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第70节(2 / 4)
阴阳家、道家、墨家……都来凑这个热闹了。
姜国俨然成了第二个郑国,再熏陶个十几年,姜国都邑估计遍地都是读书人。
【这下不用愁人才了,一家偷几个应该就够用了。】
【就是有点担心他们夹带私货。】
【怕什么,谁还能没点自己的小心思呢,只要控制好主流思想就行,咱们也不能遏制其他学说的发展。】
姜蓁暗中观察了一下,发现诸位大佬收的多是姜国子弟,隐身一段时间之后,就体贴大方的给大家伸出援手。
“诸位先生需要识字的教材吗?太女府可以提供大学里用的教材。只需要成本价。”
“竹纸也能酌情提供一批,但这纸的去处要受监管。”
“或者各家想把自己的著作印刷成册,太女府也是支持的,只要内容不违反姜国的原则。”
姜蓁承诺其他东西还好,但等她承诺给大家印书的时候,刘如和赵青竹就不淡定了。
赵青竹连和刘如别苗头的心思都没了,心里暗暗想道:合着自己的竞争对手不止儒家,而是诸子百家,那他还和儒家斗个什么劲?还不如两家联手,把其他人摁下去呢!
第72章 棉布出现
姜蓁一说到印书,各家的人才都支棱了起来。
他们巴巴的赶到都邑来,图的不就是那几张纸吗,只是之前没机会和姜蓁畅聊,所以只能默默的跟法家和儒家的人学,先在都邑办私学,把名声打出去之后,再来找姜蓁。
现在姜蓁主动递橄榄枝,所有人都拿着自家的著作找上门来了。
而且临近姜蓁的生辰,大家上门都还带了礼物。
“太女曾说收礼不收贵重的,只收稀奇的。所以我今日给太女送来了一盒柿子饼,这是我老家那边的美食,公主可以尝尝……”
“这是我才卫国带来的巴山茶,可当菜食,也可当药饮……”
【这茶不错,可以多多的人工培育,以后有大用处。】
【现在的人都不爱喝茶,但上行下效,只要阿蓁开始喝,其他人也会跟着喝的。】
【茶再不好喝,也比前两天某位官员送来的超级大鳖好吧。河里到处都是鳖,他送的那只鳖除了大点,有什么稀奇的。】
蓝河公主巨富是出了名的,大家给她送礼从来也不敢斗富,而是精心挑选姜国都邑比较少见的。
要是收到了自己喜欢的礼物,姜蓁也不会吝惜自己的赏赐,以待下一次别人再给她送好东西。
柿子饼姜蓁不会给奖励,但茶是必须要给的。
这段时间上门的都是文人,所以姜蓁直接把府里印刷的全套书册送给了对方,顺带还送了对方一刀纸、墨条还有毛笔。
所有人都知道,想在姜蓁这里印刷书籍,内容必须要姜蓁亲自审过,各家大佬们面对姜蓁提出来的要求,基本都是全盘接受。
姜蓁不喜欢的内容,大不了自己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另提,但印书肯定还是要印的,否则自己就慢了一步。
姜蓁虽然让他们改,但并不严苛,由于她的放任,所以论台那边又吵起来了,而且不是一两家的吵,是大家一起吵。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人人都要平等劳动,而且应该市贾不二,不作假不欺骗人……”这些内容是姜蓁审核过了的,所以农家的人说得尤为大声。
儒家的人反驳得更大声:“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返回顶部↑
姜国俨然成了第二个郑国,再熏陶个十几年,姜国都邑估计遍地都是读书人。
【这下不用愁人才了,一家偷几个应该就够用了。】
【就是有点担心他们夹带私货。】
【怕什么,谁还能没点自己的小心思呢,只要控制好主流思想就行,咱们也不能遏制其他学说的发展。】
姜蓁暗中观察了一下,发现诸位大佬收的多是姜国子弟,隐身一段时间之后,就体贴大方的给大家伸出援手。
“诸位先生需要识字的教材吗?太女府可以提供大学里用的教材。只需要成本价。”
“竹纸也能酌情提供一批,但这纸的去处要受监管。”
“或者各家想把自己的著作印刷成册,太女府也是支持的,只要内容不违反姜国的原则。”
姜蓁承诺其他东西还好,但等她承诺给大家印书的时候,刘如和赵青竹就不淡定了。
赵青竹连和刘如别苗头的心思都没了,心里暗暗想道:合着自己的竞争对手不止儒家,而是诸子百家,那他还和儒家斗个什么劲?还不如两家联手,把其他人摁下去呢!
第72章 棉布出现
姜蓁一说到印书,各家的人才都支棱了起来。
他们巴巴的赶到都邑来,图的不就是那几张纸吗,只是之前没机会和姜蓁畅聊,所以只能默默的跟法家和儒家的人学,先在都邑办私学,把名声打出去之后,再来找姜蓁。
现在姜蓁主动递橄榄枝,所有人都拿着自家的著作找上门来了。
而且临近姜蓁的生辰,大家上门都还带了礼物。
“太女曾说收礼不收贵重的,只收稀奇的。所以我今日给太女送来了一盒柿子饼,这是我老家那边的美食,公主可以尝尝……”
“这是我才卫国带来的巴山茶,可当菜食,也可当药饮……”
【这茶不错,可以多多的人工培育,以后有大用处。】
【现在的人都不爱喝茶,但上行下效,只要阿蓁开始喝,其他人也会跟着喝的。】
【茶再不好喝,也比前两天某位官员送来的超级大鳖好吧。河里到处都是鳖,他送的那只鳖除了大点,有什么稀奇的。】
蓝河公主巨富是出了名的,大家给她送礼从来也不敢斗富,而是精心挑选姜国都邑比较少见的。
要是收到了自己喜欢的礼物,姜蓁也不会吝惜自己的赏赐,以待下一次别人再给她送好东西。
柿子饼姜蓁不会给奖励,但茶是必须要给的。
这段时间上门的都是文人,所以姜蓁直接把府里印刷的全套书册送给了对方,顺带还送了对方一刀纸、墨条还有毛笔。
所有人都知道,想在姜蓁这里印刷书籍,内容必须要姜蓁亲自审过,各家大佬们面对姜蓁提出来的要求,基本都是全盘接受。
姜蓁不喜欢的内容,大不了自己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另提,但印书肯定还是要印的,否则自己就慢了一步。
姜蓁虽然让他们改,但并不严苛,由于她的放任,所以论台那边又吵起来了,而且不是一两家的吵,是大家一起吵。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人人都要平等劳动,而且应该市贾不二,不作假不欺骗人……”这些内容是姜蓁审核过了的,所以农家的人说得尤为大声。
儒家的人反驳得更大声:“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