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枝 第32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今朝,先帝建朝、重开科举时,这一桩改了。
  考卷糊名,谁敢在考卷上露出一丁半点自己的信息,就落榜了。
  规矩改了,考生们的习惯还在。
  毕竟,虽不能在批阅卷子时得个眼熟,但给自己累些好名声,也是一桩好事。
  兴许在以后等缺时,能得一份先机。
  谢羽亦频繁地出入诗会、学会,写诗词文章。
  年轻气盛,又要快些出头,策论的选题便也十分大胆。
  那时候,谢羽写了篇有关“先帝年间、吴王亲征南方的两府六州对朝廷的利弊”的文章。
  头一回拿出来,是在一次规模不大的小学会上,参与者不到十人。
  他当时想着,大伙儿切磋一番,也给他一些润色、修改的灵感,等完善之后,再在大场面上来论述。
  结果是,这日学会一散,他就被茶楼小二请到了楼上雅间。
  里头坐着一人。
  那人看起来应是没有到而立之年,一身常服,说他是文官,又似乎练过武,可要说武将,又显得太过儒雅。
  不自报家门,那人却问谢羽籍贯、师从何人,又与他探讨那篇文章。
  不过寥寥数语,谢羽颇受启发,想来此人先前在雅间里,很认真听了他们的学会。
  谢羽与他道谢,承诺回去后会再写一稿。
  那人却摇头:“记在心里就好,这篇文章也不要拿出来到处说了。”
  谢羽愣在了原地。
  他一瞬不瞬看着那人,不解缘由,他的眼神里全是不认同、不满意、不舒服等等等等。
  对方没有回避他的视线,很坦然:“以你的功底,只要发挥正常,应是榜上有名。先帝年间已是过去,今上登基四年,正是需要有识之士一展抱负之时,你不妨把目光放在大周今后的发展上。”
  说完这些,那人起身,拱了拱手离开了。
  谢羽一路追上去,见对方进了定国公府,才知那人是这科的主考林宣。
  他在胡同口站了很久。
  不理解、不甘心,但最后,也只能认了。
  能得主考官这么明确的指点,他若逆着来,定不会有什么好事。
  那篇文章观点,至此收了起来。
  直到他金榜题名,考中进士后,谢羽与林宣熟悉许多。
  有一回,他私下问过林宣,当初为何给出那样的建议,林宣笑笑没有给他答案。
  可是,谢羽一直记得,那日雅间里,雅间里,林宣让他莫要再写那些文章时,对方那坦然又坚持的样子。
  一晃近二十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