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带着幼弟出嫁后 第34节(3 / 4)
正是晌午休息时, 坝场的大槐树下, 邵振国正眉飞色舞地跟没能亲眼见到早上那一幕的社员们做“实况转播”。
“你们是没看到, 我爸那一记硬拳头下去, 那姓马的臭狗屎立马龇牙咧嘴地见了红,大队长把我爸拉住时, 那姓马的还叫嚣着,给我们扣上攻击革命干部、攻击人民政权的帽子呢!”
“还说什么要去公社找武装部部长、找公安特派员告我爸,抓我爸去斗争劳改,啧,就他那怂样,也不撒泡狗尿照照自己几斤几两, 当我们队是他们九队那群软脚虾呢,想打整我爸, 也要看他有没有那个本事!”
陆世平赶紧积极响应起好兄弟来。
“对!我们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 可不是像他一样被吓唬大的,他们要是真敢来, 不用队长出马,我们一人一句忆苦思甜痛陈家史,就能让他们气昂昂来,灰溜溜滚回去!”
当然,有和邵振国陆世平一样胆大气冲的,自然也有那胆子比较小的,心里还是存了几分担忧。
“说是这么说,但我听说,支书走的时候,脸黑得像是要下冰雹呢,还说我们队要是完不成今年的粮食任务,影响到大队的粮食总产量,后果自负呢,这振洲媳妇到底靠不靠谱啰,这万一……”
“万一啥子万一?我觉得振洲媳妇说的话就挺靠谱的,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刻刻(刻度),过了这个刻刻,乱干蛮干,才是不靠谱,就像老子,就能挑一百多斤的担子,你硬是把两百多斤的担子往老子身上压,这不是想压死老子嘛!”
“哈哈哈!干筋棒儿你这话说得倒是蛮有道理,可不就是如此嘛!”
某个年纪较大的吃瓜群众,笑嘻嘻地发表完意见,觉得好像说的深度不够,脑壳转了转,赶紧又添了个例子。
“就像当年大炼钢铁,凡是铁的东西,不管能烧不能烧,全都扔到炉子里头烧,结果却是割卵子敬神,人遭了大罪,神却没有敬成,唉!”
他这话说完,现场不由地瞬间静默下来,邵振国他们这群年轻人虽然当时年纪小,但对这段历史同样刻苦铭心,那种每天饿得心慌的感觉,如今想来,依然不好受啊!
好几声长长的叹息后,众人再次八卦起来。
“对了,我听说,方支书原本还提议,让队长从我们各户家里拿种子,补足缺口呢,真有这么回事啊?”
陆世平同仇敌忾地猛点头,再次充当起“发言人”来。
“可不就是有嘛,亏他想得出来,切!不过,照样被长弓叔拒了,说他身为队长,不能为乡亲们分解忧愁,眼睁睁看着大家伙吃穷受苦,心里早就愧死了,做不来从社员嘴里抠粮食的缺德事,你们是没看到,方支书当时那张脸哟!”
“嗯,我也瞧见了,方支书当时气得,要是有张桌子,定能被他锤烂了,后来,还是蹲点的梁干部也说这样做不好,方支书才悻悻地做了罢!”刘天贵在陆世平后头补充道。
“这么听起来,那梁干部还蛮不错的嘛,还晓得帮我们说话。”
这话刚落,好多人就赞同着点点头,乡下人很多时候就是如此淳朴,不过,邵振国却是不置可否地轻嗤了一声。
“都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外表一本正经,背地里给人下烂药的,多了去了,之前那姓郭的,不就是如此,谁知道这梁的干部,到底是真红心,还是藏着颗黑心假惺惺作戏呢!”
同一时间,正被邵振国腹诽不知一颗心到底是“红”是“黑”的梁荣志,也正颇有兴致地和陈兴义打听月湾队当年借粮的事情。
他也看出来了,比起方奇宝,陈兴义显然是和邵长弓有几分交情的,而且方奇宝如今还在气头上呢,和他打听月湾队的事情,无异于火上浇油。
陈兴义皱着一张黑黢黢的糙脸,长长地叹了口气,也是满脸的无奈。
“这事啊,都过去五年了,没想到这头倔驴还放在心上呢!你也知道,我们大队的田,都是由第三号支干渠供水,要先流过前进大队和新竹大队以后,才能流入我们队的稻田。那年雨水少,水流到我们这边时,就已经不剩下多少了,六队人户少,田地也孬,产量一直上不去,那年就更惨了,好多田地直接就绝了收。”
“邵长弓当时没办法,只能来大队借粮,被支书回了!我当时还是大队的保管员,管着大队的公款现金和集体仓房的存储粮,其实也了解大队的难处,大队仓房里的粮也不多了,但各生产队都在盯着呢,就等着邵长弓这个刺头儿从大队运回粮,就一窝蜂冲过来借,所以,没人敢开这个口子。”
“邵长弓走的时候脸色很不好,没想到只过了短短一天,他竟然带着人,挑了二十几担的粮食回来,而且还都是稻子,穿村过镇不遮不掩的,彻底把大家伙都给震住了!”
“队里当初怕他在外头做了啥不该做的事,赶紧过去调查,他才扯着嘴角子,不阴不阳地说,大队不愿借粮给他们队,他总不能看着自己的社员饿死吧,就想带人去县里掏粪,粪没掏着,却是老天开眼,掏到了他侄娃儿邵振洲的战友……”
*
邵长弓当年遇到钟庆华,说起来也是巧合,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善缘,而且,结起这份善缘的“东东”,它还非常之有味道,虽然臭崩崩的,却是这年月农村人眼里的“宝贝疙瘩”。
莫得错,它,就是被誉为“庄稼一枝花”的粪肥。 ↑返回顶部↑
“你们是没看到, 我爸那一记硬拳头下去, 那姓马的臭狗屎立马龇牙咧嘴地见了红,大队长把我爸拉住时, 那姓马的还叫嚣着,给我们扣上攻击革命干部、攻击人民政权的帽子呢!”
