四嫂、六嫂、七嫂,你们觉得聘请宋姑娘做咱们的客卿如何?”
  三人异口同声地道:“这真是求之不得。”
  若是长孙愉愉一上来就这样说,柳氏等人心里肯定不同意的,但宋盼儿以琵琶技压众人后,她们就叹服了。
  宋盼儿却没想到,长孙愉愉会以“客卿”待她,忙地谦逊。
  长孙愉愉道:“盼儿你别自谦了,我是醉心于你的琵琶才会将你要过来的,然则却不是要将你做侍女、侍姬,那样太埋没你了天赋才华了。男子有才的可以做客卿,女儿家也行啊。”
  如此一来,长孙愉愉在宁江的音社算是有了雏形了。她心里存着这样的念头,是从那次听了蔡氏姐妹的琴箫合奏后就有了,然则直到遇到宋盼儿之后,方才觉得可行。
  彼此志同道合,平日里又没什么太多的事儿做,柳氏等人又是真心喜爱音乐,爬山就再也不是桩苦差事了,反而乐得早起。
  这日曾氏一如既往地早起,她相公陆循也坐了起来,“还去爬山?”他原以为喜静恶动的曾可林是被逼无奈陪着华宁县主去汲泉的,但这十来日看下来,曾氏明显地变多了。
  脸上带笑的时候多了,人似乎突然就忙碌了起来,再无那种才女的孤傲自赏之气,对他么,则是……有点儿疏忽了。
  说不得男人都是贱皮子。以往他们夫妻关系冷淡,多是他晚上才回屋,曾氏有些怨气,日子久了矛盾多了,越发地疏离起来。现如今,曾氏没了怨气,再不关心他的日常,陆循又有点儿不习惯了。
  曾氏回头看了陆循一眼,伸手拿了件披风,“是呢,爬山让人精神好,山里头也清新。你再多睡会儿吧。”说罢,曾氏毫不留恋地就转身走了。
  长孙愉愉跟几位嫂嫂的交流可不止于音乐,朱慧兰已经到了宁江,开始帮她着手买地开布坊、染坊之类的事儿了。
  柳、周、曾都是南边儿几洲的世家大户,她们是嫁了人的妇人,对开源节流这些事儿比做姑娘的却是强了不少,彼此议论起来,都出点儿银子入股,人脉什么都是现成的,关系又近了不少。
  不止如此,柳氏等人还各自拉了平日里玩儿得好的友人,在音乐上志同道合的进来。譬如柳氏就拉上了嫁入陆家五房的卢晓婉,她是卢长钧的堂姐,周氏则是把陆家大房守寡在家的陆恒芳强行拉上了山。
  长孙愉愉略微考察了一下,柳氏和周氏还算靠谱,她可不是什么“破烂儿”都收的人。
  自然长孙愉愉的这些举动,都有人报到老太太跟前去。她听了只笑道:“也亏她想得出来。”
  老太太身边最得用的丫头云香道:“奴婢怎么觉得你老人家对华宁县主特别包容呢?”
  “怎么说?”老太太笑着问。
  “县主原是去山上汲泉煮茶的,如今煮茶倒是成了其次,却做起了别的事儿,还把四少夫人她们都拉去了,大半天的都在山上,有时候午饭时分都没下山,家里落下好多事儿,老太太你却一句话也没说的。”云香道。
  “哪里就落下许多事儿了,她们平日里本就闲着没什么事儿,人闲了容易滋事,屋子里也不太平,这段日子我瞧着各处都挺清净的。”老太太道。
  云香微微偏了偏头,“话虽如此,老太太你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上回县主才挨了打,她从小被晋阳公主眼珠似地捧着长大的,如今这般,她心里难道就没个结疤?”
  老太太知道云香是觉得长孙愉愉太乖巧了,有些不对劲儿。然则这是云香眼界所限制的缘故。“她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却不是个蠢材,若真是蠢材,我也就不用费心了。这位小县主心里亮堂着呢,是个能屈能伸的人物。”
  “这话怎么说啊?”云香问。
  “你说她挨了打,心里有怨气,可我看她那一笔字,却是中正平和,柔中带韧,写得也很上心,可见她是明事理的,知道我并非针对她这个人。做长辈的难道还能故意去还她们这些晚辈不成?”老太太道,“她心里明白了,可是拉不下脸来,所以就认认真真默写家训,我看了自己就明白她的心意了。”
  云香这才恍然,原来抄写家训的背后还藏着这许多弯弯绕绕。那服软的低头和宽容的接纳在几篇字里就“暗通曲款”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