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05)(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莫少珩大规模的找泥瓦匠在郊外大兴土木,自然引起了百姓的注意。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赵棣和莫少珩向朝廷借了巨款的事情,也传开了。
  那笔钱,对于百姓来说,可是天文数字。
  按理说,世子应该赚了不少钱才对,但怎么感觉
  看看,乌衣巷的生意多火爆啊,又是各种工坊什么的。
  结果不仅没赚,还欠了一屁股的债。
  你说,他这到底是赚钱还是没赚钱?
  说不清。
  其实,莫少珩现在的状态,有些像建国初期的企业家,多少都欠着国家的钱,最后才能做大做强,甚至进入世界前500强企业,不然单凭个人,太难了。
  当然,作为单个的个人,这种超前消费是十分不可取的,在现代,因为超前消费引起了十分多的悲剧,毁了无数的家庭,让不知道多少原本能平平淡淡度过一生的人,从此走上了另外一条不归路,痛不欲生。
  百姓或许也就谈论一番莫少珩的情况,小货郎就不一样了。
  脚儿都跑得快些了。
  我们世子欠太多钱了,我们得多卖一点东西,让世子早日还清债务。
  一群小货郎,乖巧得很,就是担心的东西,奇奇怪怪的。
  看在百姓眼中,这群小货郎简直太懂事了,不愧是跟着先生读过书的,不像自家那些没心没肺的讨债鬼。
  百姓逗这些小货郎,更加的频繁了。
  时不时都能看到小货郎被百姓拉着,有些羞涩地,摇头晃脑地读上一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在莫少珩修建工厂的时候,凉京城内也开始在各大街头设置了义务教育的报名点。
  义务教育法,是朝廷推行的新法,朝廷自然会负责相关事宜。
  带着孩子前来询问报名的,还挺多。
  负责的官吏也说得十分清楚,除了纸笔,还需要自行购买课本,课本一共两本,一本是启蒙的《千字文》。
  《千字文》是古时启蒙最好的书籍,由千个不同的字组成,而且每一句都十分押韵,朗朗上口,还带有教育意义。
  哪怕在莫少珩看来,这都是一本神书,能将一千个不同的字按韵脚组合在一起,还能每一句都是一个故事,没有天纵之才,根本编写不出来这样的书。
  只可惜,这等奇书,在现代却被埋没了,悲哉。
  另外一本,就是《论语》。
  读书,哪里能不读圣人言的。
  以此两本,让适龄孩子习字启蒙,自然是足够的。
  至于算术,需要在下学期购买课本。
  不然堆在一起同时购买,对百姓还是有压力的。
  城中,热火朝天的报名,与此同时,赵景澄等学生拿着本子和笔,去了东市和西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