“还说什么要去公社找武装部部长、找公安特派员告我爸,抓我爸去斗争劳改,啧,就他那怂样,也不撒泡狗尿照照自己几斤几两, 当我们队是他们九队那群软脚虾呢,想打整我爸, 也要看他有没有那个本事!”
陆世平赶紧积极响应起好兄弟来。
“对!我们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 可不是像他一样被吓唬大的,他们要是真敢来, 不用队长出马,我们一人一句忆苦思甜痛陈家史,就能让他们气昂昂来,灰溜溜滚回去!”
当然,有和邵振国陆世平一样胆大气冲的,自然也有那胆子比较小的,心里还是存了几分担忧。
“说是这么说,但我听说,支书走的时候,脸黑得像是要下冰雹呢,还说我们队要是完不成今年的粮食任务,影响到大队的粮食总产量,后果自负呢,这振洲媳妇到底靠不靠谱啰,这万一……”
“万一啥子万一?我觉得振洲媳妇说的话就挺靠谱的,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刻刻(刻度),过了这个刻刻,乱干蛮干,才是不靠谱,就像老子,就能挑一百多斤的担子,你硬是把两百多斤的担子往老子身上压,这不是想压死老子嘛!”
“哈哈哈!干筋棒儿你这话说得倒是蛮有道理,可不就是如此嘛!”
某个年纪较大的吃瓜群众,笑嘻嘻地发表完意见,觉得好像说的深度不够,脑壳转了转,赶紧又添了个例子。
“就像当年大炼钢铁,凡是铁的东西,不管能烧不能烧,全都扔到炉子里头烧,结果却是割卵子敬神,人遭了大罪,神却没有敬成,唉!”
他这话说完,现场不由地瞬间静默下来,邵振国他们这群年轻人虽然当时年纪小,但对这段历史同样刻苦铭心,那种每天饿得心慌的感觉,如今想来,依然不好受啊!
好几声长长的叹息后,众人再次八卦起来。
“对了,我听说,方支书原本还提议,让队长从我们各户家里拿种子,补足缺口呢,真有这么回事啊?”
陆世平同仇敌忾地猛点头,再次充当起“发言人”来。
“可不就是有嘛,亏他想得出来,切!不过,照样被长弓叔拒了,说他身为队长,不能为乡亲们分解忧愁,眼睁睁看着大家伙吃穷受苦,心里早就愧死了,做不来从社员嘴里抠粮食的缺德事,你们是没看到,方支书当时那张脸哟!”
“嗯,我也瞧见了,方支书当时气得,要是有张桌子,定能被他锤烂了,后来,还是蹲点的梁干部也说这样做不好,方支书才悻悻地做了罢!”刘天贵在陆世平后头补充道。
“这么听起来,那梁干部还蛮不错的嘛,还晓得帮我们说话。”
这话刚落,好多人就赞同着点点头,乡下人很多时候就是如此淳朴,不过,邵振国却是不置可否地轻嗤了一声。
“都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外表一本正经,背地里给人下烂药的,多了去了,之前那姓郭的,不就是如此,谁知道这梁的干部,到底是真红心,还是藏着颗黑心假惺惺作戏呢!”
同一时间,正被邵振国腹诽不知一颗心到底是“红”是“黑”的梁荣志,也正颇有兴致地和陈兴义打听月湾队当年借粮的事情。
他也看出来了,比起方奇宝,陈兴义显然是和邵长弓有几分交情的,而且方奇宝如今还在气头上呢,和他打听月湾队的事情,无异于火上浇油。
陈兴义皱着一张黑黢黢的糙脸,长长地叹了口气,也是满脸的无奈。
“这事啊,都过去五年了,没想到这头倔驴还放在心上呢!你也知道,我们大队的田,都是由第三号支干渠供水,要先流过前进大队和新竹大队以后,才能流入我们队的稻田。那年雨水少,水流到我们这边时,就已经不剩下多少了,六队人户少,田地也孬,产量一直上不去,那年就更惨了,好多田地直接就绝了收。”
“邵长弓当时没办法,只能来大队借粮,被支书回了!我当时还是大队的保管员,管着大队的公款现金和集体仓房的存储粮,其实也了解大队的难处,大队仓房里的粮也不多了,但各生产队都在盯着呢,就等着邵长弓这个刺头儿从大队运回粮,就一窝蜂冲过来借,所以,没人敢开这个口子。”
“邵长弓走的时候脸色很不好,没想到只过了短短一天,他竟然带着人,挑了二十几担的粮食回来,而且还都是稻子,穿村过镇不遮不掩的,彻底把大家伙都给震住了!”
“队里当初怕他在外头做了啥不该做的事,赶紧过去调查,他才扯着嘴角子,不阴不阳地说,大队不愿借粮给他们队,他总不能看着自己的社员饿死吧,就想带人去县里掏粪,粪没掏着,却是老天开眼,掏到了他侄娃儿邵振洲的战友……”
*
邵长弓当年遇到钟庆华,说起来也是巧合,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善缘,而且,结起这份善缘的“东东”,它还非常之有味道,虽然臭崩崩的,却是这年月农村人眼里的“宝贝疙瘩”。
莫得错,它,就是被誉为“庄稼一枝花”的粪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