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路(科举) 第94节(3 / 4)
“哎哟,那你们可是要发达啦。”
隔壁老板心里头这个酸的哟,这沈家老大带着爹娘去了京都还不够,还要把兄弟们也带过去。
说到这儿他不由得又凑到前头看了眼,问起沈仲康来:“你家三弟不过去呀?”
沈仲康刚要说话,沈叔常听见了,自个儿就过来了,笑着道:“阿叔啊,老家毕竟是要留着人照看田地的嘛,再说了,我家媳妇儿再过一个月就要生了,也不方便呐。”
“这样哦。”隔壁老叔点了点头,用壶嘴喝了口茶,眼里还是羡慕,摆了摆手要回自家店里,不然越看越酸:“行,你们忙,你们忙。”
“老叔慢走啊。”
赵氏又招呼了一句。
……
终于,在沈伯文这边把该办的事都办妥之后,二房一家子也总算是紧赶慢赶地赶到了京都。
父母兄弟之间久别重逢,自是高兴得很,就连沈苏也被谢之缙陪着一道回了娘家。
就连周如玉许久没见到赵氏这个妯娌,如今再见,倒也很是亲切,坐在一处说了不少话。
赵氏的大大咧咧倒是没变,不过见了大嫂,还有贵气得都有点儿不敢认了的小妹,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儿没底。
大嫂还好,上一回来给小妹送亲的时候,就已经见识过了。
可小妹这嫁过去才多长时间啊,变化也太大了。
“小妹原先在闺中就长得好,这一打扮起来,我倒是不敢认了。”
赵氏看了沈苏一眼又一眼,心中还是暗暗称奇,不由得道。
自家的饭桌上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她这般说话,家人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沈苏闻言便笑了,嗔了在一边看热闹的大嫂一眼,才开口道:“这是二嫂埋汰我呢,我还是那个我,有什么不敢认的。”
其他人也笑了起来。
大家伙儿聚完的第二日,沈伯文便与自家娘子一道,领着二弟和二弟妹,去了长安街上拜托吴大老爷替沈家寻好的店面。
赵氏刚到了门口就惊讶起来,不由得道:“这个门面,可比我们县上的那家要大啊……”
沈仲康瞧着也是,不过他不善言辞,只沉默地点了点头。
沈伯文笑了笑,让唐阔上前打开门,“二弟和二弟妹进去看看。”
这可是自家以后做生意的地方,赵氏闻言就哎了一声,然后带着自家男人走了进去。
沈伯文落在后面,同周如玉一道。
总而言之,沈仲康与赵氏对这家店面都满意至极,除了后院有点儿小,没带几间房子之外,几乎挑不出任何毛病。
不过他们也能理解,毕竟京都的地界,寸土寸金。
再说了,从三元巷到长安街,隔得也不远,走路也只要一炷香的时间,他们也不用住在店里,要那么多间房间也没什么用,有能当库房和柴房的地方就足够了。
再翌日,沈伯文又带着二房夫妻俩与两个小侄子,去了提前说好的私塾,送上束脩礼,才把两个侄子的入学也给办好。
这间私塾,并非谢家族学,而是谢之缙推荐的另一家略有薄名的私塾。 ↑返回顶部↑
隔壁老板心里头这个酸的哟,这沈家老大带着爹娘去了京都还不够,还要把兄弟们也带过去。
说到这儿他不由得又凑到前头看了眼,问起沈仲康来:“你家三弟不过去呀?”
沈仲康刚要说话,沈叔常听见了,自个儿就过来了,笑着道:“阿叔啊,老家毕竟是要留着人照看田地的嘛,再说了,我家媳妇儿再过一个月就要生了,也不方便呐。”
“这样哦。”隔壁老叔点了点头,用壶嘴喝了口茶,眼里还是羡慕,摆了摆手要回自家店里,不然越看越酸:“行,你们忙,你们忙。”
“老叔慢走啊。”
赵氏又招呼了一句。
……
终于,在沈伯文这边把该办的事都办妥之后,二房一家子也总算是紧赶慢赶地赶到了京都。
父母兄弟之间久别重逢,自是高兴得很,就连沈苏也被谢之缙陪着一道回了娘家。
就连周如玉许久没见到赵氏这个妯娌,如今再见,倒也很是亲切,坐在一处说了不少话。
赵氏的大大咧咧倒是没变,不过见了大嫂,还有贵气得都有点儿不敢认了的小妹,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儿没底。
大嫂还好,上一回来给小妹送亲的时候,就已经见识过了。
可小妹这嫁过去才多长时间啊,变化也太大了。
“小妹原先在闺中就长得好,这一打扮起来,我倒是不敢认了。”
赵氏看了沈苏一眼又一眼,心中还是暗暗称奇,不由得道。
自家的饭桌上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她这般说话,家人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沈苏闻言便笑了,嗔了在一边看热闹的大嫂一眼,才开口道:“这是二嫂埋汰我呢,我还是那个我,有什么不敢认的。”
其他人也笑了起来。
大家伙儿聚完的第二日,沈伯文便与自家娘子一道,领着二弟和二弟妹,去了长安街上拜托吴大老爷替沈家寻好的店面。
赵氏刚到了门口就惊讶起来,不由得道:“这个门面,可比我们县上的那家要大啊……”
沈仲康瞧着也是,不过他不善言辞,只沉默地点了点头。
沈伯文笑了笑,让唐阔上前打开门,“二弟和二弟妹进去看看。”
这可是自家以后做生意的地方,赵氏闻言就哎了一声,然后带着自家男人走了进去。
沈伯文落在后面,同周如玉一道。
总而言之,沈仲康与赵氏对这家店面都满意至极,除了后院有点儿小,没带几间房子之外,几乎挑不出任何毛病。
不过他们也能理解,毕竟京都的地界,寸土寸金。
再说了,从三元巷到长安街,隔得也不远,走路也只要一炷香的时间,他们也不用住在店里,要那么多间房间也没什么用,有能当库房和柴房的地方就足够了。
再翌日,沈伯文又带着二房夫妻俩与两个小侄子,去了提前说好的私塾,送上束脩礼,才把两个侄子的入学也给办好。
这间私塾,并非谢家族学,而是谢之缙推荐的另一家略有薄名的私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