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契约夫妻 第182节(3 / 4)
所以他赶紧出去,把老叶请了进来。
陈凝这时正忙着给一位中年男患者把脉,看到老叶进来,客气地跟他点了下头,便收回视线,专心品着指下的脉像。
这个男患者的脸上泛着油光,像是洗不干净似的,还长着一些疙瘩,一看就是油性皮肤。
陈凝把完脉之后问他:“你胃口怎么样?”
那男人听她这么问,不禁面露痛苦之色,说:“可别提了,我是在公社食堂工作的,现在我中午一进食堂,闻着那菜味都恶心,更别提吃了。不管吃多好吃的东西,我都觉得嘴上没味。”
“就好像什么呢…”他回忆着,然后他想了起来,接着说:“就好象夏天天太热了,然后就没了胃口一样,对什么好吃的都提不起劲来,连筷子都懒得动。”
陈凝点了点头,这种症状与她切到的脉像倒是一致,算得上是脉证相符。
她又问:“爱出汗吗?身上感觉热不热?”
那男人忙说:“爱出汗,总是出汗,早上穿的衣服是干的,到晚上回家的时候,里边的衣服都潮了。身上也热,热烘烘的不太舒服。然后平时心里烦得不行,反正挺不舒服的。倒也没什么大病,但就是挺难受,我就想治治。”
陈凝又问了几个问题,然后点头告诉他,说:“你这个油性皮肤,怎么洗都这样,还有你嘴上没味,出汗发热,这都是同一种原因引起的症状,就是个阳明热证,用白虎汤来治就可以了。”
“如果你这病不治,继续发展下去,也许你会生口疮,会有牙疼或者其他不适,具体怎么发展视各人体质不同也会有所不同。早点服药,把阳明热证用清法清下去,也就好了,食欲也会跟着上来。”
中年男患者听了,不仅觉得稀奇,惊讶地说:“我总觉得脸上油乎乎的,挺烦的,怎么洗都没用。没想到这也算是病啊?”
陈凝点头:“当然,皮肤上的很多问题都是身体内疾病的反应。”说着,她就开始开药,这个药方中,石膏是主药,她一次性给开了30克。
她写药方时,对面的卫大夫也在看。他这时候跟刚来时的心态已经不一样了,他现在就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在认真听陈凝讲话。
陈凝讲的每一句话他事后都会认真回想,这两天的时间里,他觉得以前苦思良久的一些问题已经从陈凝这里得到了答案,所以他更愿意跟陈凝学下去了。
刚来的时候他还不情愿,现在他却恨不得陈凝能在卫生院多待几天。
他知道这次陈凝给这男患者开的药方是白虎汤,这副药在临床上是很常用的,可以用来清阳明之热,用于还未变为阳明腑实证的情况下。是中医治法中“清法”的主要方剂之一。
但是,他觉得陈凝这个石膏的量开的真的挺大的,也没有人具体教过他该开多少,他只是觉得,这味药是矿物类药,性大寒,可以清热除烦,他觉得这个药的寒凉之性挺强的,不应该开太多。如果是平时让他来开的话,他一般都是开9克或者10克这样子。
这时陈凝似乎料到了他在想什么,竟主动跟他说:“白虎汤是用来清阳明热的经典方剂,石膏是这副药方中的君药,需要重用。张仲景使用量多的时候曾用到了一斤,当然他这个一斤指的是东汉时期的一斤,跟现代的一斤不一样,只相当于现代的200克。我们现在在临床上一般是用30克以上,有时候甚至会用到100克或者150克。”
“这味药可以用托法将热邪透达到体外,需要用足。量少了效果不好,甚至会无效。”
这回卫大夫没有提出任何异议,点了点头就表示他记住了。
赖万军和老叶坐的地方离陈凝他们不远,自然都听到了陈凝说的话。他们虽然听不懂这些专业知识,但他们都觉得陈凝在给人看病时很老练,给人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那个架势,很像是个有多年经验的白胡子老大夫。
可陈凝还这么年轻,是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跟白胡子老大夫之间的对比实在是太强烈,这么一想竟有些滑稽的喜感。
老叶看着陈凝沉稳地跟那中年男患者交待服药时的注意事项,便朝着赖万军笑了下,看样子也觉得这姑娘挺有趣。
他们俩又等了一会儿,终于轮到了老叶看病。这时候老叶其实已经开始不舒服了。
但他意志力比较强大,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所以陈凝那边朝着他们俩招手时,他淡定地站了起来,坐到陈凝斜对面时也稳稳地,不像其他患者那样动不动就愁眉苦脸,或露出痛苦之色。
陈凝先打量了他一眼,便问老叶:“身上肿了?”
老叶吃惊地看了她一眼,然后点头:“对,有点肿了,说不清怎么回事。去过大医院,大夫给开了利尿药,但是没有明显效果。”
陈凝已看过他的脸,又看了看他的四肢,然后就问他:“小便情况如何,跟平时比是差不多还是少了?”
