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亿万美元保姆 第41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祖辈的奋斗使得他们能过着优渥的生活,别人听到他们的姓就会吹捧他们,这给他们造成了一些盲目自大;但也因为生活优渥,他们的性情都很是天真,自大也不怎么令人厌恶,没有被生活毒打过的人大抵都会如此,其中以被杰姬保护的极好的卡罗琳约翰姐弟为最。
  今后要做什么呢?选择很多,多得不得了,肯家自己就有一大堆筹款委员会之类的机构,肯家人几乎人人都在家族里的这种机构里挂职,主要是慈善基金;卡罗琳约翰姐弟都是肯尼思总统博物馆的筹款委员会的委员,每年至少要去几次参加筹款晚会或拍卖之类。
  她人还没去aclu实习,已经有人询问她毕业后是否愿意去aclu工作,aclu的总部在纽约,她可以去纽约总部,或者去华盛顿分部。鲁斯·金斯伯格用了十年时间做到aclu首席律师,她也想花个十年时间,试试看是否能做到首席律师。
  不过不管什么选择,都不会有在家里当家庭主妇的选项。这是她早就郑重的对肯尼思说了的,他也很乖巧,说他想都没想过要她待在家里当家庭主妇。
  他俩谈了很多问题,婚前婚后的问题都谈过了,愉快的达成共识。肯尼思不知道怎么搞的,说的话都是她想听的,他不是会察言观色的那种男人,备受宠爱的孩子从小就只知道“我想要”,压根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顶多会看看亲妈的脸色,但亲妈也是要把他宠上天的那种。所以他是怎么看出来她的想法的?
  真的很令人高兴。
  他说起来比她大八岁,多了八年的阅历;而她……说实话,她前世的阅历并不多,懂的知识不少,但要论揣摩他人,她还是个小白,比不上肯尼思。
  她也很奇怪,肯尼思这样的男人在国会大厦到底怎么混的如鱼得水的?他以前不肯从政,是觉得政治很黑暗,正直又诚恳的男人受不了这些。但现在他会认为,如果连他这样有着父亲和叔叔们铺好的路的人都不肯为了创造清明的国家而努力,那还谈什么“希望”呢?
  就……算是开窍晚吧。
  果然教育层次不一样,她接受的是中国式的通才教育,教你屠龙术,但实际上没有教你“如何成为屠龙勇者”;肯尼思接受的教育则是“如何成为屠龙勇者”,他甚至可以随时询问曾在肯尼思内阁担任高级行政官员的那些政界大牛,这一点她远远不如。
  不如他……也没关系,不介意的啦,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每个人得到的东西也不一样,他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她也是。
  *
  早春三月,费城郊外没有那么多楼房,风比较大,但风也已经不是刺骨的寒风了。别墅有前院后院,前院草坪,错落有致的种着许多欧洲月季、中国月季、郁金香,还用藤本蔷薇建造了花墙,等到花期一定繁花锦簇,十分美丽。
  后院有室外泳池,有儿童游乐区,只是现在儿童游乐区还没有安装什么游乐设施。要按照她的想法,一定要一个木制的滑梯,一个玩沙的沙坑,还有——一个溜旱冰的场地,最好再有一个迷宫。
  她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的东西、不曾体验过的快乐,都想让她的孩子得到。
  *
  女孩子们醒了。
  南希先给米凯拉换了纸尿裤,穿好衣服,再帮双胞胎穿好衣服和鞋子,带她们下楼。管家已经提前带队过来,别墅内外井然有序,厨师给孩子们做了好几种布丁,女孩子们这会儿又忘了妈妈,兴高采烈的吃着布丁。
  女孩子很可爱,叽叽喳喳的,很多话,双胞胎总是互相接话,卡拉说第一句,玛丽娅就能接上第二句,就像……心有灵犀。也许这就是双胞胎特有的那种“心灵感应”,以前……
  不能想。
  张文雅也吃了一份布丁。
  这间别墅很大,殖民时代风格,经过多次加盖,被房地产商买入后,又经过整体的改造,如今是一栋有六间卧室的大house,后院还有一栋给管家和家政服务员居住的两层的附属楼,附带周边两公顷的土地。
  之前买房的时候他俩就来过,她想在附近再买些地皮,盖一间马厩。费城郊外有马场,但她不太想总是被人围观,偶尔也需要在自己的私密地盘放松一下。
  她现在对于钱能买到什么已经有点懂了:几乎什么都能买到。有钱人最能得到虚荣心满足的压根不是什么被导购鄙视“买不起别看”然后甩出无限额黑卡狂买百万,真正的有钱人不在意这个。一个电话就能让品牌送货上门,怎么会存在被导购鄙视的可能呢?就算要去门店享受一下被导购服务的乐趣,也是熟门熟路的指哪点哪:这个这个这个和那个,我全要。
  成为名人后张文雅最大的感触是,几乎所有人都对她笑脸相迎,法学院的教授也不例外;随便去逛什么小店,几乎人人都认识她;拍她马屁的人多不胜数,人人都想让她高兴。在中国也是,自从《哈佛女孩张文雅》一跃成为销售榜第一之后,出版社方面简直拿她当金宝宝一样供着,吃最好的,住最好的,就是忙到没空出去玩,这一点不太好。
  作者有话说:
  *小肯的遗嘱也挺有意思,只给卡洛琳留了他们翠贝卡的公寓,和公寓里他的私人物品,以及如果他俩有孩子的话,孩子的抚养权和监护权,没有提到现金如何分配;其他房产之类应该是全放在信托基金里,留给姐姐卡罗琳和卡罗琳的孩子们,可能包括现金。
  *他95年开始办杂志,投资商给了5年2000万美元,不太清楚是否分期给付,到99年这笔投资就支付完了;盈利应该是有,但可能是没有达到投资商的预期,所以当时他在找另一个投资商。一开始杂志是不定期或双月刊,后来很快改成月刊,最高发行量现在查不到了,迷弟在书里提到好像是98、99年每期还能有50万册的销量,这个销量相当不错,是有盈利的。
  *中国做一本文字类的杂志每期能卖3万本就能保本。时尚类的销售数字肯定要高,但我没做过,不知道几万保本。《乔治》是文字类时政杂志,多算一点,每期卖10万本也肯定保本。
  第458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