老叶摇头:“少多了,就是便不出来。” ↑返回顶部↑
陈凝这时正忙着给一位中年男患者把脉,看到老叶进来,客气地跟他点了下头,便收回视线,专心品着指下的脉像。
这个男患者的脸上泛着油光,像是洗不干净似的,还长着一些疙瘩,一看就是油性皮肤。
陈凝把完脉之后问他:“你胃口怎么样?”
那男人听她这么问,不禁面露痛苦之色,说:“可别提了,我是在公社食堂工作的,现在我中午一进食堂,闻着那菜味都恶心,更别提吃了。不管吃多好吃的东西,我都觉得嘴上没味。”
“就好像什么呢…”他回忆着,然后他想了起来,接着说:“就好象夏天天太热了,然后就没了胃口一样,对什么好吃的都提不起劲来,连筷子都懒得动。”
陈凝点了点头,这种症状与她切到的脉像倒是一致,算得上是脉证相符。
她又问:“爱出汗吗?身上感觉热不热?”
那男人忙说:“爱出汗,总是出汗,早上穿的衣服是干的,到晚上回家的时候,里边的衣服都潮了。身上也热,热烘烘的不太舒服。然后平时心里烦得不行,反正挺不舒服的。倒也没什么大病,但就是挺难受,我就想治治。”
陈凝又问了几个问题,然后点头告诉他,说:“你这个油性皮肤,怎么洗都这样,还有你嘴上没味,出汗发热,这都是同一种原因引起的症状,就是个阳明热证,用白虎汤来治就可以了。”
“如果你这病不治,继续发展下去,也许你会生口疮,会有牙疼或者其他不适,具体怎么发展视各人体质不同也会有所不同。早点服药,把阳明热证用清法清下去,也就好了,食欲也会跟着上来。”
中年男患者听了,不仅觉得稀奇,惊讶地说:“我总觉得脸上油乎乎的,挺烦的,怎么洗都没用。没想到这也算是病啊?”
陈凝点头:“当然,皮肤上的很多问题都是身体内疾病的反应。”说着,她就开始开药,这个药方中,石膏是主药,她一次性给开了30克。
她写药方时,对面的卫大夫也在看。他这时候跟刚来时的心态已经不一样了,他现在就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在认真听陈凝讲话。
陈凝讲的每一句话他事后都会认真回想,这两天的时间里,他觉得以前苦思良久的一些问题已经从陈凝这里得到了答案,所以他更愿意跟陈凝学下去了。
刚来的时候他还不情愿,现在他却恨不得陈凝能在卫生院多待几天。
他知道这次陈凝给这男患者开的药方是白虎汤,这副药在临床上是很常用的,可以用来清阳明之热,用于还未变为阳明腑实证的情况下。是中医治法中“清法”的主要方剂之一。
但是,他觉得陈凝这个石膏的量开的真的挺大的,也没有人具体教过他该开多少,他只是觉得,这味药是矿物类药,性大寒,可以清热除烦,他觉得这个药的寒凉之性挺强的,不应该开太多。如果是平时让他来开的话,他一般都是开9克或者10克这样子。
这时陈凝似乎料到了他在想什么,竟主动跟他说:“白虎汤是用来清阳明热的经典方剂,石膏是这副药方中的君药,需要重用。张仲景使用量多的时候曾用到了一斤,当然他这个一斤指的是东汉时期的一斤,跟现代的一斤不一样,只相当于现代的200克。我们现在在临床上一般是用30克以上,有时候甚至会用到100克或者150克。”
“这味药可以用托法将热邪透达到体外,需要用足。量少了效果不好,甚至会无效。”
这回卫大夫没有提出任何异议,点了点头就表示他记住了。
赖万军和老叶坐的地方离陈凝他们不远,自然都听到了陈凝说的话。他们虽然听不懂这些专业知识,但他们都觉得陈凝在给人看病时很老练,给人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那个架势,很像是个有多年经验的白胡子老大夫。
可陈凝还这么年轻,是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跟白胡子老大夫之间的对比实在是太强烈,这么一想竟有些滑稽的喜感。
老叶看着陈凝沉稳地跟那中年男患者交待服药时的注意事项,便朝着赖万军笑了下,看样子也觉得这姑娘挺有趣。
他们俩又等了一会儿,终于轮到了老叶看病。这时候老叶其实已经开始不舒服了。
但他意志力比较强大,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所以陈凝那边朝着他们俩招手时,他淡定地站了起来,坐到陈凝斜对面时也稳稳地,不像其他患者那样动不动就愁眉苦脸,或露出痛苦之色。
陈凝先打量了他一眼,便问老叶:“身上肿了?”
老叶吃惊地看了她一眼,然后点头:“对,有点肿了,说不清怎么回事。去过大医院,大夫给开了利尿药,但是没有明显效果。”
陈凝已看过他的脸,又看了看他的四肢,然后就问他:“小便情况如何,跟平时比是差不多还是少了?”
老叶摇头:“少多了,就是便不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